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銀
摘要:識字是學生學習語文以及其它學科知識的基礎,同時低年級階段是學生積累漢字的關鍵時期,只有積累足夠多的漢字,才能讀懂每段語句所表達的意思,從而領會語句所蘊含的精神。所以,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語文識字教學工作十分重要,老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展開課程教學,否則學生將無法有效積累和掌握漢字內容。對于如何開展識字教學工作,前人已經提出了非常多的想法和對策,那么下面本文將以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內容為例,對識字教學的方式展開探索和研究,希望有助于提升語文識字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途徑;分析
一、前言
識字課程的學習是學生必須經歷的過程,特別是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并掌握足夠量的漢字內容,才能為今后復課程的學習做好鋪墊。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難免會遇到一些教學問題。比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說明老師的教學方式不夠完善,教學的內容不夠有趣,使得學生無法集中精神學習課程識字內容。鑒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低年級階段識字教學途徑進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助于我們總結出有效的教學對策,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識字內容的學習興趣。所以,本文主要分析識字教學的方式及途徑,以不斷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二、關于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途徑的研究
小學低年級學生需要掌握一定量的漢字,才能閱讀和理解課文知識,并從中獲得樂趣。雖然低段識字內容相對簡單,但是漢字的數量較多,同時考察了學生對漢字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如果老師的教學方式不合理,將會影響到學生漢字的積累,不利于學生對漢字的學習產生興趣。那么我們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筆者主要從以下角度出發(fā),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途徑展開研究。
(一)在識字教學中融入故事內容,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剛從幼兒教育過渡到小學教育階段,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仍然需要老師的引導和鼓勵。如果老師的識字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只是將課本識字內容完整的灌輸給學生,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枯燥和無味,也會讓學生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這樣不利于學生積累漢字內容[1]。通過回顧以往小學語文低年級階段的識字教學工作,我們發(fā)現部分老師的教學內容缺乏新意、不夠有趣,從而顯得課堂教學比較沉悶。比如說,老師只是大致教導學生漢字的讀音、筆畫部首、意思以及組詞等內容,并沒有拓展識字教學內容。為了改變這一教學問題,我們可以借助有趣的故事內容來挖掘學生的童趣,使得學生感受到識字的快樂,以投入到識字課程的學習。
我們以《畫》識字教學為例,該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借助古詩來引導學生掌握反義詞、偏旁歸類等識字方法。如果老師只是單純帶領學生朗讀古詩,并解釋古詩的內容,學生很難從中體會古詩的意境,同時也無法領會漢字在古詩中的含義。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童趣,從而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老師可以結合古詩內容,將古詩內容運用講故事的方式傳遞給學生。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對識字產生學習的興趣。比如,老師可以將課文中涉及到的“山、水、花、鳥”等內容串連成一個比較簡單的故事,從而引導學生走近具體的故事場景之中,以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有趣的故事能夠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老師可以結合有趣的故事內容,引導學生對漢字的學習和理解,從而提高學生識字進步。
(二)運用課堂表演方式,提升識字課堂的學習氣氛
識字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件枯燥而乏味的學習內容,但是學生必須掌握一定量的漢字內容,才能繼續(xù)后面語文課程的學習,所以學生將識字看成一項任務,并沒有真正體會識字學習的快樂。回顧以往的識字教學情況,老師主要采取做作業(yè)的方式來強化學生的識字能力,比如布置大量的書寫作業(yè),并要求學生按時按量完成,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在面對上述課程教學問題時,我們除了借助上述故事內容的引入來增添教學的樂趣之外,還可以運用課堂表演的方式,組織學生參加課堂的表演互動,以提升識字課堂的學習氣氛。課堂表演需要老師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如道具的設計、表演時間的分配等,只有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才能促使課堂表演有序地開展。
我們以《日月明》識字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運用課堂表演的方式,事先準備一些表演道具,讓學生扮演一些角色,從而引領學生進入課堂的學習。比如,老師可以簡單準備一些月亮、太陽、小山的頭飾,并讓學生帶上這些頭飾;然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選擇的頭飾內容進行角色的扮演。這時學生可以根據這些景物的特征及特點,進行語言及動作的模仿表演。如“月”字,學生可以運用肢體來模仿“月”字的字形,在此過程中學生會不知不覺參與進課堂的表演,這樣既有助于學生理解漢字的意思,也有利于提升課堂的學習氣氛。此外,通過動作及語言的模仿表演還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對激發(fā)學生的語言天賦也起到一定幫助作用。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使用表演的教學方式來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快樂,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
(三)結合適量的游戲比賽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在識字教學中,游戲比賽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活動方式,它具有提升課堂氣氛的作用,同時適當的比賽環(huán)節(jié)能夠刺激學生的好勝心,進而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活動,才能從活動中獲得知識和經驗。所以,我們應該學會運用游戲比賽活動,發(fā)揮游戲比賽的引導作用,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程教學之中,以促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課程的學習。但是,在加入游戲比賽活動時,老師必須注意游戲比賽的時間,時間不能過長。如果游戲時間過長,學生很容易沉浸在游戲活動中,從而忽視課程的學習。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老師需要結合課程教學的內容,把握課程教學的時間,使得游戲比賽活動不占用具體的教學時間,從而讓游戲比賽內容與課程知識銜接好,并互相配合、互相照應,以給學生帶來有趣、好玩的教學內容。
我們還是以上述識字內容為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加入一些游戲比賽環(huán)節(jié)。比如,老師可以利用課前的十幾分鐘時間,安排一些漢字誦讀比賽,猜字謎等游戲比賽內容。這時老師可以制作一些卡片,利用圖形、圖案來表示漢字,如“月”字,老師可以利用月亮來表示[2]。然后,學生可以根據老師提供的卡片內容進行猜字謎游戲,以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和認知漢字,從而快速記憶漢字的內容。此外,老師還可以對表現良好的、積極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參與激情。比如,老師可以利用搶答方式,讓學生們進行搶答,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準確性進行適當的獎勵。我們發(fā)現適當地肯定和認可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自愿投入到課程的學習活動之中,以獲得更多的學習知識。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老師必須做好低年級階段的識字教學工作,這樣才能有效引導學生學習漢字,并掌握漢字的學習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識字內容的學習興趣。并展開創(chuàng)新識字方法,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有效提高語文識字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靈玲. 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的探索[J]. 時代教育, 2015,38(20):261-261.
[2]高珊珊, 上官玉花. 簡論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J]. 課外語文, 2016,27(16):30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