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愉
摘 要: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給現階段的教育界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我國的學前教育界也受到很大的沖擊。幼兒階段是孩子們開始接觸學習以及培養(yǎng)自己思維能力的初始階段,因此能否對幼兒們進行完整且科學的培養(yǎng)將會對孩子們未來的發(fā)展產生十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中班幼兒;區(qū)角活動;合作能力;實踐研究
善于與他人合作是新時代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同時也孩子們日后能更好的生存的發(fā)展所必備的品質?!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在社會目標中要求幼兒要“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因此培養(yǎng)孩子們的合作精神也就變得刻不容緩。但是縱觀現階段的學前教育界,對孩子們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一些外力的影響依然存在。基于此,本文對當前培養(yǎng)孩子們合作能力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應該如何去培養(yǎng)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做系統(tǒng)的探究。
一、培養(yǎng)孩子們合作能力的意義
首先在這個激烈的社會競爭關系中,人是不可能作為超然的個體而獨立于社會存在的,因此從現階段就開始去著手去培養(yǎng)學生們的合作能力就顯得十分有必要。在幼兒階段去培養(yǎng)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可以讓孩子們通過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去更好的處理彼此之間的關系,更能為將來孩子們的社會交往提供經驗,讓我們的孩子們能夠積極的健康的成長。
二、在培養(yǎng)孩子們合作能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在同伴交往中表現為較孤僻、任性,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常常會悶悶不樂甚至過分敏感,喜歡一個人呆在旁邊,不愿別人接觸自己,更不會與同伴合作游戲。
(二)在與同伴游戲或活動時發(fā)生矛盾,往往會用告狀或攻擊性行為來解決問題。
(三)在活動或操作時,當自己遇到困難使活動無法繼續(xù)時,孩子的解決方式往往是求助于老師,而缺少同伴互相幫助的意識。
(四)幼兒與同伴共同游戲時,缺乏合作的主動性,彼此間缺少分工、缺少協(xié)作,或者是能力強的幼兒包辦代替了許多工作,能力弱的幼兒插不上手等,使很多幼兒失去了合作的興趣。
而家庭教育中家長更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不重視幼兒的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在幼兒園教育中,幼教工作者們雖然已意識到幼兒合作性培養(yǎng)的重要性,但有些教師對合作的含義了解不夠,對幼兒的指導也顯欠缺,往往運用說教的方式,零散地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只追求教育的即時效果,而忽略了合作教育的長遠效果。
三、區(qū)角活動的概念
孩子們的發(fā)展是需要培養(yǎng)其個性的,而區(qū)角活動的開展就是一種將幼兒們的個別化活動作為研究主體的組織形式;同時,孩子們的行為并不是個體單獨存在的,必須依賴環(huán)境和同伴的支持,因此怎樣才能更好的將整個活動中良好的展現孩子們的個性,以及如何能夠在大的角度上獲得群體之間的了解、認可與互動,就成了當前階段的區(qū)角所研究的一個焦點。而交流分享時段的組織,無疑在這兩者之間又架起一座橋梁。從理論上講,交流分享是為了激勵,為了導向,也是為了因材施教,在具體的實踐組織中它則表現為師生共同參與,匯集活動中的信息,在共享快樂、交流經驗、解決困惑中進一步引發(fā)活動興趣,因此,它是促進幼兒個體建構與群體共同發(fā)展的一個良好途徑,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四、實施措施
(一)樹立孩子們的合作意識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個道理,一個完整而有效的區(qū)角活動的開展少不了每一位學生們的支持和積極的參與。因此在開設區(qū)角活動的準備階段,就應該讓孩子們積極的參與進來。
例如在進行游戲之前的準備工作中,就應該積極的讓學生們有融入的意識,如在提前的準備階段讓學生們將自己所有的故事書拿來一起分享,而后在課堂中讓學生們學會交換,學會分享。教育者可以適當的布置點任務讓學生們共同去完成,如讓學生們將本節(jié)課中學習到的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拿出來分享,并共同去探究其文章的內容和含義。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們首先了解到只有學會分享才能讓自己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才能見識到更多更有趣的知識;而后在討論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還能認識到通過群策群力的方式來實現其對問題的多方面了解和分析,并使之更加趨于系統(tǒng)化。
(二)尋找孩子們的合作機會
在區(qū)角活動的設置之前就應該積極的考慮到孩子們對合作能力的要求。所以無論是做做玩玩、操作區(qū)、益智區(qū)、娃娃家……我們都需要幼兒二人或幾人合作共同配合來完成游戲。以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幼兒的行為,區(qū)角活動設置必須立足于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適合幼兒年齡特征。
如在娃娃家的游戲中,學生們可以自由的組隊,通常需要4—5位進行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勢必會存在因為角色的扮演以及情節(jié)的發(fā)展方向產生不同的見解。而基于此讓孩子們學會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實現對不同問題的解決方法,通過協(xié)商的方式來完成對其本身存在問題的多方角度的融合,從而使之能夠在一個更為融洽的環(huán)境中進行游戲。
(三)提升孩子們的合作能力
區(qū)域活動是培養(yǎng)孩子們合作能力最強的一個部分,其對于孩子們的參與性和操作性,對孩子們來說是相互之間協(xié)調關系的一個最主要的場所。因此我們所根據其各個活動區(qū)之間的不同特點,來有意識的對學生們的不同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鍛煉。
例如在圖書區(qū),教育者可以針對指定的書籍或者指定的文章進行安排任務,其專業(yè)性可以不用很強,但是應該格外注重其合作角度。如幾人一起對《海底世界》這篇文章展開想象并且將之畫在紙上。這雖然簡單卻也不是一項輕松就能完成的工作,不同的孩子們所儲備的知識是不同的,因此每一位對海底的看法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孩子們必然會展開相應的合作來提升自己的作業(yè)質量。
(四)錘煉幼兒合作技能
在區(qū)域活動中幼兒學會與同伴合作,有合作行為首先必須要學會一些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此基礎上,一些必要的交往語言和技巧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發(fā)現在開展活動前將活動區(qū)要求非常細致規(guī)定,如XXX小朋友是什么角色和任務,孩子們倒失去了原來的熱情。經過討論我們改變這一方式,在幼兒熟悉活動區(qū)規(guī)則和玩法的前提下,讓幼兒自主地進行活動區(qū)域創(chuàng)設。
如在區(qū)角活動當天幼兒可以自己進行材料準備、情境創(chuàng)設和角色或任務分配,這樣大大提高了孩子游戲參與的積極性。其次,在活動中,我們也時刻關注幼兒,并適時給予一些交往的技巧和策略的引導,幫助幼兒處理游戲中碰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希望在我們的引導下,孩子能盡快的融入他人的游戲圈,學會舉一反三的將這種交往技能運用與生活學習的其他方面,如向同伴借學習用品、主動與他人交換玩具和圖書等。
五、結語
綜合上述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之后,本階段的內容完成情況明顯相較于之前的過程有很大的提升。首先表現在孩子們的投入問題上,更多的交流和游戲,明顯的讓孩子們減少了之前所存在的“不想上課、不愿上課”的情況,其到課率大大提升;其次孩子們的發(fā)言情況也有很好的進展,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最重要的是體現在學生們的合作能力上,學生們相互之間的所需要的是的交流增加,
其相互之間的配合增加,有時甚至主動找與自己玩的好的伙伴進行交流,這些都合作能力提升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表現。
參考文獻:
[1]余華娟.步步推進 頻頻互動——在區(qū)域游戲中培養(yǎng)中班幼兒主動交往意識的“六步”推進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24):112-113.
[2]卞志紅,蔡子英.中班幼兒區(qū)角活動中合作行為的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0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