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芬
摘要:現(xiàn)在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重視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教育,在教學上,不是單純的應試教育,而且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教育部對于音樂的教學逐步有了和以往不一樣的要求,對音樂教師以及學生的音樂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水準。音樂中的奧妙很多,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從而提高音樂技能和對音樂的興趣。
關鍵詞:音樂教學;感知能力;感受;培養(yǎng)
音樂是一門藝術,來自耳朵和心靈的藝術,我們可以通過很多的途徑來感受音樂,最直接的就是用耳朵來聽音樂,通過音樂其中的旋律、速度、節(jié)奏、情緒等等的表現(xiàn)形式帶給我們的不同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會通過一些教學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從而提高音樂技能和對音樂的興趣。
一、要求學生多聽多想,來獲得一定的音樂感知
對音樂的感知可以稱之為樂感,想要學好音樂,首先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樂感的培養(yǎng)過程是長時間的、連續(xù)不斷的灌輸?shù)倪^程,多加練習,勤能補拙是沒有錯的,沒有人天生就會某樣東西,都是通過熟練得來的,所以學生也不要懶惰,在學習音樂的路上要勤奮,并且利用所有的課余時間為培養(yǎng)樂感創(chuàng)造練習機會[1]。引導學生多聽多想,不僅是在音樂課上,在其他的課余時間都可以被音樂籠罩著,被音樂陶冶著,以此來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
在上音樂欣賞課《春節(jié)序曲》一曲時,教師可以先播放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情緒。這個曲子一播放,孩子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春節(jié),并在每年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都會聽到這首曲子。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大家做一些春節(jié)時候家家都會做的事情,讓學生體會過年的熱鬧氣氛,還可以讓學生想想都有什么關于新春的歌曲,唱給大家聽,通過視覺的直觀感受給學生一種過年的氣氛,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春節(jié)序曲》這首樂曲想表達的情感。在教學結束之后,可以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們在課后搜集一些關于春節(jié)的歌曲或者樂曲,多聽多想,由此加深學生對春節(jié)氣氛的感受來獲得一定的音樂感知。
二、運用對比教學法,豐富學生對音樂的感知
音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聲響,是通過多種樂器以及不同的聲音共同操作得出來的,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聲樂藝術,由高低、長短、強弱等各種不同的樂器發(fā)出的不同聲音表現(xiàn)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給學生以不同類型的音樂來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切勿單一[2]。音樂教師要能夠感受音樂,對不同的音樂有不同的鑒賞程度,在音樂的選材上要多樣化,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在對音樂的感知上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鑒賞音樂的標準,才能從不同的音樂中聽出不同的音樂表現(xiàn)。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去感受不同種類音樂的美,從而豐富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上音樂欣賞課《黃河頌》時,可采用對比欣賞方法進行教學。先播放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頌》,并提問:這段音樂給了你怎樣的感受?尤其在樂曲開始的音樂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學生自由述說,教師提示從音樂的力度、速度、旋律、音色等要素出發(fā),結合想象說出感受。接著再播放男聲獨唱《黃河頌》,教師再次提出問題:本段音樂和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頌》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教師引導學生從音樂的要素、內涵及表現(xiàn)形式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兩首作品的異同。通過對比教學,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還豐富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避免了欣賞教學的單一性。
三、運用感統(tǒng)游戲,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學生發(fā)展,感覺統(tǒng)合是根本。因此,音樂教育必須從感覺統(tǒng)合入手才能抓住根本[3]?;谶@個思路,我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會創(chuàng)作一些感統(tǒng)游戲,對學生進行感統(tǒng)訓練,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欣賞孩子們比較不喜歡的《森吉德瑪》這首管弦樂曲時,可以先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交響音樂,再整體欣賞樂曲,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象,盡情講述自己的見解,并啟發(fā)學生依據(jù)速度的變化,說出樂曲可以分為兩個樂段。然后,引導學生對比聆聽第一段音樂與第二段音樂在速度、情緒、場景、樂器演奏上有什么不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最后,運用打擊樂器并戴上頭飾編創(chuàng)一段感統(tǒng)游戲進行表演,這樣就能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到蘊含于交響音樂中美妙的旋律和豐富的情感,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對美麗家鄉(xiāng)的熱愛與贊美。又如:在欣賞《花兒與少年》這首作品時,教師可以編創(chuàng)兩個游戲動作,要求學生聽到熱烈歡快的旋律時做動作一,聽到優(yōu)美流暢的旋律時做動作二,通過這樣的感統(tǒng)游戲,孩子們很快就理解了作品的結構、拍子、音色、情緒及作品所以表達的含義等這樣不僅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技能和對音樂的興趣,使之更好的表現(xiàn)音樂。
結束語
音樂是一門藝術,超凡脫俗,學生需要有一定的感知能力才能夠理解、感受和表現(xiàn)音樂。想要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細心,要有耐心,充分運用有利的教學條件,積極探索各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同時還要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更新自己從而帶給學生們更多更好的音樂體驗。
參考文獻:
[1]劉振閣. 淺析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及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J]. 中華少年, 2017(9):224-225.
[2]譚娟.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17(18):28-28.
[3]陳澤銘. 音樂感統(tǒng)訓練[J]. 全國早期教育專業(yè)(新課程標準)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