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于兵
摘要:認知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類目,與傳統(tǒng)語言學不同,認知語言學更多地以人文主義精神進行思考,結合人工智能、語言理論知識、心理學基礎等多門學科共同進行語言研究。在語篇翻譯研究中,以認知語言學為基礎,結合感性與理性進行,成為當前語篇翻譯的主流。本文將圍繞基于認知語言學背景下的語篇翻譯進行研究。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語篇翻譯;認知能力
一、引言
隨著語言學高速發(fā)展,語言翻譯中愈來愈多的因素被關注考慮。語篇翻譯是比語句翻譯更具有整體性感知的翻譯行為,在語篇翻譯中不完全受語法約束,而是利用銜接手段使句子相連的翻譯手法,在語篇翻譯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會被譯者主觀因素影響。下面,筆者將圍繞基于認知語言學背景下的語篇翻譯進行研究。
二、認知語言學背景在語篇翻譯中的重要性
(一)賦予語篇翻譯作品活力
認知語言學背景在語篇翻譯中的融入與作用,是從一個全新視角進行語篇翻譯工作,摒棄了傳統(tǒng)語篇翻譯的僵化、按部就班的流派模式,賦予語篇翻譯作品活力。舉個例子,以認知語言學為背景為基礎的語篇翻譯,在作品中創(chuàng)新加入隱喻部分,彌補了傳統(tǒng)語篇翻譯的不足,詩歌作品中隱喻翻譯手法尤為明顯,為語篇翻譯增添獨特朦朧美。
(二)開拓譯者語篇翻譯新思路
傳統(tǒng)的語篇翻譯未建立在認知語言學背景上,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只需要明確一個單詞的書面意思即可,但是這樣的翻譯工作下產(chǎn)生的語篇翻譯作品,存在過于概念化、模式化的顯著缺點,語篇翻譯作品成為流水線產(chǎn)物。而譯者在接受認知語言學教育后,能夠對語篇翻譯有自身的獨特理解,將自身經(jīng)驗精煉反映到翻譯作品上,使語篇翻譯既能夠反映客觀內容,又包含譯者的個人主觀情感特色,使語篇翻譯工作多元化進行。
(三)提升譯者語篇翻譯質量
翻譯是一門語言藝術,翻譯工作是將不同語言聯(lián)系溝通的橋梁,翻譯工作或多或少的會受譯者個人主觀因素影響,譯者的文化水平、個人經(jīng)歷、世界觀、人生觀等,都將直接體現(xiàn)在語篇翻譯作品中。接受認知語言學知識教育,能夠提升譯者的個人價值觀、情感觀、認知能力與表達能力等,將認知語言學知識有效應用到語篇翻譯工作中,能夠將語篇翻譯精髓更好地體現(xiàn)出來,提高了語篇翻譯作品的質量與水平。
三、如何有效進行基于認知語言學背景下的語篇翻譯
(一)加強翻譯專業(yè)中認知語言學課程的設置
翻譯專業(yè)是以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翻譯知識的一線翻譯人才為核心目的的新興專業(yè),在翻譯專業(yè)的課程設計中缺少認知語言學課程的設置,缺乏認知語言學課程知識教學的譯者在語篇翻譯過程中,只是作為一個僵化的翻譯機器進行工作,在這種流水線的翻譯模式下推出的語篇翻譯作品,必定是低質量、低水平的翻譯作品。為從源頭上改善這一現(xiàn)象,相關教育部門必須加強翻譯專業(yè)人才的認知課程設置,以提升譯者認知能力為最終目的進行翻譯課程設計。以高校翻譯專業(yè)課程設計為例子,傳統(tǒng)的翻譯專業(yè)課程多以語法課為主,翻譯課程教師對翻譯專業(yè)學生的教育工作進行也是以一種"糾正"的模式進行,即給定一篇原文,再由學生通過查閱書籍、文獻等方式翻譯,教師依照規(guī)范性的答案對學生的語篇翻譯作品進行評價,這種模式化的評價方式?jīng)]有站在認知語言學背景上進行考慮,導致語篇翻譯作品刻板化,例如"Thank you from USA",學生依照書面意思翻譯為"來自美國的你好",而在翻譯專業(yè)中設置認知語言學課程,保證翻譯專業(yè)學生接受認知語言學知識教育后,引導學生學習異國語言的特殊風情含義并結合自身對于情境語意的考量,可將此句翻譯為"來自美國的深切問候"。加強翻譯專業(yè)中的認知語言學課程設置,需要相關教育部門與高校共同合力作用,深入了解翻譯專業(yè)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以符合翻譯專業(yè)學生需求為基礎,以提升翻譯專業(yè)學生認知能力為核心目的,針對性進行認知語言學課程設計。同時對于認知語言學課程的后續(xù)工作也要加強把控,設計學分考核要求,針對課時、教學目標、考核方式、考核標準等要有一個明確的制度規(guī)定,借此規(guī)范翻譯專業(yè)學生的認知語言學知識學習。在高校翻譯專業(yè)中設計認知語言學課程,利用高效教學平臺,開展有效的提升譯者認知語言學知識水平工作,為譯者基于認知語言學背景下的語篇翻譯工作展開打下扎實基礎。
(二)有效利用認知語言學的"多重互動性"
認知語言學中的"多重互動性"指的是在原作者、原作品、譯者、語篇翻譯作品之間形成的關系鏈條中的相互依存又相互獨立的關系。譯者在進行語篇翻譯工作中,必然要考慮到原作品作者的創(chuàng)作年代、創(chuàng)作背景、社會文化背景等各種因素,并且要考慮到讀者的感受,要將復雜抽象的原作品經(jīng)過語篇翻譯工作轉化成符合讀者閱讀要求的作品。針對這一情況,為更好地以認知語言學背景為基礎進行語篇翻譯,譯者要有效利用認知語言學中的"多重互動性"特點。舉個例子,在翻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這一作品時,譯者要以認知語言學的"多重互動性"為基礎,加強對原作者的了解,對當時的社會文化有一定認識,將馬爾克斯寫作的"現(xiàn)實主義與幻想相結合"的特點結合譯者個人對馬爾克斯的寫作手法的理解進行翻譯。同時,要考慮到《百年孤獨》這一作品內容繁復龐雜、涉及人物眾多、情節(jié)光怪陸離等特點,且其中多采用新穎的倒敘手法與古代希臘神話典故進行描寫,譯者在進行語篇翻譯工作時,要加強對原作者創(chuàng)作時期的知識了解度,以有效利用認知語言學中的"多重互動性"為根本,開展語篇翻譯工作,提高語篇翻譯作品質量。
(三)關注培養(yǎng)譯者的認知語言學能力
譯者的認知語言學能力水平高低,是直接影響語篇翻譯作品質量的直接原因之一,為促進語篇翻譯中的認知語言學基礎知識能夠得到良好利用,相關部門必須關注培養(yǎng)譯者的認知語言學能力。以幫助譯者開拓新視域翻譯認知思路為例,相關教育部門可組織開展"如何提升翻譯角度的認知語言能力"、"將認知語言學有效應用到語篇翻譯中"等活動,并聘請具有相關專業(yè)知識及豐富經(jīng)驗的講師,對譯者在語篇翻譯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與障礙進行分析,并研究出解決方法。同時,譯者自身也要加強認知語言學理論知識儲備,通過主動學習的模式,跨越傳統(tǒng)語篇翻譯工作鴻溝,在翻譯過程中,要針對語篇翻譯原作品進行深入了解,閱讀原作品,并進行自我標注,對原作品要有主觀了解才能充分發(fā)揮認知語言學作用。通過培養(yǎng)并有效提高譯者認知語言學能力,幫助語篇翻譯工作更好地進行。
總結:語篇翻譯以句子為組成部分之一,利用多種銜接手段將其有機結合?;谡J知語言學背景下的語篇翻譯,是賦予語篇翻譯更多的人文精神,以認知能力為語篇翻譯的根本,譯者運用認知語言學進行語篇翻譯,是將日常生活經(jīng)驗與語篇翻譯工作融合到一起,構架語言與認知能力緊密聯(lián)系的橋梁。
參考文獻:
[1]馬海燕, 曾利沙. 語篇翻譯連貫機制的綜合理論方法研究[J]. 英語研究, 2018(1).
[2]佚名. 語言模因在英漢科技語篇翻譯中的顯性作用[J].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 51(3):143-146.
[3]佚名. 主位推進理論在科普英漢語篇翻譯中的應用[D]. 西安理工大學, 2017.
[4]李慶明, 劉琦. 主位推進理論在科普英漢語篇翻譯中的應用——以《時間簡史》第十二章翻譯為例[J].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18(2):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