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瑜華
摘要:小學英語教學,意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以上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應當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為基礎。所以,教師教學需要進一步挖掘拓展教學資源,并通過豐富的教學話題演講形式為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本文就小學英語教學中,通過挖掘資源,讓話題演講載體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展開了論述,提出了話題演講式的小學英語教學的優(yōu)勢及其相應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小學英語;話題演講;聽說能力
一、話題演講在小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1.拓展學生文化視野
基于話題演講式的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給學生以更多的資源獲取和資源探索空間,學生在英語話題演講中,以話題作為核心挖掘找尋資源,不限體裁、不限形式的方式組織的教學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和探索空間。此時,參與話題演講的學生將會從資源探索中,在演講資源的找尋中,逐步開闊眼界,獲得對文化認識的拓展;從不同資源的閱讀和篩選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英語閱讀水平;在自己的表述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口語表達水準,敢于講、善于講。另一方面,對聆聽者而言,學生在聆聽他人表述的過程中,認識到不同視野下的不同文化,見識到不同學生對不同文化的解讀,學生的英語聽力獲得提升,學生的文化視野也在聆聽的過程中得以拓展。
2.增強學生學習動能
話題演講式的教學組織方式,給學生更多的活動參與空間,給學生搭建了聽、說的平臺,真正實現(xiàn)了將課堂交換給學生的這一教學理念。學生在活動的準備課參與中,其獲得的收獲絕不僅限于自己呈現(xiàn)的話題演講內容,經(jīng)歷了對資源的篩選、思維對閱讀資源的加工和對相應語言措辭的組織應用,學生的語言水平必然得以提升。此外,學生所準備的話題演講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是從學生視角中挖掘的教學資源,這種資源的挖掘更能點燃學生的聆聽和演講興趣,更有助于點燃學生的學習動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3.提升學生聽說積累
大量聽說演講訓練,讓學生在閱讀中逐步充實自我。這種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材為主要教學資源、教學主題固定的教學模式,而是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以話題為中心拓展認識。所以,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對詞匯、對語言的積累將會更廣泛,學生對詞匯、對語言的認識也將會更深刻。通過多樣教學形式的開展,學生在交流中、在演講的聽說過程中,詞匯的掌握量也逐步得以拓展。
由此可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通過話題演講載體進行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既對學生的認知起到積極的效果,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探索基于話題演講式的小學英語聽說教學措施也就十分必要了。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如下方式組織開展教學活動。
二、基于話題演講的小學英語聽說教學措施分析
1.組織豐富演講形式,增強演講直觀性
對不少學生而言,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開口主動說英語。這種現(xiàn)狀的出現(xiàn),表明學生在英語學科學習中的不自信。越是學生的這種不自信的表達心理,導致學生越不敢開口說,學生的聽說能力也就越差。英語教學要以同步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目標,但是當前的英語教學卻導致學的英語能力出現(xiàn)了短板,嚴重制約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提升。對此,為了打消學生的這種不自信的心理和懼怕開口說英語的現(xiàn)狀,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組織豐富演講形式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逐步訓練自己的發(fā)音,在演講中逐步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例如,在班級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英語情景劇演說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展對話,引導學生選擇一則有趣且供多人可以參與的情景劇,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讓這種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撬開學生的嘴巴,引導學生主動說、主動表演和主動表達。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學生在童年時常聽到的《小紅帽》作為情景劇的劇本,引導學生在劇本中自主選擇不同的角色,如媽媽、小紅帽、大灰狼、外祖母、旁白等角色。在情景劇中,學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時,將情景劇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演繹出來,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和演講能力,其他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也在訓練著自己的聽力,模仿其他學生的表述。再比如,對于一二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選用韻律歌謠內容作為教學資源,并引導學生將其中的內容作為演講表演的資源,組織學生進行演說,既能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練習口語的機會。如:
Blue bird, blue bird.?Jumpy Jack,jumpy Jack.
What do you say ??Jump,jump,jump.
I say Bb [b] Jj says?[j][j]
Blue,Blue bird.?Jumpy, jumpy Jack.
通過這一活動的構建,學生的表達欲望變強,不敢開口講的現(xiàn)狀得以緩解,愉悅和諧的氛圍和靈活豐富的活動為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yǎng)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基礎。
2.編創(chuàng)豐富情境故事,激發(fā)學生濃厚興趣
學生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迎合學生的這一喜好,讓學生將簡單的故事用英語演講的形式講述出來,讓學生在講故事、聽故事的同時,獲得英語學習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挖掘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以兩個同學為一個小組,通過查閱資料,將自己喜歡的故事,合作演繹講述出來。例如,可供學生選擇的英語故事有:《Lost on the coast》,《 Hare and Tortoise go to school》,《 Go and get it 》,《Clean up day》,《 Look at me》等。學生在合作演繹講述的過程中,在情節(jié)生動的故事演繹中,聆聽和表述的興趣得以激發(fā),學生也就逐步建立起表述的熱情。另外,充分利用更適合學生理解、更有助于學生興趣培養(yǎng)的繪本作為教學資源,我校為學生編撰了《Kids English》校本教材,其中選錄了大量有趣的,朗朗上口的歌謠和直觀配圖,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更便于激發(fā)學生興趣。
3.挖掘生活化資源,夯實學生演說基礎
中年級學段的小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英語詞匯和句型基礎。此階段的教學,可以由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組織語言,將自己所具備的一些英語詞匯和句法應用于表達自己實際生活的課堂中,組織學生開展以《My family》/《My friends》等話題的演講活動,讓學生的學習和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融合,在幫助學生夯實學習基礎的同時,在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融合中,拓展更多的詞匯和句型,學會用更加熟練的表述方式表達自己的生活和所見所想。
4.構建組織學習平臺,提升學生演說能力
課堂是學生學習和訓練的主陣地,但是學生的學習和訓練也離不開課后一些輔助練習的支持。雖然在課堂教學中,情景劇、情境故事的方式讓學生獲得了一定的訓練機會,但是以班級授課制為基本形式的教學方式中,能夠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并不多,僅有少數(shù)學生能夠在活動中訓練其聽說能力。對此,教師也可以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提供有效的條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好的訓練交際氛圍。針對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英語角的方式,在固定的某個時段,在活動課或者課間時,主動到英語角中用英語和其他同學一起交流。在英語角中,教師設置某一話題,作為學生在交流中的主旨。在學生交流話題的過程中,學生逐步獲得閱讀資源的拓展,獲得了更加豐富的思想和認識,交流和演說能力獲得提升。此時,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以在英語角中獲得的一些資源作為演說基礎,并在英語角中找到自己的演講同伴,讓學生在與同伴的對話中,在與同伴交流思想、相互演說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口語和聽力。
總結
演說形式的引入,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固有模式,給學生以更多的空間、更多的資源去選擇和使用,更能夠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點燃學生的動能、提升學生的聽說水平。而對于演說活動的組織,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演講形式、引導編創(chuàng)豐富故事的方式使演講形式更加靈活,有效融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夯實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課后可以通過搭建英語角平臺的方式以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切實讓課內外結合、以靈活多樣形式的教學方式引導教學,促進學生聽說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敏燕.關于英語課前演講的實踐和思考[J].華夏教師,2017(19):57.
[2]竇琳.淺議演講式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1):234.
[3]蔣薇薇.小學英語主體性教學策略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4(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