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娟
勞動是指人們有目的地運用自己的體力和腦力進行精神、財富創(chuàng)造的活動,勞動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著名經(jīng)典《周易》開篇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边@是對勞動、奮發(fā)圖強創(chuàng)造幸福的重要闡述。勞動能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交往、學會發(fā)展??墒菗?jù)調(diào)查,現(xiàn)在學生愛勞動、有較好勞動習慣的大約占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是不愛勞動或者不勞動的,所以幫助學生了解勞動的意義,樹立良好的勞動觀念,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習慣不容忽視。在德育工作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一、引導學生了解勞動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勞動是最平常、最熟悉的活動?,F(xiàn)在社會上、家庭中存在著一些錯誤的勞動觀,使得學生產(chǎn)生對勞動觀念的錯誤認識。有些孩子不喜歡洗衣服掃地,甚至懶得收拾書包、書桌。沒有經(jīng)歷過勞動磨練的孩子,他們往往不懂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往往不在乎東西,浪費現(xiàn)象也比較嚴重。所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了解勞動的意義,很有必要。
首先通過學校的晨誦、午讀活動,誦讀《弟子規(guī)》、有關勞動的名人名言名篇等,教育學生敬畏勞動,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通過品德與社會課、主題班會課,讓學生了解勞動在生活中的意義。讓學生了解從第一次學會使用火,一直到駕駛飛船遨游太空,人類無不是通過勞動將文明之光傳播世界。讓學生知道勞動不僅創(chuàng)造了人類自己,還創(chuàng)造了文明。辦好宣傳欄,讓學生去做題為“我了解勞動的意義”的手抄報進行張貼,并利用班群進行宣傳,擴大宣傳的力度。并擴散到家長群,擴散到社會,這樣對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勞動觀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大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普遍很少參加勞動,有些甚至連生活自理的簡單勞動也要依賴父母。家庭的溺愛和家長的包辦,讓小學生容易養(yǎng)成懶惰的思想,最終也缺失了良好的勞動意識。所以在德育課的教育中,我積極利用班會課、品德與社會課、少先隊活動課進行教育,經(jīng)常講述抗戰(zhàn)時期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利用空閑時間種菜、紡紗等勞動事跡;讓學生讀《菜園小記》《記一輛紡車》等文章,讓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樹立良好的勞動意識。安排有關勞動的主題班會,如“學校是我家清潔靠大家”?!拔覟閮艋?、美化校園出一點力”等,讓學生體會更深的教育意義。
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光說教是不行的,應該實實在在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如為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利用班會活動課開展“我來露一手”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登臺展示自己掌握的生活本領等,并和學生共同評選出“最佳小能手”;結(jié)合綜合實踐活動課《水果拼盤》,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制作水果拼盤,并全班展示作品,評選出“最佳制作獎”;每學期根據(jù)學生在班級勞動方面表現(xiàn)的情況,評選出“勞動小能手”;定期辦好宣傳欄,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參與勞動的過程、體會,親自制作主題為“勞動最光榮”的手抄報,并進行全班展示。通過班級的各種活動,及時總結(jié)勞動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人物和事跡,對他們給予極大的肯定,樹立榜樣,營造出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和班級文化。
三、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勞動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育不但應當培養(yǎng)學生對勞動的尊重和熱愛,它還必須培養(yǎng)學生勞動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最基本的勞動習慣,應該從孩子勝任的勞動能力入手。
如每個學期開學就制定好值日制度,本著“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則,明確值日生職責,鼓勵學生做好相應的工作;每周為勞動積極性高、勞動能力強的同學評上“值日之星”,發(fā)揮榜樣的作用,以促使更多的同學形成良好的值日習慣。
讓學生接觸各種各樣的勞動實踐活動,除了學校的值日工作之外,也可以結(jié)合學校開展的有關節(jié)日主題活動進行手工制作,還可以結(jié)合語文教材、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進行泡豆芽、種蒜苗、種植花卉、科學煮雞蛋等等活動,讓學生在各類勞動中體驗生活,在體驗中感悟,促使良好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
家校合作,鼓勵家長要在家庭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讓家長鼓勵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如擺碗筷、掃地、倒垃圾等;鼓勵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如洗自己的衣服、收拾房間,整理書包等;結(jié)合綜合實踐活動課,如《今天我當家》活動主題,鼓勵家長以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身分參與活動,及時鼓勵幫助孩子,讓他們在親子活動中體會勞動的樂趣,體會爸爸媽媽的辛苦,激發(fā)他們關愛家人、體諒父母的情感,勞動也使學生了解到勞動的艱辛,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
勤勞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勞動可使孩子學會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學會勞動,養(yǎng)成勞動習慣,是學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證。通過勞動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我一直奉行教書育人的教育原則,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樹立良好的勞動意識,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一定會對學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班主任工作10日談——道法自然教育科學出版社
(2)班主任行動智慧樹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