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慶登
摘 要:隨著我國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促使新課改的實施,導致了新的教學模式進入了小學高段數學課堂,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不僅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潛力的好方法,更是幫助學生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一大助力。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還須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使教學方式多樣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實踐,使小學數學課堂產生更高效的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段;小學生;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依舊是最樸素的學校課堂,在這炙手的香餑餑下,無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理論研究者,正在商討統(tǒng)一的方針,隨時準備攻克主陣地,他們一致認為,缺少課堂教學的這塊陣角,就沒有素質教育的形成,也不能實現高效的課堂目標,所以,教育工作者與理論研究者根據自己的多年經驗,共同探討出如下方案?
一、倡導學生主動探索,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是整堂課的核心力量,學生只負責不間斷的記錄,為了一堂課的教學進度有些老師根本不管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導致學生沒有及時地跳進老師的思維模式中去,顯得學生很被動,課堂上教師要學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教師作為引路人,指導學生前進的方向。教師在教學中應提倡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索,由學生唱主角,老師唱配角,學生之間能解決的問題,千萬不要讓老師去解答,凡是學生之間可以探討出來的結果,哪怕是錯的,老師也不能去干涉學生的思路,老師可以事后去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上去思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自己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比例》這節(jié)課時,讓學生課前先自行預習并整理本課時的知識,讓學生自行分組進行交流合作,把小組內學生對于本課時知識遇到不能解決的題目,小組探討,向老師匯報,進行板書的展示,構建知識結構,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去學習整理,然后,我逐步進行完善(比例的學習包括三大部分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正反比例的認識與比例尺的應用),并讓學生自己詳細介紹各個部分的知識內容,通過讓學生自己的講解,發(fā)現不足,進行完善,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索、合作交流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學生自身的數學學習水平。
二、與實際生活結合,拓展學生數學思維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由于數學課程邏輯思維較強,再加上數學知識大都來源于現實生活的各種事例,因此,要學習好小學數學知識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最好的解決措施就是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連接,這樣就能把抽象枯燥乏味的數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富有色彩,便于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可以從課堂教學開始介入,把數學的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進而把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數學化,然后再把數學教學問題生活化。這樣就能降低學習數學課程的難度,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拓展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知,構建數學高效的課堂。
例如,在教學小學六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時,我可以組織一場以數學知識為基礎的春游活動,帶學生們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以及這些圖形如何旋轉平移得到的,通過與同學們一起實地考察觀察常見的物體的形體,如楊樹的葉、百合有6個對稱軸、油菜花有4個對稱軸、蝴蝶的翅膀等等都是軸對稱圖形。學生認真觀看且思考,這些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學生通過剛才實際看到的、摸到的,踴躍表達出不同的意見,并通過學生私底下激烈討論,補充自己未想到的,最后,教師通過分析講解這些物體是怎樣運動得到的。這樣,教師結合實際生活為學生呈現了一個生動,直面的場景,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培養(yǎng)了小學生良好的學習技能,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yǎng)學生數學意識
隨著多媒體遍布各大高校,一種更有效教學手段的形成,它能使學生在視覺上、感知上得到一種新的體驗,心里得到一種強有力的震撼,它對學生個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領域的開發(fā)有這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與數學學科的整合,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成為高效的學習者。同時,學習資料查詢的便捷,為老師提供了良好的備課條件,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放映使原本抽象難懂的知識,瞬間有了生機,從而,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這樣學習就有了樂趣,有利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圓柱與圓錐》這一單元中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圓柱與圓錐并會運用公式對其體積進行計算。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圓柱形和圓錐狀的具體物體,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形狀有更直觀的認識。其次,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圓柱形以動態(tài)的形式進行展開,形成長方形,這樣會使學生在計算圓柱表面積的時候更容易理解。再次,通過多媒體和投影儀的結合,可以向學生360°旋轉展示各種圓柱和圓錐狀的物體全貌,使學生不僅看到平面的圖形,更能夠以三維立體的角度對其進行理解。最后,利用多媒體的動態(tài)演變,將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狀的物體以動畫變幻的形式一點點變成課本中的圓柱和圓錐形狀。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圖形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理解所學的形狀,而且可以使小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更好地將數學應用于生活。
又如,在學習小學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時,教學分數除法基礎的知識時把數學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錯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設計成填空,選擇,判斷題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可以按照由易到難的方式進行設計,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進行題目的練習當完成自己的那部分后,可向上挑戰(zhàn)較為困難的習題,培養(yǎng)學生不斷挑戰(zhàn)自我能力的信心,并且可以設計闖關游戲之類的模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意識。這種模式下將所有的知識點連接,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進而構成一個清晰的知識框架,夯實基礎。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而且激發(fā)學生了對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學生在解答過程中少出錯,進而提升了數學學習水平,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
總而言之,通過對小學高段數學有效地課堂模式的不斷嘗試,探索出教師高效的教學方式,提取出適合我校課堂的教學手段,使我校師生教的愉快,學的輕松,以促進我校數學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并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發(fā)展我校數學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水金.自主學習導向下小學高段數學教學優(yōu)化[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127-128.
[2]關君強.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高段活動課教學中的運用[A].教育理論研究(第六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