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旋
摘要:數(shù)學是小學生一門很重要的學科,但是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講,數(shù)學的學習還是比較難的。應用題是數(shù)學課中一個很重要的章節(jié),這種題型主要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邏輯分析能力。但對于小學生來講,這種題型是相對比較難的,因此學生對于應用題的學習興趣不高,所以導致應用題這種題型學不好,數(shù)學成績因此也不會提高。本篇文章主要是探討在小學數(shù)學的應用題中,教師應該如何實施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引言:
在小學數(shù)學課中,應用題主要是來提高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但是應用題的原型主要是來自于生活實際,因此比較貼近生活。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應用題還是比較困難的,當學生一旦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jié)奏,學生也會漸漸的對學習應用題失去了信心。但是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使學生重新熱愛學習應用題,所以老師也因此做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
一、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知識過于枯燥,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在進行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只是局限于課本中的理論知識點,而是應該從一個知識點引發(fā)出另一個知識點,如果只是一味的去講授理論知識,而沒有調動課堂氛圍的話,那么學生可能在聽課的過程中走神,做小動作,因此教學質量也不會提高。同時,應該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老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制作PPT,讓同學觀看解析應用題的教學視頻,采用這種方式可以使得原本單一的教學方式變得多樣,同時使得無聊的數(shù)學課變得豐富有趣。
(二)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不密切
應用題本應該貼近生活實際,但是在小學應用題的教學中,卻沒有將問題與生活實際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1]。在教學生分析應用題時,不應該只是按著課本上所講述的方法解決,老師應該以生活實際為例,從生活中去尋找與此類應用題相近的問題。這樣一來,不僅使得應用題與生活實際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增加了學生對于學習應用題的興趣。
二、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
(一)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在進行解應用題的過程中,首先第一步做的就是要審題,審題是做題的關鍵,如果沒有審好題目要求和題中信息,那么解決問題是很難的。因此老師要慢慢的引導學生去分析題目要求,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擁有良好的審題習慣,是做好題目的關鍵。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應用題中有這樣一道題目,它是關于雞兔同籠的,在讀完題目后,要求求出雞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對于這道題的分析,首先還是要從審題開始,要審好題目中數(shù)量關系,以及雞兔之間的關系,在審好題目之后,然后在進行解答。
(二)劃分數(shù)學小組,定期舉辦數(shù)學應用題小組競賽
在進行數(shù)學應用題的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去講述知識點,而也應該讓學生不斷地討論問題,因此劃分數(shù)學小組,定期舉辦數(shù)學小組競賽是很有必要的[2]。在安排小組的過程中,老師要根據(jù)每個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和劣勢進行劃分,在每個小組中,都應該有分析應用題能力較好的,同時也應該有分析應用題成績較差的,這樣一來,每個同學之間優(yōu)勢互補,可以更好的提高解應用題的能力。同時在每一個數(shù)學學習小組中,應該選擇一個數(shù)學小組來督促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爭取使每一個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都能得到提高。但是為了調動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新,因此在分好數(shù)學學習小組后,不僅要在課上討論與應用題有關的問題,而且在課下也應該多參加應用題小組競賽。所謂應用題小組競賽,就是通過比賽的方式,讓組內的成員解應用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在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當中,有一章節(jié)是關于簡單的應用題,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講,第一次接觸應用題難免會有一些頭痛,因此在學習應用題的過程中,老師可以舉辦一些數(shù)學小組競賽,同時設立一些獎項來提高學生對于學習應用題的信心,使得每一位小學生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慢慢的提升對于應用題的興趣。
(三)一題多解,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進行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慢慢的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解一個應用題時,不能只是局限于一種方法,要嘗試著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解決,要做到一題多解。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的應用題中,有關于行程問題的應用題,以下則是這個題目:一架飛機每小時飛行600千米,比一列火車每小時飛行的6倍還多25千米。問列火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這道題目可以用多種解題方法進行解決,設的變量不同,解題過程也會不同。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對于同一道題目要采用多種解決方法進行解決,使學生掌握一題多解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做學生數(shù)學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平常的上應用題課時,有的學生會做到思維和老師同步,這樣他們的注意力才能夠集中,因此掌握的方法才會更多更準確,對于他們來說,學習應用題的積極性會高,而且對應用題這個章節(jié)充滿熱情。上課學生會就應用題提出一些實際性問題,也是思維和老師同步的表現(xiàn),有的同學上課會積極的提出問題,也會積極的回答問題,而有的學生并不會在課上提出一些問題,而是下課自己默默的研究,但是這樣一來,會大大降低學習效率,在這時,老師應該適當?shù)膶W生進行指導。
三、結束語
在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再采用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而是應該采用積極活躍的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應用題是比較抽象的,所以學起來比較難理解。一旦小學生對應用題失去了信心,那么他們便不會熱愛學習應用題,所以教師在進行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使得學生掌握解題的方法,而另一方面則是要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使學生既能學習到課本中所涉及的內容,也能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馬德錄.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7(8):57-58.
[2]馬明文.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8(51):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