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鑫
讀罷《紅樓夢》只覺得滿口沁香,人影綽綽,仿佛看見那個瀟湘妃子向我走來。
——題記
初見黛玉,我驚嘆與你的美貌。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睂氂裨诔跻娏主煊裰畷r就對她的美麗這樣盛贊,不愧是十二釵之首!就連王熙鳳這樣的美人也贊美黛玉的容貌,“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逼渲袣q雖然不乏討好賈母的言辭在其中,但是,贊美之意又怎么會少呢?
再見林黛玉,我欽佩的是你的才情。
猶記得一把荷鋤,一個歸人就造就“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落花雨的美麗景象,那份美麗即使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依舊縈繞在人們心上。我滿心的敬佩這種追求幸福的瀟湘妃子。最喜歡黛玉葬花的情景,也許花謝花飛花滿天的美景,在寶釵等人的筆下只會詠出“萬縷千絲終不改,任它隨進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剛勁之句。但在黛玉看來,卻是紅綃香斷亦無人憐了。還有那首頌白海棠詩: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抉,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不僅寫出白海棠的潔白、堅貞、孤傲,更是林黛玉的高潔、孤傲的寫照。林黛玉的作詩文采,已經(jīng)不必細說,結(jié)詩社,奪魁菊花詩,元春省親的時候特別指出林黛玉的詩好,她在大觀園里擬的名字一個字不改全用上了,這些都能看出林黛玉的文采十分了得。但是若是只覺得黛玉的才情只在作詩的文采上便是要以偏概全了。在《紅樓夢》四十八回當中,黛玉作為老師教香菱學詩,先是鼓勵香菱,樹立學習的信心,安排學習進程,次序分明,又是認真負責,絕不敷衍。這不也是她才情的一方面體現(xiàn)嗎?
又見黛玉,我納罕到你的敏感刻薄。
黛玉的刻薄尖酸在《紅樓夢》一書中似乎處處可見,第七回中周瑞家的替周姨媽給園子里的姐妹送花,便被黛玉奚落到不是剩下的也不會給我,弄得好生尷尬。更有第十八回中,黛玉誤以為寶玉將自己送的荷包打賞了小廝們,便與寶玉又哭又鬧。在那種時代背景下,黛玉又是寄人籬下,又怎么可能如此尖酸刻薄敏感多疑呢?但只要細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這種“小性兒”后面,遮住的正是她的美好品德,正是她那要求愛情專一、要求尊重人、維護人的尊嚴的強烈的自尊心,是這種強烈自尊心的表現(xiàn)。從送宮花那里也可以看出,林黛玉在意的不是宮花的價值,而是在乎于在這件事中別人對她的態(tài)度,她不是嫌送來的花是“假花”或不合心意等,而是不愿意別人有意把她放在最后,將挑剩的送給她。因為這太傷她的自尊了,如果不明白這點,倒真會以為林黛玉對人對事太小氣了。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深宅大院里也許敏感刻薄不失為一種保護自己盔甲。深居紅樓,也許,寶黛的愛情注定是一場悲劇??v然頑固的封建禮教是允許他們的愛情存在,但是嫌棄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氣為由,一次次向他們的愛情發(fā)出的警告:《紅樓夢》第27回,林黛玉聽了笑道,你們聽聽,這是吃了他們家一點的茶葉,就來使喚人。鳳姐笑道:我的求你,你倒說這些閑話,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們的茶葉,怎么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如果僅限于此,還可以理解為王熙鳳的詼諧,但后來的話,就足以證明王熙鳳并非幽默了。鳳姐笑道:“你別做夢,給我們家作媳婦少了不成。又指著寶玉道:你瞧瞧人物、門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哪一點還玷污了誰呢?”王熙鳳等于公開嘲笑黛玉,在揭露黛玉的目的。王熙鳳的意思就是,你林黛玉人物、門第、根基、家私都配不上寶玉,還做什么夢呢?聽了鳳姐的話,林黛玉抬身就走。寶釵當然希望黛玉在此受奚落,趕忙叫:顰兒急了,還不回來,坐著走了倒沒意思。黛玉如果不走,寶釵當然覺得“很有意思”。不正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嗎?
再見黛玉,我因你為愛犧牲的勇氣折服!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猜嫌。一句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奠定了她一生的執(zhí)念。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愿意是,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何必用他對她的愛,賭上她的一生。觀園樓深,夢影重重,只有他最知道她,也只有她最懂他。在封建大家庭里,寶黛共讀《西廂記》,寶玉說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張生,黛玉如具有傾國傾城貌的鶯鶯,這就是那個時代最直白的愛情表露了吧。而黛玉引《西廂記》里,“苗而不秀,是個銀樣镴槍頭”回應寶玉,就等于接受了寶玉的愛情表白。舊帕——就怕。寶玉挨打,黛玉的眼哭得像桃兒一般腫脹。自己尚且體弱,也至怡紅院探望寶玉,聞見黛玉這般掛念自己,又在病中流了這些淚,怎會不起愛憐之情呢?也許只有黛玉才能領(lǐng)會寶玉送她兩條舊手帕的含義。如此深情厚誼,當真是“尺幅鮫綃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從“金玉良緣”到“慧紫鵑情辭試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后“抄檢大觀園”時到達了愛情的毀滅階段。在這場災難中,司棋,芳官,四兒先后做了犧牲品,就連眉眼像林妹妹的晴雯也在病重時被趕出了大觀園,最后含屈而死。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終毀滅了,林黛玉贏得了愛情,卻沒有得到美滿的婚姻!由于寶黛的感情出現(xiàn)了猜忌,黛玉原先的憂愁病痛一齊發(fā)作,她再次感到自己的孤獨和凄苦,淚洗玉顏,容貌憔悴,葬花悲花落,秋窗獨聽雨聲。黛玉視寶玉為唯一知己,付出了她所以的真情。其實寶玉對黛玉的心也是至誠的,只是他是貴族子弟,選擇妻室從來沒有自己的權(quán)利,想要木石前盟,卻被逼著去完成金石姻緣。當黛玉的愛情幸福被封殺時,她表現(xiàn)的那樣勇敢堅決,她以死向黑暗社會表示強烈的反抗,勇敢的向傳統(tǒng)禮教發(fā)出了挑戰(zhàn)和質(zhì)疑,用自己的死捍衛(wèi)了自己對愛情的忠貞!這樣一位勇敢追求幸福,美麗柔弱的形象,永遠銘刻在我心中,也將永遠屹立在中國文學史上。
人人都嘆黛玉去的可憐,為她悲慘的命運傷懷失意,我倒是覺得,不是黛玉失去了這個世界,是這個渾濁的社會,這腐朽的吃人的禮教,不配擁有黛玉這樣純白潔凈的靈魂。她是離開了這個世界,但確確實實是往更美好的地方去了。在哪里,她不必再用尖酸刻薄做盔甲,她可以恣意歡笑,可以有情人終成眷屬,甚至還可以相夫教子,終了一生。
夢里,誰的輕吟?循聲而去,我想要追尋,卻見冷月移墻,浮香暗影,那花下的歌者,不見了蹤影。我于是黯然,坐下。又有一片柳絮飛落,在我眼前飄蕩,像是詢問。我低下頭,想你。黛玉、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