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雯
【摘要】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素質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推進,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還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改進,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沿襲著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自主性,課堂缺乏活力,教學效果欠佳。教師重視語文讀寫訓練、忽視語文聽說訓練。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語言表達能力欠缺。針對此現(xiàn)狀,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關鍵詞】 ?農村 小學語文教學 現(xiàn)狀分析 解決探索
【中圖分類號】 ? 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2-161-01
一、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
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關鍵還在轉變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教學模式要靈活化。要有創(chuàng)新。教學是一門學問,需要教師的探索注重知識的更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語文課堂,沒有準備不行,結合教學實際,靈活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對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才能有效地處理課堂上出現(xiàn)的突發(fā)事件,提高課堂效果。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也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備課中,不能僅僅局限于固定模式,要靈活多變,要考慮學生個體,充分搜集資料,破解疑問。課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陣地,課堂教學模式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推進課堂的有效化改革與建設。
語文課堂教學應實現(xiàn)三個轉變:變以教為中心為以學為中心,變以知識學習為主為能力培養(yǎng)為主,變單一的學習方式為多元的學習方式。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提問、討論、讀書、作業(yè)的時間,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夠提高綜合的語文素養(yǎng)。課堂教學應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要改革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要讓學生有更多自主發(fā)言、積極思考的機會,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首先,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得輕松、自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其次,要教給學生自學方法,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師應教給學生自學的程序與方法,使學生自學時有法可循。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三,激發(fā)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樂”學。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知識點,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有效地投入探索活動。
二、遵循語文規(guī)律,加強聽說訓練。利用和挖掘山區(qū)農村獨有語文教學資源,豐富語文的綜合實踐活動和探究活動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各種語文課程資源。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鄙絽^(qū)農村語文教師要利用具有濃郁地方特色文化風情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在尋常事物中體驗生活的情蘊,引發(fā)學生在各個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利用山區(qū)農村鄉(xiāng)俗文化中與語文教學的契合點挖掘語文教學資源,豐富語文的綜合實踐活動和探究活動。
與城市相比,農村雖無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但在山區(qū)農村所獨有的自然景觀是非常豐富的。例如客家山區(qū)農村的青山、綠樹、小河、古井、黝黑的石拱橋、風雨中的小樓閣、低調質樸的客家圍龍屋等等,不僅是學生視覺上的形象,也是寫作中可以擷取的素材,有時候也成為學生情感歸屬的寄托。教師適時的引導會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情感碰撞。山區(qū)農村有深邃的民間文化資源,它蘊涵著廣博的民族文化和傳統(tǒng)的民族精神,對于語文學習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能引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扎根在學生心靈深處并以此為基礎構造自己的精神家園。同時積極開展與課程相關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要實行開放性教學,給學生學習生活以較大空間,使學習語文從課堂延伸到校外、家庭、社會,學生得以在廣闊的背景下處處學語文、用語文,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為載體,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組織開展內容不同的興趣活動?;顒右乐箤W科化傾向,不能把活動課上成復習課、練習課,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的,堅持趣味性、實踐性、主體性、差異性,使每一個學生能愉快、自主地活動,直接體驗,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語文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如舉行課本劇匯演,變課本為劇本,把一篇篇內容豐富、角色眾多的課文改編成一幕幕短劇,變講臺為舞臺,師生同臺表演,把課堂學習分析出的角色個性特點表現(xiàn)出來,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鞏固語文知識,增強表達能力,展創(chuàng)造力。又如結合讀書活動,以某一內容為專題,收集、剪輯資料,編寫墻報、板報。再如開展演講、普通話、書法及作文比賽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施展才華的機會,使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在興趣活動中顯示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長,得到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山區(qū)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要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達到教學的最佳境界,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要轉變育人觀念和課堂教學觀念,徹底解放思想,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立足農村,根據(jù)學生實際,改進課堂教學,遵循語文規(guī)律,加強聽說訓練、引導學生增加課外閱讀量、教會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創(chuàng)新作文指導課模式、多多啟發(fā)學生忽略掉的生活經驗和體會開展語文作文教學、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提升山區(qū)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從而全面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素質。
[ 參 ?考 ?文 ?獻 ]
[1]寧鴻彬. 語文教學的思考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1.
[3] 挖掘農村獨有的語文教學資源.[OL]http://www.ruiwen.com/news/
58298.htm,20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