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午
古案再現(xiàn)
宋代云南永平縣有個鄉(xiāng)民叫周儀,娶了同鄉(xiāng)梁氏為妻,生了個女兒玉妹。玉妹年方二八,出落得如花似玉。她聰慧賢德,鄉(xiāng)里鄉(xiāng)外無人不夸贊。玉妹六七歲時許配本鄉(xiāng)楊元。去年楊家商量好要娶玉妹過門,恰逢楊元母親過世,只好將婚禮推遲。
鄉(xiāng)里有個土豪伍和,這天到人家討賬,路過周儀家,一扭頭看到玉妹倚闌刺繡,頓時渾身酥軟,不忍再行,便問隨行仆人道:“此誰家女子?如此貌美!”仆人道:“此是周家玉妹?!蔽楹偷溃骸翱稍榕洌俊逼腿苏f不知道。伍和回家日夜思慕,找來媒人前去說親。媒人上門見了周儀說起伍和家資巨萬,田地廣大,世代豪富,門第高華。一說起提親的事,周儀連連搖頭說:“伍家富有,伍官人少年英杰,鄉(xiāng)里都知曉,但小女無緣,先年已許配楊元,請回去言說?!泵饺酥缓没厝?fù)命。伍和聞言感覺受了侮辱,大怒道:“我的家財、人品那楊元哪能跟我比?那老雜種不識好歹,這口氣難咽,我不會善罷甘休,一定要遂我愿才好?!边@話三傳兩傳就傳到周儀耳中,他自知伍和霸道難纏,為讓其死心,便當(dāng)機立斷托原媒擇日把女兒送到楊元家,成就了他們的姻緣。
伍和聽到這消息,心中大怒,又極不甘心。于是派人悄悄砍了幾棵杉木乘夜丟進楊元門前魚塘內(nèi),又買通了幾個鄰居為他作偽證,隨后寫了狀紙告到縣衙。永平縣秦縣令接到狀紙,命衙役將一干當(dāng)事人傳喚到大堂。幾個鄰居拿了錢都提供證詞說那幾棵樹是伍和家墳山所長,我們親眼看到泡在楊元家的水塘里,不敢隱瞞。秦縣令再審楊元,楊元申辯道:“伍和爭親未得,伐木栽贓于我,我是天大的冤枉,大人明察?!蔽楹彤?dāng)場指著楊元痛罵:“盜伐墳?zāi)荆@動先靈,死者生生皆受害,你還敢抵賴!”秦縣令倒是個明白官,問清前因后果,又派人去暗中調(diào)查,找到伍和手下人伐木用的斧頭,后判決伍和因爭親未遂、故此設(shè)謀栽贓報復(fù),遂打二十板,問其反坐之罪。幾個鄰居作偽證,也予以責(zé)打警告。
輸了官司的伍和,養(yǎng)傷在家,非但沒有自悔,反而氣急敗壞,指天賭咒:“我不將此賊置于死地,誓不甘休!”自此整日里琢磨,想個什么辦法害了楊元。這一天閑坐家中,有一個乞丐敲門要飯。伍和給了他一些好吃好喝的,問道:“你最近往各處要飯,可知道有個叫楊元的?”乞丐說:“當(dāng)然知道了,這些天他家里在擺席還愿,還請了戲班子唱戲,可熱鬧了?!蔽楹吐犃诵闹袘崙嵅黄?,接著問他:“你對他們家熟悉嗎?”乞丐說:“太熟了,我一連幾天就住在他家門廊下,人家不轟我,還給吃的。他家院里就有一口井,渴了喝水也隨便。”伍和一聽,立刻又想出一個壞招兒。他對乞丐說:“我再賞你些酒肉,另外托你一事,若干得來,完事后送你一兩銀子?!逼蜇ひ宦?,忙問是啥事。伍和說:“你今晚就住我這兒,有酒有肉,明天一早我告訴你?!?/p>
第二天天亮,伍和叫醒了乞丐,遞給他一個包裹,對他說:“你拿著這個包裹去楊家,悄悄地丟在他們家井中就行了。”乞丐說:“就這事?包裹里不是毒藥吧?殺人害命的事我可不敢?!蔽楹驼f:“我欠楊家一個情,他不肯受禮,這包金銀首飾扔在井里,過些日子讓他無意中發(fā)現(xiàn),也了卻我的心愿?!逼蜇ゎI(lǐng)過包裹,隨即出伍家門。行至途中好奇地將包袱打開,見里面金釵一對、金簪二根、銀釵一對、銀簪二根,心中大喜,遂用身上討得的零錢買了銅釵、錫簪換了金釵、銀簪,依舊包好,擠入楊元家看戲,趁沒人的時候,將包裹丟到井中?;貋韴笾楹停懙觅p銀離去。
伍和隨即又寫了一份狀紙,仍然指控楊元盜竊匿贓。他聽說京城開封府包公包大人到本州巡察,便帶著狀紙把楊元告到府臺衙門。
包公準狀后,立即派人到該縣拿人搜贓。伍和指稱楊元偷了他的金銀首飾,藏匿在他家的井底。一個衙役下井搜查果然搜得一包金銀首飾。楊元一見有口難辯,被衙役押解到州府。包公親自審問,楊元死不承認。包公覺得事有蹊蹺,便傳喚伍和詢問:“你這首飾是何人打的?”伍和道:“金首飾是城里金匠黃美打造,銀首飾是王善打的?!卑疵靡蹅鱽韮蓚€匠人,讓他們細看那包首飾。包公問:“這些首飾可是你們打的?”黃美道:“回大人,小人與他打的是金簪,不曾打過銅簪。”又問王善,得到的回答是,給他打過銀釵,但沒打過錫釵。包公一聽自知此事有弊,且將楊元收監(jiān),讓伍和回去聽信。伍和剛走,包公命令衙役秘密跟蹤,看伍和跟誰見面。衙役暗中跟蹤來到街上,就見伍和急匆匆到了一座無人的破廟里,質(zhì)問一個乞丐說:“那天托你辦事,賞錢給足你了,為何把我的金銀首飾換了?”乞丐無言回答。衙役上去將伍和及乞丐一并帶回府衙。乞丐在大堂被包公的驚堂木一拍,嚇得尿了褲子,趕緊把伍和托他拿首飾包裹丟到楊元家井里,半道上被自己調(diào)包的事一五一十交代清楚,還說出金銀首飾就藏在廟里佛龕后面。包公再審伍和,他再無可狡辯,乖乖承認了自己栽贓報復(fù)楊元的罪端。包公將楊元當(dāng)場釋放,判伍和栽贓陷害他人,杖責(zé)四十,乞丐另行責(zé)處。
點評借鑒
伍和沒得到想要的女人,便起害人之意,一而再地栽贓陷害楊元,可謂用心險惡卑劣。好在碰到的不是糊涂官,兩位官員明察秋毫,戳穿了伍和的伎倆。特別是包大人辦案,從證物著手,順藤摸瓜,再施欲擒故縱之計,讓伍和自投羅網(wǎng),可圈可點。我們民警辦案也會遇到類似的陷害、栽贓、無中生有、惡人先告狀等刑事和民事案件,遇此類案件先別輕易下結(jié)論,多跟當(dāng)事人聊聊,多思考一下案(事)件的邏輯關(guān)系,也可施用旁敲側(cè)擊、聲東擊西、欲擒故縱等謀略,讓案情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