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燕婷
【摘要】 因材施教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原則。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要求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學情,為學生的學習癥結把脈,以提升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每次測試都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檢測,是對學生學習癥結的排查。所以,教師講評試卷時,需要對試卷進行分析,并根據(jù)學生的學情來設計講評課,才能優(yōu)化英語講評課教學效果。本文就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如何基于學情分析優(yōu)化講評課教學展開了論述,并總結了幾點教學策略建議。
【關鍵詞】 初中英語 學情分析 講評課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6-083-01
0
一、注重數(shù)據(jù)分析,把握學習難點
當前,網(wǎng)上閱卷的方式讓試卷分析變得更加直觀,學生在測試中對每道題的把握情況都能通過數(shù)據(jù)反映出來,每道題都有其對應的得分率,并且一些選擇題中還能呈現(xiàn)出每一道題目中選擇不同選項學生的人數(shù)。在這種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的輔助下,數(shù)據(jù)分析讓學生的學情變得更加直觀,一些易混淆的問題都能在選擇題易錯項中顯現(xiàn)出來,教師基于數(shù)據(jù)分析便可以清晰地把握學情。所以,在開展講評課之前,要求教師要注重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從數(shù)據(jù)中把握學情。在《How was your school trip?》這一單元內(nèi)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把握一般過去式的用法,在教學中特設置了如下習題:Oh,my God! I_______my notebook in my bedroom.It doesn’t matter.I’ll lend you mine. A.forget B.forgot C.leave D.Left 有46%的學生選擇了forgot這一單詞。雖然學生在學習中能意識到題目中的單詞應當填寫成一般過去式,但是卻因?qū)︻}意的把握不清,出現(xiàn)了單詞混淆的狀況。基于如上題目中題目的得分率較低的情況,我對這一題目進行了重點講解,尤其注重對本題目含義的辨析,幫助學生把握leave及其過去式left的含義,同時幫助學生拓展leave sth.+地點(把某物遺忘在某地)這一短語,讓準確的學情分析幫助學生有效把握學習重點,準確定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增強了講評課的實效性。
二、引導學生反饋,挖掘生成資源
在講評課中,學生學情的挖掘既可以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以直觀反饋,也可以致力于在課堂教學中對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挖掘。對此,教師在講評課中可以給學生以更多的反饋機會,讓學生發(fā)言,并盡可能多的暴露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彌補學生認知中的漏洞,改善學生學習中所存在的不足,例如,在《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這一單元的檢測中,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
My sister has learned English_________.( )
A.for twelve years ago
B.Since she was four
C.twelve years ago
D.at the age of four
這一題目的講評中,我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和理由,一名學生說道:我認為這一道題目選A,結合題干和A項含義,句意是指我妹妹從十二歲開始學習英語。顯然,這種理解和翻譯方式是學生對題目的錯誤解讀,也是學生對時間點和時間段的錯誤理解。此時,我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另一名學生提出:這一題目應當選擇c項,才能符合“我的妹妹十二歲開始學習英語”這一含義,應當將for去掉。通過如上學生的反饋,我了解到學生的學情和錯誤的原因,隨即引導學生:for+時間段是現(xiàn)在完成時的標志,無論是A還是C,都是表示過去的時間點,與本題的含義不符。正確答案應該是B。另外,以上學生的反饋還體現(xiàn)了學生對since這一連詞使用情況的把握不清。對此,我特向?qū)W生進行拓展:該句實際上是since+時間狀語從句表示完成時,其他選項中沒有since的引導,不能直接與現(xiàn)在完成時相連用?;趯W生的反饋把握學生的學情,能夠挖掘出更多生成性的教學資源,釋放更多的教學信號,讓學生獲得針對性的指導,彌補學生認知中的漏洞。
三、應用生生評價,提升講評實效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課堂中的師生互動也是挖掘?qū)W生學情的重要方式。其中,教學評價是師生互動的一種重要形式,生生評價則更有助于構建活力課堂,讓學生在爭論、爭辯中暴露自己認知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對此,教師在講評課中,了解學生的學情,暴露學生認知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應用生生評價的教學方式,以提升講評課的實效性。在生生評價中,針對某一易錯問題或者難以辨析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爭論辯解,教師對學生爭論暫時不置可否,而是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理不辨不明,事不鑒不清。在學生的辯解和爭論中,問題最終的答案將會越來越清晰,基于學生的各種學情和對題目的錯誤理解、錯誤解讀,最終也在學生互相評價中變得清晰,講評課也就起到了撥亂反正的教學效果。
總結
英語測試中,實際上是檢測學生學習漏洞的過程,也是反饋學生學情的重要方式。教師開展講評課,能夠讓教學起到彌補認知漏洞、強化學生認知結構的效果。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注重數(shù)據(jù)分析、引導學生反饋和應用生生評價的教學方式,彌補學生認知中的不足,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鄭澤婷.初中英語試卷講評課中學生學習情況調(diào)查研究[J].農(nóng)家參謀,2019(03):144.
[2]王靜靜.巧用助學案優(yōu)化初中英語寫作講評課[J/OL].英語廣場,2018(11):146-147.
[3]祁英鳳.初中英語寫作講評課的實踐與研究[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