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小燕
摘 要:建國初期,葉圣陶提出“文本于語,不可偏指”,“聽書讀寫宜并重”。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忽于聽說,只抓讀寫,2000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第一次提出“口語交際”,語文學科設(shè)置“口語交際”內(nèi)容不僅意味著一個新名詞的誕生,而且有著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nèi)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墩n標》更明確指出了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生必備的能力,要求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何利用語文教材和生活中豐富的語言教學資源,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我認為在實踐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讓學生對說話感興趣,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指導學生說得具體
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及課文中的精美插圖,創(chuàng)設(shè)情境,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低年級《自我介紹》一課是集中鍛煉學生表達交流能力的好時機,學生如果沒有這樣的交流,不可能快速融入群體,這是小學生進入社會群體的必要能力。又如教學《有趣的游戲》一課,我先讓學生回憶自己做過哪些游戲,接著指導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課本中的插圖,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實踐,想想他們會說些什么。學生在小組內(nèi)相互說其中一個游戲,同學相互補充情節(jié),最后介紹一個最有趣的游戲。教師適時干預,指導學生把話說準確、說具體、說完整。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便得到了提高。
語文教材中的句子不僅規(guī)范,而且簡潔優(yōu)美,學生模仿說話,也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在《陽光》一課中多次出現(xiàn)“……像……”的句式,指導學生用“……像……”練習說話,學生猶如打開了寶匣,說出了許多新奇有趣的句子,如“閃閃的星星像眨眼睛”,“月亮彎彎像小船”。這樣的句式訓練應在教學中多進行,因為它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豐富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說話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墩n標》指出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這便是從孩子感興趣的內(nèi)容入手,讓學生樂于表達。如在教學中適時給低年級學生講生動有趣的故事,觀看精彩優(yōu)美的錄像,再讓學生復述大意,描述錄像中的精彩情節(jié),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學生說話得到認可,便會產(chǎn)生說話的興趣與成功的喜悅。
不管是在三尺講臺,還是在課后的社會實踐中,口語交際是學生需要且感興趣的,讓學生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是激發(fā)學生說話興趣的好方法。如利用學校組織的一次春游,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先讓學生觀察春游路上的見聞,并讓他們回家后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內(nèi)容講給爸爸媽媽聽,學生欣然接受?;氐綄W校后,再組織一次說話比賽:說說春游的見聞感受?學生依然興高采烈,人人爭先恐后想說,怕自己沒有發(fā)言的機會。老師采取非常靈活的形式來組織教學,讓教學活動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說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想說樂說,這也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指導意義。
三、在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語文課文是規(guī)范化的語言形式,其中不乏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在閱讀教學中,利用朗讀訓練,也是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方法。
首先教師要教給低年級學生朗讀的方法,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發(fā)音要清楚響亮,不唱讀,連詞讀,逐步做到流利,注意停頓,并讀出一定的感情語氣。在教學《四季》這首兒歌時,我先指導學生把握朗讀的基調(diào),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品讀。如為了讓學生讀好“尖尖”一詞,我問道:剛剛探出小腦袋的草芽是怎樣的?大家試試看,應該讀出怎樣的語氣?學生感悟后一致認為要讀的“輕”,表現(xiàn)出小草的柔嫩來,學生再讀課文便能用輕柔的語氣來讀“草芽尖尖了”。我讓學生讀一讀描寫春天的句子,并問道: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在春天里,我們看見了什么?讓學生暢所欲言的表達便達到了口語訓練的目的。我還會對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臄U展,留一定的時間,改變一定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比如《四季》一課的教學最后,我給學生留了這樣一個口語訓練:()【什么】()【怎么樣】,他對()說:“我是()。”加點難度,讓說話訓練更富有挑戰(zhàn)性,更有益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根據(jù)《課標》精神,在閱讀教學中合理設(shè)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如教學《小青蛙賣泥塘》一課時,在小青蛙與小動物的一系列對話中,讓學生充當小青蛙的角色,表演與老牛、野鴨、小鳥等小動物的對話,學生處于情境之中,表現(xiàn)的聲情并茂,再讓學生討論:小青蛙為何要賣泥塘?小動物為什么不買它的泥塘?學生紛紛發(fā)表意見,表達參與的欲望都被調(diào)動起來了,這樣在閱讀教學中便不知不覺地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口語交際實踐訓練。口語交際要側(cè)重交際,教師要想方設(shè)法讓學生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教師要強調(diào)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重視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馬小玲;黃耘;基于部編版教材的口語交際教學探索——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口語交際教材為例[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年06期.
[2]呂萌萌;;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教學的策略[J];情感讀本;2018年33期.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