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寶萊塢電影近年來進駐中國電影市場成為一道特殊風景,在印度,這些紅遍全國的電影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與現(xiàn)實緊密相連。這些電影都是拍攝關(guān)于生活和社會問題的。本片《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是典型的寶萊塢特征的電影,以樸實簡單的故事線索,深入人心的細節(jié)刻畫、熱鬧的宗教歌舞以及帶有溫情的喜劇色彩中將主旨升華。本文從細節(jié)描寫、信仰與愛、善良與選擇,三個角度對《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進行解讀。
【關(guān)鍵詞】細節(jié)描寫;信仰;愛;選擇
印度電影近些年在中國逐漸蔓延開來,例如《三傻大鬧寶萊塢》等等?!缎√}莉的猴神大叔》是由卡比爾 汗導(dǎo)演執(zhí)導(dǎo)的劇情片。2015年7月17日該片在印度上映,講述了一個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印度大叔帕萬立志幫一個巴基斯坦女孩薩希達與父母重聚的故事?!缎√}莉的猴神大叔》在中國大陸上映。電影一經(jīng)上映便獲得無數(shù)網(wǎng)友好評熱贊,淘票票評分9.4,豆瓣評分8.6新浪微博評分9.4,分別位列三大平臺歷史評分第二,僅次于17年上映的口碑力作《摔跤吧!爸爸》。
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通過對和母親去印度回家途中因下火車救羊羔而錯過火車走失印度的巴基斯坦小女孩薩希達和有虔誠信仰的印度男子猴神帕萬展開故事的描寫。通過薩希達的異于他們的舉動從而知道薩希達是巴基斯坦人后,帕萬決定送薩希達回家,在送薩希達回巴基斯坦途中屢屢碰壁,先是辦簽證無果遇大使館暴亂、然后被旅行社欺騙,帕萬立志將不惜一切代價,帕萬決定親自幫這個失聲的小女孩找到父母,在送薩希達回巴基斯坦的途中,他們經(jīng)歷了重重困難,最終結(jié)局圓滿。
1. 用細節(jié)交代背景催化情節(jié)發(fā)展
細節(jié),就是構(gòu)成人物性格、事件發(fā)展、社會情境、自然景觀的最小的組成元素。在電影等影視作品中,社會情境和人物性格的完整的屏幕體現(xiàn),就是由許許多多的細節(jié)來完成的。在電影語言中,細節(jié)有兩個含義,一是指事實的細節(jié),二是指形象的細節(jié)。細節(jié)是體現(xiàn)影視作品真實性的要件,若要影視作品飽滿充實,就一定要有細節(jié)和過程。細節(jié)刻畫能夠豐富感情,能夠塑造形象,能夠起到強調(diào)作用,能夠制造特定氛圍。是影視作品故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善于捕捉細節(jié)會使整個影視作品充實飽滿,特點突出。
影片開篇薩希達的家人圍坐電視機前看球賽以及吻自己國家旗幟的舉動與后面薩希達在帕萬叔叔家慶祝球賽勝利去親吻電視里國旗的舉動,這兩處前后呼應(yīng)的細節(jié)描寫以及跑到鄰居家吃雞腿、去穆斯林清真寺念經(jīng)的動作等細節(jié)描寫,為帕萬揭開了薩希達是巴基斯坦人的謎團,為下一步去巴基斯坦送薩希達回家起到的催化作用。
在一處細節(jié)描寫小蘿莉因吃素而吃不下飯,聞到了旁邊家里的肉味,便走過去大吃一頓。而猴神大叔卻是吃素的。他一開始接受不了不同信仰的薩希達,但是未婚妻告訴他:孩子是無辜的。隨后,猴神大叔就每天帶小蘿莉去餐館吃肉,而不是強迫小蘿莉吃素。從而也表達了帕萬已經(jīng)接受了薩希達有不同信仰的同時,并尊重了薩希達的習慣。
在巴基斯坦駐印度大使館前,印度人們與大使館的發(fā)生暴亂沖突的細節(jié)描寫交代了兩國矛盾尖銳的大背景,為后面帕萬穿越兩國國界送薩希達回家的艱難之路做了背景鋪墊。
在帕萬和薩希達到邊境時,遇到一伙人原本以為猴神和莫妮遇到強盜了,沒想到聽到猴神說他要送莫妮回巴基斯坦后,“強盜”主動為他們引路。以及到巴基斯坦之后,公交車上的售票員和乘客,清真寺院的阿匍,聽到猴神來自印度,送一位與親人走散的巴基斯坦小姑娘回家之后,沒有懷疑,沒有報警,而是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猴神和小姑娘。清真寺的阿匍,那位睿智的老人。看到猴神不小心用伊斯蘭教的禮儀表達問候而略顯局促尷尬,他大大方方地問猴神他們?nèi)绾伪磉_,然后大大方方地用猴神的信仰禮儀表示問候。這幾處細節(jié)描寫凸顯了兩國人雖信仰不同但都很善良。
2. 信仰的升華是大愛
在影片最后階段記者在視頻中說了一句話,他送薩希達回家是為錢?為利?接下來的空白由觀眾回答,是因為愛。一種超越宗教、國界的大愛。
在電影中帕萬是個非常虔誠的信徒,猴神大叔就是因為有信仰,說過的話答應(yīng)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所以帕萬絕對不會說謊,所以也絕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長官,我答應(yīng)過哈奴曼神,不把穆妮送回家和家人團聚,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猴神大叔帶小女孩薩希達偷越邊境,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就是不逃離現(xiàn)場,一定要等巡邏的官兵同意才走,于是被官兵一頓揍,小女孩在旁邊無力的看著,經(jīng)過幾次暴揍,本來官兵已經(jīng)默認了讓他帶小女孩走, 但就是不走,一定要得到巡邏官兵的“同意”才走,最后實在沒辦法,官兵考慮到小女孩,就同意他們過境!爬地道翻越圍墻進入巴基斯坦這一段,帕萬不會說謊,把怎么來的過程和哪些人把他們帶過來的一一告訴了軍官;帕萬一定要得到軍官批準和同意才肯入境,幾次三番被打,令人觸動。猴神大叔帕萬在猴神哈奴曼神面前發(fā)誓不說謊的執(zhí)念與不放棄的精神,令旁觀的士兵認為他可能瘋了。在帕萬與蘿莉和記者避難的清真寺,猴神大叔迅速跑出清真寺并與阿匍說他信哈奴曼神不能進清真寺,阿匍說清真寺歡迎所有人,不論信奉什么,什么宗教,他所在的清真寺從來不鎖門。阿匍將猴神大叔和薩希達、記者收留,在課堂上讓他的學(xué)生們一起幫薩希達推理家鄉(xiāng)的位置。起初為了逃離警察的追捕,帕萬沒有選擇不知情的躲入清真寺,后為了送薩希達回家躲避警察的視線穿上了穆斯林女士的罩袍,前后的反差就是帕萬在將愛就是信仰呈現(xiàn)的過程。到后來帕萬與阿匍分別的時候,阿匍先是自己的信仰以真主安拉的方式與帕萬他們告別,后來發(fā)現(xiàn)帕萬回應(yīng)的尷尬與不知所措,又主動詢問在印度的告別的手勢,最終是以帕萬在印度的手勢道別。這也深深觸動了猴神大叔。也就是這樣的舉動深深影響化解了猴神大叔帕萬的心結(jié),猴神大叔帕萬懂得了執(zhí)著也要懂得變通,也明白了信仰是包容的、接納的而不是局限的、對立的。再后來帕萬也能突破自己的心結(jié)自然的進入其他宗教信仰的神殿,在聽其他宗教信仰的信徒們唱的歌,感觸落淚。在影片的最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自發(fā)組織前來幫助他們的人們將印度和巴基斯坦邊防的大門撞開,帕萬沒有用印度的方式而是主動選擇了用巴基斯坦信仰的方式向巴基斯坦的人們真誠致謝,帕萬經(jīng)歷種種磨礪過后,他的信仰得到了升華。這種升華就是愛。
在大愛面前,是什么宗教不重要,在哪個國家也不重要,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說慌,對錯在人為。在電影的最后,印巴兩國人民站在各自的邊境上迎送“猴神”,地理上的邊界還在,但是兩國人民的心已經(jīng)在一起了。最有力的,不是可怖的槍支彈藥,而是人們從內(nèi)心里迸發(fā)出來的愛。
3. 善良是本能的選擇
帕萬為了讓小女孩回到家,讓好心記者帶著,自己引誘警方,被粗暴的警察各種逮捕,最后在一條河邊被警察開槍~小女孩也找到了媽媽,只是大叔卻被抓監(jiān)獄。當大叔與小女孩的故事被媒體傳播,越來越多的人關(guān)注了這場愛的行動時,領(lǐng)導(dǎo)為了誤導(dǎo)群眾,避免自己犯的錯誤,各種拷打大叔,逼供他是間諜!最后警察隊長認為如果逼供關(guān)押帕萬一輩子將是他們國家的恥辱,帶領(lǐng)一群正義之人把大叔放了出來,當大叔被帶出監(jiān)獄,警察隊長聯(lián)系了好心記者,一起帶著大叔走出印巴邊境,回到祖國。期間好心記者用視頻媒體,呼吁群眾幫助猴神大叔,讓大叔不可阻擋地回到祖國。那個瞬間,即熱血,又了大愛無私的精神,每一個人都是選擇了善良,這一幕中不僅僅體現(xiàn)了大叔對小女孩如女兒般的愛護,正義的群眾和警察善良的選擇也讓人大為感動。
薩希達為救小羊羔而錯失與母親回家的火車、帕萬千辛萬苦送薩希達回家,他們本可以不這樣。因為大家都明白,他在做一件原本他可以不去做的事情。包括記者、警長、清真寺阿匍等等人們的選擇,他們本可以相安無事,但他們依舊本能的選擇幫助他們,選擇了善良。
參考文獻:
[1]羅鋼.敘事學(xué)導(dǎo)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宋家玲.影視敘事學(xué)[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xué)出版社,2007.
[3]彭驕雪.印度“馬沙拉”影片的藝術(shù)風格[J].當代電影,2005,(04):93.
[4]肖雅.向美而生: 印度人不滅的電影情懷[J].世界文化,2011,(10): 24-27.
[5]馮長春.音樂美學(xué)基礎(chǔ)[M].南京:南京示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8:168.
[6]如今.票房分析: 2015 年外語片在美國[K].中國電影報,2015-11-25( 29) .
[7]孫婉.簡談印度電影電影藝術(shù)[J].電影藝術(shù),1984,(11):59-64.
作者簡介:孫瀚,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山東聊城,學(xué)歷:碩士研究生,單位:南昌航空大學(xué).研究方向:廣播電視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