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麟 王卓君 戈大春 錢浩良
摘要目的:探討八味茵術顆粒劑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的含量測定方法。方法:選取DIKMA Diamonsil C18(2)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柱溫30 ℃,DAD檢測(200~400 nm):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檢測波長為340 nm,白術內(nèi)酯Ⅲ的檢測波長為220 nm,白術內(nèi)酯Ⅰ的檢測波長為275 nm。進樣量為5 μL,流動相為水(A)乙腈(B)梯度洗脫,流速為1 mL/min。結果: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0.1~100.0 μg/mL范圍內(nèi)線性關系良好(R2=1.0000)、白術內(nèi)酯Ⅲ在0.1~100.0 μg/mL范圍內(nèi)線性關系良好(R2=1.0000)、白術內(nèi)酯Ⅰ在0.1~100.0 μg/mL范圍內(nèi)線性關系良好(R2=1.0000),其精密度、穩(wěn)定性、加樣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測定要求。結論:本方法簡單易行,準確可靠,可有效用于八味茵術顆粒劑的質(zhì)量控制。
關鍵詞八味茵術顆粒劑;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高效液相色譜;含量測定
中圖分類號:R28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01.012
八味茵術顆粒劑為我院的自擬協(xié)定處方,經(jīng)過多年臨床使用,療效確切,由茵陳、生白術、茯苓、蒼術、黃芩、淡竹葉、澤瀉、梔子9味中藥組成。主要的功效是健脾利濕。臨床用于皮膚科濕瘡、濕疹,對于脾失健運的胃腸道癥狀,如胃納差、惡心腹脹、大便溏泄等也具有很好的效果。方中茵陳清利濕熱、利濕,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尿,共為君藥,行健脾利濕之功,在我院皮膚科得到廣泛應用。為了更好的控制該制劑的質(zhì)量,選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含量測定,選用方中君藥的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Ⅲ和白術內(nèi)酯Ⅰ作為指標性成分。
1儀器與試藥
1.1儀器
Sartorius BT125D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SHIMAZU LC2030C 3D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SHIMAZU公司);HWS26型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DZF6050MBE型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密實驗設備有限公司);AC220240V超聲波清洗機(深圳深華泰超聲洗凈設備有限公司)。
1.2試劑
6,7二甲氧基香豆素(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1740200702);白術內(nèi)酯Ⅲ(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1978201501);白術內(nèi)酯Ⅰ(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1975201501);乙腈[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MERCK,德國];甲醇(HPLC,MERCK,美國)。
1.3分析樣品
八味茵術顆粒(自制,批號:171203、171225、180402)。本品為淺棕色或棕色顆粒狀,氣微,味苦。粒度、含水量、顆粒溶化性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的規(guī)定。
2方法與結果
2.1色譜條件
DIKMA Diamonsil C18(2)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柱溫30 ℃,DAD檢測(200~400 nm),流速為1 mL/min,進樣量為5 μL,流動相為水(A)乙腈(B)梯度洗脫,0~10.0 min,55% MPB,10.0~25.0 min,55%~95%MPB,25.0~25.1 min,95%~55%MPB,25.1~30.0 min,55%MPB。理論板數(shù)按3種標準品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峰計算應不低于3 000。對照品和樣品的色譜圖見圖1。
2.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0 mg的溶液。精密量取1 mL,置10 mL量瓶中,加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0.45 μm濾膜濾過,即得。
2.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八味茵術顆粒20.0 g,置20 mL具塞錐形瓶中,加入25 mL甲醇:水(1∶1),室溫超聲提取15 min,過濾,取續(xù)濾液5 mL,轉(zhuǎn)移至50 mL容量瓶中,加流動相定容至刻度,搖勻,即得含量測定的樣品溶液。
2.4專屬性試驗精密吸取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III、白術內(nèi)酯I對照品溶液,按2.2.2項下的色譜條件進行測定;精密量取八味茵術顆粒適量,按照2.2.1供試品溶液的制備項下制備樣品溶液,依照2.2.2項下的色譜條件進行測定,建立各樣品的特征圖譜,理論板數(shù)按3種標準品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III、白術內(nèi)酯I峰計算應不低于3 000。對照品和樣品的色譜圖見圖1。
2.5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稱取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對照品適量,分別配成濃度為0.1 μg/mL、0.3 μg/mL、1.0 μg/mL、3.0 μg/mL、10.0 μg/mL、30.0 μg/mL、100.0 μg/mL的溶液,分別精密吸取上述各對照品溶液5 μL,按2.1項下的色譜條件測定,以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對照品的濃度(μg/mL)為橫坐標,以峰面積(A)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計算得回歸方程。見表1。其標準曲線見圖2~4。
2.6中間精密度試驗
取按照2.2和2.3項下制備八味茵術顆粒的樣品溶液,連續(xù)進樣5次,記錄峰面積A,計算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濃度的RSD值。測定結果表明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的進樣精密度良好。見表2。
2.7供試品溶液穩(wěn)定性試驗
按照2.2和2.3項下操作,制備八味茵術顆粒的樣品溶液,進樣分析。于4、8、12、24 h后分別再次進樣分析,記錄并比較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含量的變化,評價樣品溶液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室溫放置不同時間的穩(wěn)定情況。測定結果表明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在室溫放置24 h之內(nèi)穩(wěn)定性良好。見表3。
2.8重復性試驗
按照2.2和2.3項下操作,制備八味茵術顆粒的樣品溶液,進樣分析。平行測定6份,記錄峰面積A,計算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濃度的RSD值。測定結果表明重復性良好。見表4。
2.9回收率試驗
取八味茵術顆粒2.0 g,精密稱定,置20 mL具塞錐形瓶中,加入20 mL甲醇:水(1∶1),室溫超聲提取15 min,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過濾,取續(xù)濾液進行HPLC測定,得到樣品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的含量A mg。
取八味茵術顆粒2.0 g和相應對照品B mg,精密稱定,置20 mL具塞錐形瓶中,加入20 mL甲醇:水(1∶1),室溫超聲提取15 min,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過濾,取續(xù)濾液進行HPLC測定,得到樣品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的含量C mg。平行3份。見表5。
2.10樣品測定結果
分別稱取制備的3批八味茵術顆粒,按照2.2和2.3項下操作,制備八味茵術顆粒樣品溶液,進樣分析。見表6。
3討論
八味茵術顆粒劑為基于中醫(yī)藥理論而成的純中藥制劑,由茵陳、生白術、茯苓、蒼術、黃芩、淡竹葉、澤瀉、梔子等8味中藥組成。白術和茵陳為方中君藥。白術對消化體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有多種藥理作用[110],比較明確的是白術有健脾益氣、調(diào)節(jié)胃腸運動的功能的特點,能夠使唾液淀粉酶活性增強、對腸管功能進行調(diào)節(jié)、對腸管吸收具有促進作用,有實驗證明白術內(nèi)酯Ⅰ為健脾的有效成分[11]。茵陳利濕退黃,同樣具有多種的藥理作用[1217],主要體現(xiàn)在保肝利膽、調(diào)節(jié)免疫、抗病原微生物等方面,其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有利尿、降低膽固醇和三酰甘油之功效[1819];由于中藥復方成分復雜,干擾因素多,因此需要一個簡單可行的含量測定方法來監(jiān)測八味茵術顆粒的質(zhì)量,雖然有時中藥復方中有效成分往往不是含量最高的,有的甚至很難檢測到,為含量測定帶來難度,如白術內(nèi)酯Ⅰ,預實驗選用RIGOL的HPLC基本檢測不到,但是白術的內(nèi)酯類成分是活性成分,最后選用SHIMAZU LC2030C 3D的HPLC進行含量測定,以君藥茵陳、白術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作為含量測定的指標性成分。
查閱有關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測定的文獻[2024],并且結合預實驗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白術內(nèi)酯Ⅲ在220 nm波長處有最大紫外吸收,白術內(nèi)酯Ⅰ在220 nm波長處的紫外響應卻很低,但是在275 nm處有最大吸收;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275 nm波長處幾乎沒有紫外吸收,在340 nm波長處有最大紫外吸收,首先選擇了檢測波長切換的方法對其進行含量測定:0~5.0 min檢測波長為340 nm,5.01~12.0 min檢測波長為220 nm,12.01~30.0 min檢測波長為275 nm,但是最終得到的液相圖譜基線不穩(wěn)定,于是最終確定HPLCDAD全波長掃描法對其進行含量測定。
預實驗同樣對提取溶劑和提取時間的選擇進行了考察。提取溶劑選擇了甲醇:水(1∶1)、甲醇和水3種,提取方式選擇超聲,分別考察了顆粒劑在15 min,30 min和45 min的3種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指標性成分對于提取溶劑的敏感度各不相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純甲醇中幾乎沒有被提取,白術內(nèi)酯Ⅲ在水中提取率最高,但白術內(nèi)酯Ⅰ在水中提取率最低。指標性成分對于提取時間的敏感度也各不相同:白術內(nèi)酯Ⅲ在水中提取率隨時間延長而增加,但是在甲醇中卻隨時間延長而降低;6,7二甲氧基香豆素不管在何種溶劑中其提取率均隨時間的延長而降低;白術內(nèi)酯Ⅰ在水中提取率不隨時間變化,但在甲醇中提取率隨時間延長而增加,卻在甲醇:水(1∶1)中隨時間延長而降低。故綜合考慮,最終選擇甲醇:水(1∶1)作為提取溶劑,提取時間為15 min。
預實驗對含量測定的流動相和色譜柱進行了簡單的考察。流動相選擇了乙腈和不同濃度的磷酸水溶液(0.05%,0.1%,1.0%)梯度洗脫,基本無差異,故最后選擇比較簡單的乙腈水作為流動相。色譜柱首先選擇Phenomenx Luna C18(2)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白術內(nèi)酯Ⅲ和白術內(nèi)酯Ⅰ能得到有效分離,峰形良好,但是6,7二甲氧基香豆素無論何種流動相,峰形都不理想,后來改為DIKMA Diamonsil C18(2)(4.6 mm×250 mm,5 μm)的色譜柱,3種指標性成分的峰形和分離情況都良好,故色譜柱選擇DIKMA Diamonsil C18(2)。
通過對八味茵術顆粒的性狀、粒度、含水量、溶化性、含量測定等研究,建立了其質(zhì)量標準的方法,通過控制方中活性成分的白術內(nèi)酯Ⅲ、白術內(nèi)酯Ⅰ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為八味茵術顆粒的藥效指標及臨床療效的重復性和穩(wěn)定性提供了保障,也為中試產(chǎn)品的質(zhì)量標準建立奠定了方法學基礎。利用DAD檢測器建立多波長高效液相色譜法,可在同一色譜條件下利用不同檢測窗口實現(xiàn)多類組分、多個成分的同時定性、定量測定,提高了效率。該方法簡單易行,準確可靠,可有效用于八味茵術顆粒劑的質(zhì)量控制。
參考文獻
[1]王嫦鶴,段海潔,賀浪沖.白術內(nèi)酯Ⅰ大鼠在體腸吸收動力學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11):14301434.
[2]王涵,楊娜,譚靜,等.白術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甘肅醫(yī)藥,2018,37(1):2326.
[3]姜淋潔,付濤,盧錕剛,等.白術提取物對大鼠預防性調(diào)血脂及保肝作用的實驗研究[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1,24(4):398401.
[4]向小慶,葉紅.白術抗腫瘤作用的研究及應用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8):367370.
[5]李雯,尹華.白術化學成分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海峽藥學,2012,24(3):911.
[6]施文榮,劉艷,陳玲,等.白術燥濕利水作用的研究[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17(3):2931.
[7]董海燕,董亞琳,賀浪沖,等.白術抗炎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7,42(14):10551059.
[8]岳美穎,潘媛,敖慧.白術化學、藥理與臨床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6,12(5):6668.
[9]楊娥,鐘艷梅,馮毅凡.白術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2,28(2):218221.
[10]Gao H,Huang YN,Gao B,et al.Inhibitory effect on αglucosidase by Adhatoda vasica Nees[J].Food Chem,2008,108(3):965972.
[11]張連群,周小琴.白術內(nèi)酯類成分與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7,8(21):12.
[12]李偉,文紅梅,崔小兵,等.白術健脾有效成分研究[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2(6):366367.
[13]Yoon M,Kim MY.The antiangiogenic herbal composition ObX from Morus alba,Melissa officinalis,and Artemisia capillaris regulates obesity in genetically obese ob/ob mice[J].Pham Biol,2011,49(6):614619.
[14]林霄.茵陳蒿的藥理作用研究[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24(6):663.
[15]李鐵英,關曉海,邢朝斌,等.青蒿琥酯對糖尿病大鼠視網(wǎng)膜細胞凋亡的作用[J].中國醫(yī)藥,2016,11(4):536539.
[16]曹錦花.茵陳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13,30(6):489494.
[17]王茜.茵陳的藥理作用及其主要化學成分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進展[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31(4):8790.
[18]艾力,張奕,吳小海,等.茵陳對神經(jīng)細胞保護機制的研究現(xiàn)狀和進展[J].交通醫(yī)學,2017,31(2):136138.
[19]魏建華,劉學敏.茵陳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9,13(22):743744.
[20]王喜軍,李廷利,孫暉.茵陳蒿湯及其血中移行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肝保護作用[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4,20(2):239240.
[21]閆晗,孫媛媛,于治國,等.HPLC法同時測定白術藥材中白術內(nèi)酯Ⅰ等4種有效成分的含量[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15,32(9):699702,708.
[22]李羾,何丹,楊常成.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白術中白術內(nèi)酯Ⅰ、Ⅱ和Ⅲ的含量[J].中南藥學,2014,12(1):7073.
[23]尹華,王知青,王玲,等.HPLCDAD波長切換法同時測定白術中白術內(nèi)酯Ⅰ、Ⅱ、Ⅲ和蒼術酮的含量[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3,28(1):233236.
[24]王韻,趙亮,柴逸峰,等.RPHPLC法同時測定茵陳蒿湯中14個成分[J].藥物分析雜志,2017,37(3):393401.
(2018-06-06收稿責任編輯:楊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