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培景
【活動背景】
小區(qū)修剪樹木,很多樹枝都落了下來,小朋友便在來園、離園的路上撿樹枝,在幼兒園也能聽到這樣的對話:“瞧,這個樹枝好像一只手?!薄拔易蛱煊脴渲ψ隽艘惠v車,跑得可快呢。”“我要用樹枝打仗”……教師意識到幼兒的興趣在樹枝,于是在中班組織了“枝枝丫丫”的小組活動。
【活動記錄】
(一)中一班小組活動記錄
活動目標:探索樹枝的不同玩法,體驗與樹枝互動的樂趣。
材料準備:主材——各種造型的樹枝、修剪好的長短不一的樹枝。
輔材——美工區(qū)、玩具區(qū)的各種材料。
場地準備:美工區(qū)地面。
活動過程:
1.教師介紹小組活動材料與內容
師:小朋友,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烁鞣N各樣的樹枝,你會用這些樹枝怎么玩呢?請大家自己去探索玩法哦。
2.幼兒發(fā)揮創(chuàng)想,自由選擇材料游戲
幼兒選擇材料開始游戲。小雅選擇了兩個造型像“Y”的樹枝,取了一塊黃色橡皮泥捏成了水滴造型,又用紅色的小豆子點在橡皮泥上,看起來像某種小動物的眼睛,接著她將兩個小樹杈插在了橡皮泥的兩邊,看起來十分生動,做的是什么呢?不一會兒,答案揭曉了——哇!原來是一頭小梅花鹿呀!
小童選擇了一筐長短相同的樹枝,只見他在地上開始自由拼擺,不一會兒,一座小房子成型了。房子沒有窗戶,只見他找了一些貝殼當窗戶,又用玩具擺了一條石子路,然后自言自語地說:“這是我拼的家園?!?/p>
小寶把樹枝插在一次性口杯上,樹枝變成了“大樹”。他開始用玉米粒、橡皮泥裝扮樹枝,樹枝變成一顆長滿花朵的大樹。小涵則用樹枝穿起玉米粒,他不停地數(shù)著穿了幾顆,樹枝和玉米粒串成了糖葫蘆。在幼兒的創(chuàng)想中,樹枝變換著不同的花樣。
3.作品交流,結束活動
幼兒完成了自己的創(chuàng)想,并與教師和同伴一起分享了自己的作品,最后將材料進行了分類整理,活動結束。
(二)中二班小組活動記錄
活動目標:能利用各種材料裝飾樹枝,感受通過自己操作美化材料的過程。
材料準備:主材——帶有樹葉的、有造型的樹枝若干。
輔材——各種羽毛、橡皮泥、毛根、毛球等。
場地準備:美工區(qū)桌面。
活動過程:
1.教師介紹小組活動材料與內容
師:小朋友,今天的小組活動老師帶來了各種造型的樹枝,還有各種美工材料,讓我們一起把樹枝裝扮得更加漂亮吧。
2.幼兒發(fā)揮創(chuàng)想,自由選擇材料游戲
幼兒選擇不同造型的樹枝,開始裝飾,小強選擇了枝杈較多的樹枝,他用紅色橡皮泥搓成圓球做花蕊,又用粉色橡皮泥做成花瓣包在花蕊的外面,一朵雙色花就做好了,他把自己做的花朵都粘在了樹枝上。皮皮小朋友則選擇了一根長樹枝,開始用羽毛裝飾……
3.作品展示
10分鐘的時間,幼兒的樹枝裝飾作品完成了,大家開始分享自己的作品。比如小強這樣說:“我用橡皮泥做了花朵,包在樹枝上,樹枝開滿了花?!彪S后幼兒將作品展示在了窗臺上。
【活動收獲】
小組活動是美國高瞻課程中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通常是兩名教師各帶一組固定的幼兒(兩組進行不同的活動)操作,成人為幼兒提供材料(通常是每人一份材料),幼兒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材料,并和成人分享他們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活動中幼兒試驗、探索、創(chuàng)造,他們或解決問題或以自己的方式用材料建造東西,是自主的學習者。而教師則通過觀察幼兒的游戲、傾聽幼兒的談話、模仿幼兒的操作或延伸幼兒的想法來支持幼兒,是幼兒探究的支持者。
兩位教師對小組活動開展了同課異構,針對樹枝這一來源于幼兒生活中、幼兒近期感興趣的材料,開展了不同目標的同課異構小組活動,通過活動也能夠看到教師的個人風格、教學理念及幼兒的不同發(fā)展。
【活動反思】
(一)小組活動中幼兒獲得主動發(fā)展
1.幼兒專注于整個活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的需要?!毙〗M活動,教師提供了幼兒感興趣的材料——樹枝,在活動的10—12分鐘中,每個幼兒都在積極地探索樹枝的不同玩法或者裝飾樹枝,97%的幼兒最后都完成了自己的樹枝作品,活動中幼兒專注于操作材料。
2.幼兒想象力得到發(fā)展
幼兒運用已有經(jīng)驗在親自操作的過程中,借助實際的“樹枝”這一材料進行想象與創(chuàng)造,是典型具體形象思維的表現(xiàn)。例如:小雅選擇兩個“Y”造型的樹枝,想象成為小鹿的鹿角;小涵將樹枝想象成糖葫蘆的竹簽,進行想象創(chuàng)造。
3.幼兒學會感受美,大膽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
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裝飾樹枝,對材料進行加工,是創(chuàng)造美的體現(xiàn)。在活動中,幼兒大膽表現(xiàn),運用各種材料裝飾樹枝,在觀看同伴作品、自我作品創(chuàng)作的同時感受著創(chuàng)造美的快樂。
(二)教師在小組活動中具有關鍵性作用
1.關注小組活動來源的能力
本次小組活動來源于教師對幼兒的觀察,抓住幼兒對身邊環(huán)境改變產生的教育契機,投放材料鼓勵幼兒探索。能從生活中、自然界中生成小組活動,這是教師教育觀念的具體體現(xiàn)。
2.材料的不同投放方式影響幼兒的發(fā)展
在兩節(jié)小組活動中,樹枝材料以不同的形式進行投放,幼兒表現(xiàn)出不同的操作。中一班教師提供了各種有造型的樹枝和經(jīng)過加工、長短不同的樹枝等多元的主材,而且將活動場地定在美工區(qū),幼兒在操作時,美工區(qū)的材料成為輔材,幫助幼兒實現(xiàn)自我的想象,而且場地上也保證了幼兒有足夠的游戲空間。中二班教師則將樹枝和美工區(qū)材料一并投放,這種投放有一種教育暗示在其中,有助于引導幼兒更深入地對樹枝進行裝飾。
不同的投放方式,引發(fā)了幼兒不同的探索和操作。第一種投放方式利于幼兒對主要材料樹枝進行感知、探索,發(fā)現(xiàn)樹枝的特征及多樣玩法,用開放的方式支持了幼兒核心經(jīng)驗的發(fā)展。第二種投放方式有針對性地發(fā)展了幼兒藝術領域的核心價值,利用手工裝飾的方法等,深入提升幼兒藝術領域的裝飾水平。不同的投放方式如果投放在不同的時機,效果不同。
3.教師通過引導推進幼兒的主動探索
本次小組活動中,有的幼兒對樹枝建構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有的幼兒對樹枝的裝飾很感興趣,有的幼兒對樹枝的表征感興趣。教師準確地關注到了幼兒的興趣點,及時發(fā)現(xiàn)教育契機,引導幼兒運用輔助材料來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例如,多多小朋友在拿著樹枝不知道怎么玩時,教師提醒多多可以運用其他區(qū)域活動材料,打開了幼兒創(chuàng)作的思路,呈現(xiàn)出不同的作品。教師能夠在小組活動中給予幼兒積極有效的引導與幫助,推動幼兒繼續(xù)游戲的興趣??梢娊處熢谛〗M活動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同課異構的活動中,教師能夠貫徹以幼兒為本的理念,讓幼兒在操作中主動學習,從而獲得不同的發(fā)展。在設計活動時,教師充分考慮了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與本班幼兒對樹枝的興趣,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材料,給予了幼兒適宜的引導和幫助。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深厚的專業(yè)理論知識與先進的幼教理念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