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澤周
摘? 要:教育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教育相結合的一個有機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學校教育是主體,家庭教育是基礎,社會教育是前兩者的延續(xù),三者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本文分析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失序現狀,探索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效合作模式。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現狀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9-0014-01
1.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失序現狀分析
(1)家庭教育缺少全面性
有專家將目前家庭教育稱為“一半的教育”。也就是說家長只注重智力和知識的素質教育,而忽視了包括思想道德、優(yōu)秀品格等另一部分的教育。家長不關心孩子做人,導致孩子文明禮貌意識淡薄、思想道德品質不佳,養(yǎng)成孩子自私、狹隘、放任、不和群等不良毛病;部分家長對孩子過度的溺愛和保護,造成教育結構的殘缺和教育力度的弱化。許多家長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認為自己是長者,對孩子頤指氣使,使家庭教育成為自己發(fā)號施令的舞臺,因此導致了家庭教育中的三個問題:家庭教育缺少平等、真誠的氛圍;濫用權威、忽視民主;缺乏與孩子的溝通,所以最終會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
(2)學校教育缺乏均衡性
目前很多學校仍然停留在以應試為中心的教育狀態(tài)下,由此導致了學校工作的錯位。學校教學因其學科多樣和考試復雜,使大部分家長難以涉及。學校教育的權威性和家庭教育的依附性同時得到強化,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揮機制也逐步完善。教育孩子的事情,只有教師懂得,家長沒有多少發(fā)言權。學校的所作所為都對,家長只能當教育子女的“配角”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錯位破壞了家庭與學校教育之間的均衡性,造成受教育者所受教育的“畸形化”,使受教育者在“學做人”等方面形成嚴重的缺陷。傳授知識重復、超前或者錯誤,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對學習失去新鮮感,產生厭倦情緒。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錯位還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當家庭成為第二學校,它自身的作用便隨之消失了。
(3)社會教育存在消極性
社會教育是指除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外的社會文化教育組織對成員進行的教育。它對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起著輔助作用,它具有形式多,內容多,影響廣的特性。良好的社會教育則有利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發(fā)展,相反社會教育的一些不良因素則會削弱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力量。例如,學校的德育的實效性差,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社會上的消極因素的影響。例如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一些利己主義,這些消極因素都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產生不良影響。
2.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效合作
(1)深刻重視家庭在學校教育中的位置
長期的以考試為中心以求取社會功名的教育傳統(tǒng)價值取向還在一定范圍深刻影響著家庭與學校教育的關系,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時間與壓力開始向家庭大量遷移和延伸。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前提與基礎,而且承擔著更為重要的職責,對個體社會化與成才都將持續(xù)作用。一個人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是在家庭,第一任教師是家長。家庭作為一個重要的教育環(huán)境對個體的終身發(fā)展都有重要意義。而學校教育只是個體教育的一個階段,接受了學校教育并不是個體教育的終結。正因如此,家長應主動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開放、平等、充滿競爭與合作的教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的心理素質、人格素質、道德素質和社會適應性;家長自身也要不斷學習,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提升家庭教育在個體教育中的地位要求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
(2)學校有必要做好家校協(xié)同發(fā)展教育
對學校來說,通過家校合作,能夠借鑒經驗,開闊視野,從而促進學校管理水平的提高。通過開門辦學,接受社會監(jiān)督,便于學校了解家長對學校存在的問題、學校改革的看法和意見,從而促進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提高社會知名度。家校合作本身就是一個發(fā)現、提出和研究教育問題的過程,其目的是通過整合、優(yōu)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功能,有效解決教育問題,發(fā)揮對學生成長的保障作用。在家校合作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由于教師參與的教育面更廣,面臨的相關教育因素更多,這也為教師搭建了成長發(fā)展的新平臺,能夠促進教師的成長,有利于克服“職業(yè)倦怠感”。
(3)社會教育做好家校協(xié)同教育的延伸
社會教育應當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黨和政府當更多的宣傳主流文化,弘揚主旋律。為當前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依托。正如當前習總書記提出的正能量,我們社會需要這種正能量。同時對于青少年而言,應當從自己做起,用自己的正能量來影響整個社會。
確保家校合作是推動家校共建強化教育合力的高效機制。家庭和學校應對如今合作現狀重新認知,對家校同構相應內涵價值、行動目標以及路徑等深入探知,社會應積極關注教育,做好家校教育的延伸,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能夠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從而形成科學合理的教育系統(tǒng),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為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趙剛,李學義.家校合作之親師協(xié)同[J].中國教師,2016(5)
[2]陳若葵.家校共育的“度”怎么把握[N].中國婦女報,2017-01-22(A02)
[3]劉利民.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邊界[J].中國教育學刊,2017(7)
[4]王若冰,魏宇晨,黃輝.家庭教育學?;偬絒J].考試周刊,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