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在小學科學的教學課堂中,應該注重學生科學概念的構建,讓學生們親身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從而找到學科學的樂趣。郁波教授也提到過,當代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對科學概念的關注和研究。本文主要提到了一些方法,以促進小學生科學概念的構成。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科學概念;小學生
引言: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在修訂過程中,提出了要圍繞科學概念組織教學??茖W概念是對于科學事實的歸類、概括和抽象。在小學科學的課堂中,構建科學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任務。幫助學生轉化錯誤的前概念,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念,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促進科學思維的形成。本文主要對學生科學概念的有效構建策略進行了簡要的研究。
一、把握前概念,為科學概念的構建搭好墊腳石
教師在幫助小學生構建科學概念的時候,有一個現象是必須要重視的,那就是小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會積累一些經驗,對客觀世界的一些現象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概念,這種沒有受到正式的教育形成的直覺經驗被我們稱之為前科學概念或前概念。教師要重視小學生的前概念,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完善不完整的前概念,尋找錯誤的前概念轉化的途徑,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如講“材料與沉浮”時,可以做一個課前調查表,讓學生預測回形針、鑰匙、木塊、橡皮檫、塑料棒、硬幣、玻璃片等等放入水中是浮還是沉,寫出預測的理由是什么,來了解學生的前概念。上課時可以通過實驗探究,引發(fā)認知矛盾,再對課前調查記錄進行修正,從觀察總結中發(fā)現物體的浮沉與材料有關。
二、利用多媒體助力科學概念的建構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利于激發(fā)興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樂學”是學習的最好狀態(tài),想讓學生快樂的去學習,就要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做到寓教于樂。如在學習《材料》時,我們可以通過視頻資料展示玻璃、塑料的加工過程,引入“人造材料”的概念。講《材料的發(fā)展》可以用視頻、圖片展示人類歷史中的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鋼鐵時代,以直觀豐富的多媒體資源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認識,拓展科學課堂的廣度、深度。有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活躍度,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利于學生觀察
小學的科學課中有一些內容是自然事物和現象,這部分內容無法在課上進行觀察,多媒體技術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如在對《晝夜交替現象》這部分內容進行傳授的時候,傳統(tǒng)的方法就是教師用手電與地球儀來進行演示,這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的。但是通過多媒體,可以放映flash動畫,把太陽、地球的運動以及地球陰影部分的變化反映的十分直觀,從而讓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運用多媒體,更便于學生進行觀察,有利于對科學概念進行理解,幫助學生構建科學概念。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利于打破時空局限
動植物生長變化過程是小學科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無法對其進行準確直觀的描繪,通過多媒體就可以把動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直觀的演示,比如在對《動物的生命周期》《植物的生長變化》等過程進行研究的時候,多媒體課件能生動地再現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使較短時間內難以覺察的東西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能更直觀的了解這些自然現象,構建正確的科學概念。例如我們三年級《養(yǎng)蠶》教學中,蠶從卵到孵化成蟻蠶,再經歷四次蛻皮到結繭,這個生長變化周期不短,學生在養(yǎng)蠶的過程中也不一定人人都能觀察到蠶蛻皮的重要時刻,我們可以在網絡上找到這樣的視頻或組圖作為補充,做成PPT,把蠶的生命周期完整展現出來。因此,多媒體的應用有助于學生構建正確的科學概念。
三、重視實驗探究,構建科學概念
科學概念要在探究活動中形成,學生只有在探究活動中實踐了才會得到深層理解,對科學概念有深刻的感悟和體驗。小學生們對實驗都是非常感興趣的,不僅僅能夠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幫助他們構建正確的科學概念。
例如:關于物體的浮沉與什么因素有關,大多數學生會認為與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這個前概念還比較頑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探究,把一根胡蘿卜切成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塊狀,再放入水中,證實浮沉與大小、形狀無關,從而轉變前概念,建構科學概念。
我們還可以給學生提供兩組實驗材料,第一組實驗材料是體積一樣,但是重量卻不同的玻璃瓶,然后讓學生把這些玻璃瓶放到水中。通過觀察,他們就很容易得到,“體積一樣的情況下,質量大的容易沉下去”的科學概念。第二組實驗材料是質量一樣,但是體積卻不相同的小球。通過觀察小球的沉浮,學生就可以得出“在質量一樣的前提下,體積小的容易沉”的科學概念。學生通過做實驗,可以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消除錯誤的前概念,幫助他們豐富和完善科學概念。
四、結束語
小學科學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而圍繞科學概念來教學,促使學生的科學概念得到完善、發(fā)展,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方法之一。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科學概念的構建,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導他們用正確的科學觀念去看待自然,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進而充分的理解科學的本質,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應從祥.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前概念及其轉化[J].江蘇教育研究,2017(14):22-25.
[2]楊曉鵬,梁芳.小學科學建構科學概念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12):255-256.
[3]李玉東.探討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5(09):229.
[4]周振宇.科學探究與科學概念:從抉擇走向共生[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07):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