張小玲
摘要:學校教育的生命在于教育教學的質量,小學階段是學生身體成長和學習啟蒙的時期,因此教師要保證孩子在校接受到良好的小學教育,在人生的起跑線上讓他們站穩(wěn)腳跟。學生獲取文化知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都必須從教學質量的提高做起。本文就此展開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
一、課前充分預習,做好備課工作
通過對課文提前的預習,為課堂做出充分的準備。學習能力強的還可以自主劃分出課文的段落,或是尋找文課本中重難點內(nèi)容,如字詞句等。上課時教師可讓學生將預習內(nèi)容在課堂展示,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以激發(fā)學生以后的預習積極性。通過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達到課堂效率的提高。預習內(nèi)容可從生字、讀課文、生詞等入手。預習生字時可通過字典查閱不認識的生字和生詞,對字進行注音,再進行理解生詞的含義,并將詞的意思記錄在教材的字詞旁邊,便于理解和記憶。除字典之外,還可以通過網(wǎng)上資料的查找,或是父母的講解,課外書的參考,進行對未知內(nèi)容的認知,形成自主探索的學習和積累。例如,在學習《北京的春節(jié)》前,教師可在課文朗讀前,給大家唱首歌曲《小拜年》或是詢問學生有誰會唱的,當同學們還沉浸在歡樂的春節(jié)氣氛中,教師可接著說;提起春節(jié),咱們有說不完的話題,今天我們跟隨著作者老舍爺爺,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jié),感受老北京獨特的民族風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然后讓學生認真的朗讀課文,結合對文章多次的朗讀,找出文中存在疑問的內(nèi)容,便于課堂集中精力更好的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然后提問學生:你們喜歡春節(jié)嗎?為什么?北京的春節(jié)又是怎樣的呢?然后教師給學生講解除夕的晚上是熱鬧的,貼年畫,穿新裝,紅紅的對聯(lián),日夜不絕的鞭炮。而大年初一是比較悠閑的,人們可以逛廟會,騎毛驢,看美景,還可以買自己喜歡的玩具。所以說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北京的春節(jié)在老舍先生筆下就像一幅幅畫面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再一次走到課文中去,去感受熱鬧、喜慶的春節(jié)吧!于是學生們又進入對課文的深層次閱讀中,并帶著這些期待去在文中尋找相關的春節(jié)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已不能僅停留在以往的陳舊教學模式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合理利用現(xiàn)代教學工具和技術手段,實現(xiàn)更豐富形象的教學環(huán)境。怎樣利用先進的教學方法進行對小學語文課堂的優(yōu)化和改善,成為語文教師們值得精心設計的重要課題。語文教材中,都精挑細選出優(yōu)秀的名家名作,或是富有新意視角獨特的范文,加上教材上的形式多樣,書中往往有著個性鮮明,事物豐滿的構造和形象。還包許多真摯動人的情感。語文課堂想要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單憑教師良好的教學口才也是不夠的,完全可以利用需現(xiàn)代技術運用輔助教學工具來實現(xiàn)教學的生動形象的感染力。如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幫教師省去過多的課堂板書,將省下時間進行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集中更多精力幫學生答疑解惑。
如在學習《桂林山水》時,文中描寫的都是美輪美奐,詩情畫意的景色,如果僅憑教師口頭講述無法實現(xiàn)最佳的情境效果,但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桂林山水的幻燈片給學生們看,在清晰優(yōu)美,詩意秀麗的山水意境中,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桂林景色的奇美,燃起學生對世間絕美山河的熱愛之情,同時在讓學生朗讀此課文時,配上相應的音樂,在寓樂于景的課文朗讀聲中,獲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充分感受和領悟。在這樣有景有樂的全新感受中,讓學生仿佛看到了現(xiàn)場栩栩如生的桂森景色,在這樣的課文學習中,學生們心情愉悅且激動的進行情景交隔的享受和學習,激發(fā)出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也更利于對文中所寫內(nèi)容的記憶和理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聯(lián)系學生生活,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正所謂知識來源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他們能夠提取生活的經(jīng)驗進而進行自主的學習。同時對外界事物與學生周圍環(huán)境,教師進行適時巧妙的引導學生展開主動的學習,也是教師深層教育目標和職責。通過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課堂或課外獲取實用的生活常識和知識。讓學生能夠在不斷的學習中獲得更好的生活能力。教育學家杜威曾說過,學校教育需要呈現(xiàn)學生實際的生活狀態(tài)中進行知識的傳授,也就是說學生需要在生機勃勃的現(xiàn)實生活情境里,如像在運動場上、家庭環(huán)境中,或是鄰里之間的親情氛圍中,展開知識的理解認知。從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物中,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完成對未知知識的探索。如教師可將文章《端午粽》學習時,在課堂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tǒng)文化的課題活動,活動之初通過課件或是多媒體播放端午節(jié)的來歷典故,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然后利用課堂十分鐘左右時間進行對各地粽子口味和形狀及做法的不同進行學生間的討論,調(diào)動課堂一成不變的刻板氣氛,加深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也能將這樣與生活相關的場景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以激發(fā)他們內(nèi)心獨特的感受和領會。
總而言之,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豐富的文化知識外,還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改變,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為出發(fā)點,促使學生投入課堂自主積極的學習,從而事倍功倍地教會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在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質量效果中,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為我國培育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資源。
四、結束語
總之,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教師不僅僅是要授予學生知識,還要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鄧轉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J].赤子:中旬,2014(3).
[2]張海英,陳明平.小學語文有效課堂的策略探索[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12).
[3]莫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活”起來[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S1).
[4]戴小勇.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5(15).
[5]馬麗華.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J].考試周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