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霞
【摘要】 ?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不同,許多學生缺少了家庭教育的監(jiān)管和督導,導致該部分學生思想或紀律散漫、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習慣養(yǎng)成不佳的現(xiàn)狀。對此,班主任在教學中,要認識到農村教育管理工作的這一特殊性,并結合學生的學情和實際情況,以更具針對性、特殊性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才能實現(xiàn)班級管理的高效性。
【關鍵詞】 ?初中 班級管理 班主任 農村
【中圖分類號】 ?G635.1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2-194-01
一、農村教育中班級管理的特殊性
1.情感缺失,學生性格自卑孤僻
在農村,不少學生的家長外出務工,也就造成了不少學生變成了留守兒童,自己跟隨者父親或母親一方,甚至是直接由自己的爺爺奶奶隔輩教育。所以,不少留守兒童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是存在缺失的,缺少溫潤的父愛母愛的支持,學生們常常會感到不安,粗糲的生活和對父母的思念,讓不少學生在青少年時期就背負著憂愁和思念之情。在缺乏父母呵護的背景下,不少學生就像失去了有效的支撐,失去了保護自己的盾牌,內心也逐步變得敏感、脆弱、自卑,甚至是自閉。雖然部分學生在這種缺乏情感關注的生活狀態(tài)下,變得更加懂事,似乎是由自己為自己建構了一個保護屏,學生在生活中似乎也看起來懂事許多,但是這種過早的成熟和懂事,往往更令人心疼,其心靈實際上是更加脆弱。所以,相較于城市學校的學生,農村學生的眼睛里還承載了一些情感上的痛苦。所以,情感缺失、缺乏愛與關注的農村學生,要求班主任開展管理工作時,還要通過一些藝術性的方法和技巧開展。
2.習慣不佳,缺乏家庭有效監(jiān)管
部分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不佳的學生,在父母松懈的監(jiān)管甚至是缺乏監(jiān)管下,逐步變得懶惰、不愛學習、不愛思考、糊弄作業(yè)、不按時完成和上交作業(yè)。種種不良習慣讓學生的成績逐漸下滑。這種憊賴和應付的學習態(tài)度下,學生也難以在后期的學習和發(fā)展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谝陨限r村學校班級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教師可以通過如下措施開展教學。
二、班主任在農村教育中的班級管理方法
1.融合情感,滲透人文關懷
班主任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所有教育和管理條件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工作。針對農村學生在家庭中出現(xiàn)的愛的缺失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利用自身學科教學條件,向學生滲透愛的教育,融入教師的個人情感,向學生施加人文關懷。筆者兼任語文學科教師和班主任兩份工作。語文學科既具有工具屬性,還具有人文屬性,教學內容中豐富的資源總是能夠給學生以豐富的情感。對此,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通過情感教學的方式開展教學,將自己對學生的愛與關注、呵護與尊重融入于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充分感知到教師的人文關懷。例如,在開展《爸爸的花兒落了》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借文章內容和情感,讓學生感知父親偉大而又深沉的父愛,更可以借文章中的故事情節(jié),幫助學生鍛造出更加堅韌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健康的心理。在文章中,以花作為一條明線,以畢業(yè)典禮前后發(fā)展情況作為另一條主線,都是通過情感的呼應的方式,向讀者傳達跌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借助這一篇文章,教師引導學生品味其中的情感,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爸爸要打賴床不起的英子;讓英子闖練銀行存錢?在爸爸去世后,英子出現(xiàn)了“從未有過的鎮(zhèn)定,這樣安靜”?通過以上品味和思考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文章整體進行感知品味,讓學生認識到父親的嚴厲要求,實際上是對自己愛的體現(xiàn);而在父親去世后,影子的鎮(zhèn)定和安靜,也昭示了英子面對挫折和打擊時,已經練就了堅韌的品格和意志力。通過以上教學過程的引入,學生在學習中感知到情感的力量,更受到文章的感染熏陶,獲得意志力品質的磨練和提升。此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父母是遠在他方無法及時傳達自己對你們的愛意,亦或是父母對自己嚴苛的要求,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在傳達著自己對你們的關愛和思念。所以,我們從未被舍棄,更是被不同形式的情感和愛包圍著。所以,為了我們的家人,我們更要練就強大的自我,要建立更加堅韌的意志力,才能讓我們更加強大、更加堅強地面對各種風雨和挫折。此時,學生受到文章閱讀時的觸動,更由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建立起對于學習、對于情感和意志品質更積極的認知。
2.以心交心,彌補愛的缺失
不少習慣不佳、自覺性和主動性不足的學生,似乎像是一塊頑石,始終都無法撬開其心扉,讓他們改變自己的行為和學習方式,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事實上,這是由于不少學生在自卑心理下,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愿意與外界交流,甚至部分學生由于一些消極的心理,出現(xiàn)了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狀態(tài)。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要試著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的心靈對話。在筆者的工作中,常常鼓勵同學們寫作文周記,將本周中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或者自己深刻的情感記錄下來,并通過批注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書面的對話,緩解學生因口頭交流出現(xiàn)的一些尷尬等情緒。借助周記,我常常鼓勵學生,給學生以更多的信心和期待,堅持認為這部分習慣不佳的學生能夠做的更好,這邊是利用了教育學中著名的心理效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在此方式下,不少學生的習慣得以改觀,其言行舉止也在教師的期待中變得更加規(guī)范、積極。
總結
農村班級管理工作,要求教師要把握學情,把握農村學生心理和生活方式的特殊性,并通過滲透人文情感、以心交心的方式滲透自己的愛和關注,改變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品質的進一步升華、學習成績的進一步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文菊香.農村初中班級管理現(xiàn)狀及成因初探[J].學周刊,2018(08):164-165.
[2]閆景勝.淺談農村初中班級民主管理模式[J].學周刊,2018(08):165-166.
[3]于穎穎.農村初中班級管理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