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良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數學新課程 ?教學應用
作為現代教學工具的信息技術可以提供形象、直觀、生動的視覺畫面和聽覺刺激,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感性認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數學教學的需要出發(fā),確定哪些環(huán)節(jié),哪些教學內容適合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并選用合適的軟件,創(chuàng)造相應的學習環(huán)境,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中的輔助教學,達到優(yōu)化數學教學的作用。下面根據本人在數學新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經驗,談談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幾點作法供同仁參考。
一、巧用信息技術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引發(fā)學生思維
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能為數學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能創(chuàng)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開闊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在教師的啟引下,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探究各種問題,并總結規(guī)律和歸納結論具有良好效果。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多種事物、現象充滿了好奇。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由于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可能讓學生親臨其境,從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帶來困難。利用信息技術與數學進行整合教學,可以給學生呈現一個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其中體驗,引導他們發(fā)現問題,主動地在信息學習環(huán)境中學數學,在生活中學數學,主動構建自己的學習經驗。如對數學概念的教學,學生掌握困難。經驗表明,讓學生理解某一數學概念有時要比他們學會一個具體的解題技巧不知困難多少倍。數學概念離不開抽象思維及嚴謹的數學語言表述,這正是學生疏遠數學的原因。利用信息技術和數學整合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并讓學生主動參與,可以縮短數學與學生的距離,有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
二、適時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
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化抽象為直觀,可化靜止為運動,可化繁瑣為簡明,可化無形為有形,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斯賓塞曾說過:“數學要從直觀開始,從抽象結束。”數學是注重抽象思維的學科。從形象到抽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實踐證明了信息技術可以使靜止的圖文視聽化,復雜的內容簡明化,抽象的思維過程可視化,知識發(fā)生的過程動態(tài)化,從而有效地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系。因此,信息技術與數學整合能使數學中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取得傳統(tǒng)教學無法取得的效果。如函數圖像是初中數學教學中傳統(tǒng)的難題。學生學過函數圖像之后多數并不理解函數與圖像的對應關系,甚至有聽天書的感覺。有了信息技術與數學整合,可以通過學生們直接的感性認識和直覺思維,經過教師的引導、升華到理性認識,達到加深學生認識能力的目標。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的圖像及其性質”時,教師先用多媒體制作好二次“y=ax2+bx+c”的課題,在教學中通過改變a、b、c三個參數值,觀察二次函數圖像的變化情況。由此,學生可以直接概括出二次函數的圖像中開口方向與參數a的關系、對稱軸與參數a、b的關系,以及函數圖像到經過的象限與參數a、b、c之間的關系,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巧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興趣、激發(fā)思維
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見(視覺),聽得著(聽覺),還能用手操作(觸覺),這種多樣性的刺激,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同時信息技術的豐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動性、可控性、參與性大大強化這種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保持。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與數學整合,努力創(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情趣、又富有思考性的情境,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和發(fā)現新知識的認知過程。 例如,在教學“中心對稱”這一概念時,我利用多媒體制作了一個會轉的風輪,它一出現就吸引了全班學生的注意,一些平時上課不專心的學生這時也活躍起來了。他們根據風車風輪的葉片在旋轉中不斷重合的現象,很快理解了“中心對稱”的定義,并受此啟發(fā)舉出了不少中心對稱的其他實例,從而實現了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當然,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新課教學中的應用,并非強調所有的數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輔助教學,它只可巧用,不能濫用。就如《數學課程標準》所指出的,我們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如在計算機上模擬“倒砂子試驗”);我們不提倡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象,來代替學生對數學規(guī)律的探索。初中數學的課程改革只有適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異性能,才能使二者有機的整合,并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達到優(yōu)化數學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