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 要:生物是高中教學中的重要組成成分,是高中生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為了加強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而不斷探索著。新課改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項內(nèi)容,其對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做出了革新要求。新課程標準還要求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使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最終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本文對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學有效性進行了分析探討,以供相關人員借鑒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
生物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學好這門學科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記憶與理解相結合。當前高中生在生物學習中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像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主體性喪失等。這些問題導致了高中生物的教學效率不高,因此,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成了當前教學過程中關注和研究的一大重點。
一、以多媒體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設備已經(jīng)成了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具之一。高中生物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只是通過理論的講解,很難使學生徹底理解。信息技術可以進行動態(tài)展示,將書本上的靜態(tài)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信息設備作為一種新教具,其本身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另外,雖然生物是一門基于實驗的自然學科,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中常常會因為條件的限制而無法進行實驗教學[1]。學生只能從教師的講述和書本的展示來習得實驗材料、步驟、結果等。通過多媒體,教師可以展示一些他人進行實驗的視頻以及無法進行的微觀實驗的動畫,讓學生進行觀察。
以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中的《物質(zhì)跨膜運輸?shù)姆绞健窞槔瑑H僅通過書本講解,學生不能很好地感受到其方式的差異。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播放主動運輸?shù)膄lash動畫,來讓學生了解該運輸方式的進行條件。如: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而對于協(xié)助擴散,教師可以播放有關葡萄糖進入紅細胞過程的flash動畫。教師可以在播放多媒體視頻時,結合講解來讓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更加熟悉。在這之后讓學生進行繪圖練習,讓學生進行知識的運用,鞏固學生對于三種運輸方式要點的認識。如農(nóng)液梯度、載體等對于跨膜運輸方式的影響。通過多媒體的使用使得課堂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提升學生對于高中生物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生物教學有效性。
二、以生活情境進行生物教學
教師往往是基于教材以及自己對于生物知識的理解來進行教學活動設計的,所以總是會忽略教學對象——高中生的特點。生物就學科而言,與學生接觸不多,但是生活中的生物學現(xiàn)象缺不少。教師可以通過身邊的生物學來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熟悉的場景不熟悉”這一點來增強學習自主性[2]。但是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他們的生物基礎,從而進行合理的挑選,以防出現(xiàn)他們已經(jīng)弄明白的情境或者與教學內(nèi)容無關的情境。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中的探究實驗: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為例,教師可以由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像是黃瓜條放在有鹽的盤里,一段時間后,盤里的水會變多,而黃瓜條會變軟;集市上賣菜的人會網(wǎng)蔬菜上灑水,這樣能夠使蔬菜保持新鮮;將萎蔫的黃瓜泡在清水中,一段時間后它會重新變直變脆等來引入[3]。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這些現(xiàn)象猜測發(fā)生該種情況的原因,由此拉進學生和實驗的距離。在明確實驗原理:細胞內(nèi)溶液濃度大于外界時會吸水,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內(nèi)時會失水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后自行進行該實驗來驗證。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來讓學生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將生物與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三、以問題導學明確學生主體性
針對學生主體性缺失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導學來改善。問題導學即是教師結合導學案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4]。通過問題導學,學生可以增強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習自主性,而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了解,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進度的安排。教師在采用問題導學時要對問題進行篩選,選擇對于課堂有效的問題而不是可有可無的問題。
教師通過問題導學來增加課堂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改變教師“一言堂”的現(xiàn)狀。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免疫調(diào)節(jié)》為例,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免疫系統(tǒng)包括那些部分?我們時常處于各種病原體的包圍之中卻沒有得病,免疫系統(tǒng)在其中發(fā)揮了哪幾種作用?它具體又有哪些功能?免疫系統(tǒng)對于學生而言是相對陌生的詞,但是感冒不吃藥一段時間后能夠自行痊愈這件事又是生活中能遇見的。教師可以通過這個現(xiàn)象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將課堂交給學生,不直接說出答案,而是讓學生進行思考。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加深對免疫系統(tǒng)的認識,從而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四、課堂模型構建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高中生物教學除了宏觀的知識,還有很多微觀的知識,這些對于學生而言都是抽象的內(nèi)容。而且課時與課時之間也是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若是學生能夠把握其關系,形成知識結構體系,那么對于生物的認識會更加準確。自己先將課時內(nèi)容進行整體把握,將其中有關微觀的內(nèi)容進行整理,進行課堂模型構建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微觀結構的展示,比如像細胞的結構。對于學校有的模型也可以拿給學生觀看,像是DNA雙螺旋結構。教師要將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告知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概念數(shù)學模型建構,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五、小組合作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課堂主體應當是學生,教師除了必要的講解外,要盡可能將時間留給學生思考。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個人學習不同的是,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的思想交流提供了平臺,讓學生能夠通過思想碰撞得到真知。教師在教學時只能顧慮到大多數(shù)的學生,而不能考慮到每一個人,因此在課堂中適當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及時處理不理解的內(nèi)容。對于教師而言,這也是一種調(diào)動課堂氣氛的方式;對于學生而言,他們能夠及時消化課堂內(nèi)容,不會造成遺留問題。
六、課堂評價教學,提高教學的主動性
不論是問題導學還是小組合作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都要對其進行評價。教學活動不能讓學生太過自由,對其聽之任之,學生相對教師而言其知識儲備還不夠。那么他們在解決問題時,難免會存在疏漏。教師如果不對其進行評價,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思考,那么再好的教學方法也不能達到它的效果。教師要提高教學主動性,對于那些表現(xiàn)好的學生,教師要不吝于給予肯定和鼓勵。像是學生在對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了其共同之處,教師要肯定學生的發(fā)現(xiàn),并鼓勵他去思考兩者的區(qū)別。由此,教師對于課堂把握才會更加準確。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來增強學生對于生物的學習興趣,借用生活中的生物學現(xiàn)象來設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將生物與生活結合到一起。同時,教師要合理運用問題導學來增強學生在生物課堂上的主體性,從而增強生物教學的有效性,根據(jù)課程需要構建相關模型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用小組合作教學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碰撞,最后課堂評價來檢驗教學的效果。使學生在生物學習中同時得到生物技能和生物素養(yǎng)的提升,促使生物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居文偉.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11):93-94.
[2]牟中園.淺論如何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30):149.
[3]周哲.以多種教學方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性[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9,36(0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