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
摘要:我國詩歌言簡意賅,情感內斂含蓄,但卻時代久遠,與學生存在距離感。著眼現(xiàn)實,學生對詩歌興趣不高,從而導致詩歌的考場得分不高的情況出現(xiàn)。為此,我從考題分析和備考策略兩大方面去談如何應對高考的詩歌題,以教會學生如何解答詩歌題。
關鍵詞:詩詞鑒賞;考題分析;高考備考策略
2017年高考詩詞考題的形式有所變化,由兩道主觀題變?yōu)橐坏揽陀^選擇題和一道主觀題,但相關的考點是沒有多大變化。古代詩詞考察,對于考生而言,都是軟肋,實屬不易,下面針對我校的高考模擬詩歌題所存在的問題和備考策略這兩方面作簡要的淺析。
一、考題分析
從近幾年的考試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在詩詞方面,總體分值偏低,我認為,考生在古詩詞這塊沒有突破,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對詩詞內容、鑒賞技巧、主旨把握不準確。
2016屆廣州二??疾炝粟w鼎的《浪淘沙 九日會飲分得雁字》,它的問題是:作者在上闋中是怎樣描寫“雁”的?請簡要賞析。
審題時考生應抓住關鍵詞“怎樣”,這里就暗示考生在思考時,往“技巧”方面作答。顯然,該詩歌用了直接描寫、烘托、擬人的手法。下面展示考生答題情況就可看出問題的嚴重性。
錯例展示:
“雁”巧妙用語,驚風吹起不成行,作者通過雁的驚風吹起,不成行而抒發(fā)自己孤獨一人在外漂泊,對家鄉(xiāng)親人和故友的相思之情,體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傷感,“何限恨、更寫出了詩人的無可奈何,以“雁”來形容自身的凄涼、孤獨。
這位考生沒有審清題干要求,不清楚答題方向就急于下筆,對“怎樣描寫”四個字不理解,以至于答案偏離軌跡。
這首詞的第二個問題問到:詞的下闋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題目問法很直接,沒有像上一題那樣拐彎抹角,即考察對主旨的把握。只要抓住關鍵詞“相思”,結合詩中的意象,即可作答,前提是要對詩歌的內容理解。而考生切切缺的就是理解,這也是失分嚴重原因之一。
2.審題不清,答題不規(guī)范。
以2018年惠二調楊師道的《還山宅》為例,其中一問是:本詩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試作簡析。
此題考查詩人的思想感情。只要對詩歌的內容有一定的理解,抓住關鍵詞“玩”、以及相關的意象“芳草”、“空山”、“垂藤”、“臥柳”等,就可知詩人的情感了。對于這類考題,我們正確的答題模式應該是:情感+分析。而考生卻并非如此,以下舉兩個案例。
錯例展示一:
游玩中,告別以前的日子,就有了回憶。以前的生活與現(xiàn)在的生活進行了對比,突出了心情的低落,壞境的描寫更襯出了作者的心情復雜。
錯例展示二:
1.采用時間順序,交代了作者的緣由、目的、時間。2.借景抒情,通過描寫“還舊嶺”、“芳草”“空山”、“垂藤”等意象,勾勒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對家鄉(xiāng)壞境的熟悉,也抒發(fā)了作者對著“落花”、“暮春”產生了凄涼之感3.動靜結合,作者回到屋檐中,鳥散去,屋檐十分安靜突出了家里許久沒有人居住,感到寂寞、孤獨之情。
由這兩位考生的答案可知,他們沒有審清楚題干,沒有抓住題目關鍵詞“心情”,就隨意作答,典例一考生的答案更是隨心所欲,沒有任何的答題模式,顯然可看出,此類考生平時在詩詞考題方面比較薄弱,沒有形成統(tǒng)籌意識。
二、備考策略
2017年高考關于詩歌新題型有所改變,新增題型不僅沒有降低難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難度。針對以上存在的一系列的問題,現(xiàn)總結出如下備考策略:
1.積累意象。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景語,即為意象,是融入作者主觀情感的物象,考生想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意象極為重要。
如2017屆惠三調的詩歌考題唐朝趙嘏的《長安秋思》,詩中“星幾點雁橫客”中的“雁”和2016屆廣二??碱}趙鼎的《浪淘沙 九日會飲分得雁字》詩中的“北雁南翔”與李清照的“雁過也,正傷心”的“雁”所表達的情感類似。
為此,要正確去解讀課內的重點意象,并且明確該意象在詩歌中的作用,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對相關知識有目的地進行積累,快速地讀懂詩歌,從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常用手法。
2016年屆廣一模歸彭城《次韻送張山人》 ,問題“請指出頷聯(lián)的巧妙之處”即是考察詩歌的技巧手法;廣二模趙鼎《浪淘沙 九日會飲分得雁字》,問題“作者在上闋中是怎樣描寫“雁”的?”,也是從手法技巧方面下手。2017屆廣一模楊乘《吳中書事》 選擇題BCE均是對手法的判斷;主觀題“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現(xiàn)的?”第二個問也是往手法方面考察;廣二模許棠《秋江霽望》的E選項同樣考察手法。2018屆惠三調楊師道《還山宅》選擇題C項是對手法的判斷。
為此,在平時就要具體去了解相關的手法,并熟記,才能保證在考場時靈活處理和運用。除此之外,詩歌的題材類型、風格、思想感情,作者的人生經歷等在平時的學習中,都應該有所偏向,有所側重。
3.認真審題,規(guī)范答題步驟。
考生審題不清,答題不夠規(guī)范,這也是導致十分很嚴重的一個原因,這要求考生無論是在平時的練習還是考試,都盡量做到引文答題。在答題的時候,把自己的理解和詩歌的關鍵詞或關鍵字放到分析中,這將大大地增強詩歌答案的規(guī)范。確實,準確答題的前提就是要審清楚題目的要求,確定答題的方向。寫好試卷的答案,才是最終得分的關鍵因素。。
三、結語
提升高考詩詞鑒賞題的得分并非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積累、識記、訓練的過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適當地去引導學生去積累古代詩詞鑒賞的知識和經驗,培養(yǎng)學生閱讀詩詞的興趣,在訓練中總結,反思。在學習上,讓學生在詩詞方面的審讀、理解和感悟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從而樹立做題的自信心和提分的決心。
參考文獻:
[1]羅建勇.立足積累,強化能力,規(guī)范答題——2012年高考古代詩歌鑒賞備考策略[J]. 語文建設,2011,11: 55
[2]談春燕.高考詩歌鑒賞題解題失誤例析[J].高考 學科教育201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