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備
摘要:在新媒體時代下,網絡輿情的重要性愈發(fā)凸顯,其不僅可以幫助政府治理朝著廉潔化、科學化、大眾化與時代化發(fā)展,同時可推動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但網絡輿情是一把雙刃劍,也給政府治理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不利于政府今后的政策實施與推行。因此,政府的相關部門必須要做好輿情引導工作,通過建立預警機制、加強法律制度宣傳、控制媒體評論等方式,將網絡輿情的引導權與主控權牢牢掌握,進而推動國家治理能力更加現代化。
關鍵詞:政府;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策略;引導
隨著科學技術與經濟水平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計算機與網絡的使用率和覆蓋率提高,互聯網成為了人們進行溝通與交流的平臺,人們可以在上面暢所欲言。通過微博、評論、貼吧等平臺發(fā)布文字、語音或視頻信息是當前人們表達情感和發(fā)表觀點的主要途徑,這也是言論自由的一種體現。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言論自由也是如此,由于用戶無法準確地分辨信息,再加上一些錯誤引導,使得網絡上存在眾多不良輿論導向,給社會的穩(wěn)定帶來極大不良影響。
一、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
完善的預警機制主要包含三個方面:
一是收集機制,包含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調查輿情,可通過郵件抽樣、論壇抽樣、問卷抽樣等方式進行完成;第二階段是采集輿情,遵守相關標準與原則將采集到的輿情儲存在專門的數據庫中;第三階段為整理輿情,將采集到的輿情進行分類、規(guī)律與整理。
二是研判機制,政府要以相關信息為基礎,利用專題分析、數據分析等方式對其展開深入研究并進行科學研判。
三是預先應對機制,在負面輿情出現時,該機制可立刻進行監(jiān)控,通過交流、披露等方式將其扼殺在萌芽中。
二、建立完善的引導機制
完善的引導機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為因勢引導,政府部門以傾聽的態(tài)度進入到互動中,在與其他民眾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樹立主導地位,據此引導網絡輿情。另一方面是造勢引導,政府要加強網絡媒體建設,如論壇、網站等,以深入報道或專題報道等形式對發(fā)生的事件進行宣傳,保證其真實性與透明度,并有針對性地對民眾進行引導與說服教育,使之向正面輿論轉變。
三、加強調控機制
完善的調控機制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建設把關力,培養(yǎng)經驗豐富且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負責對網絡輿情進行把關,對負面輿情進行問責,促進正面輿情的發(fā)展。二是建設公信力,將相關的政務信息等公開,即實現信息透明化,使公眾可以及時了解相關信息,這種行為可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對政府今后的網絡輿情引導有著很大幫助。三是培養(yǎng)輿論領袖,輿論領袖的影響極大,可對他人的觀點產生影響,更有利于網絡輿情引導。
四、完善法律制度并宣傳
當前法律法規(guī)對網絡輿情方面的規(guī)范較為模糊,存在一些漏洞,使得網絡上的虛假信息或負面輿論泛濫。因此,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現有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完善,規(guī)范相關行為的懲罰措施,同時實行監(jiān)管連帶制責任,以此加強網絡運營商的自我審查與監(jiān)督,提高政府引導網絡輿情的效率。為保證民眾可以更加了解相關法律法規(guī),可通過主流媒體進行宣傳,還可以開展有關網絡輿論方面的訪談活動,邀請法律專家對典型案例進行講解,以此擴大法律制度的宣傳范圍。
五、控制新聞媒體評論
新聞媒體即大眾媒體,包括:報刊、網絡、廣播、電視等,其覆蓋面廣、影響范圍大、影響程度深,當出現突發(fā)事件時,要對這些新聞媒體的評論進行控制,并利用其影響力,在闡述事實的基礎上,對民眾加以引導。在保證民眾知情權的同時,還要使其可以成為不同主體表達話語與傳遞聲音的平臺,且可反映出民眾愿望、政府理念等。
六、轉變理念
以往政府對網絡輿情的控制主要為強制性手段,如封號、禁言、刪帖子等,而這種做法會導致民眾口服心不服,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政府必須轉變理念,要明白堵不如疏,引導才是最重要的。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一方面是事件發(fā)生時,政府要在第一時間將真相告知公眾,主動為其提供信息服務,并借助論壇、博客等受眾廣泛的新媒體來引導網絡輿情走向,把握主導權。另一方面是做好疏通工作,通過積極正面的輿論來引導,并做好對民眾意見的收集與回應。
七、結語
綜上所述,政府一直是引導輿情的主體,網絡輿情也屬于其工作內容,所以政府必須要轉變自身的觀念,提高網絡輿情引導能力,為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奠定良好的環(huán)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