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梅
摘要:文言是中國古代通行的簡約、典雅的書面語言。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文言文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主要載體,是現(xiàn)代漢語的直接源頭。中華民族的精神人格、思想智慧、情感操守、行為規(guī)范,華夏大地的山川風物、天文氣象,中國社會的源流演變、興衰更替、風貌格局,集中地從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中表現(xiàn)出來,而這些古代典籍大多用文言寫成。我們要弘揚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中國人格,彰顯中國氣派,精通現(xiàn)代漢語,就必須研習古代典籍,而前提是具備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然而,由于時代的變遷,古代漢語呈現(xiàn)出迥異于現(xiàn)代漢語的特點,學習起來具有相當?shù)睦щy。
關鍵詞: 三步翻譯? ? 高層級? ? ? 文言知識
通過教學經驗的積累,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使用三步翻譯的方法來解決文言文翻譯中遇到的問題。
所謂三步翻譯就是劃分音節(jié),組詞和造句三個部分組成。
三步翻譯,首先要劃分音節(jié)。我們漢語的音節(jié)是語音中最小的結構單位,也是人們可以自然地察覺到的最小的語音單位。漢語普通話中,一般一個漢字的讀音就是一個音節(jié)。例如“小朋友”寫下來是三個漢字,讀起來就是三個音節(jié)“xiǎo péng yǒu”。漢語的音節(jié)一般包括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
我們可以運用劃分音節(jié)的方法可以使的文言句子的難度降低,因為理解一句話是有困難,但理解其中的一個音節(jié)、一個詞組、一個短語還是比較簡單的,比如《燭之武退秦師》中最后一段: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如果讓學生翻譯“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時,就可以讓學生把一整句劃分為幾個音節(jié)、詞組、短語-----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此時學生就可以發(fā)現(xiàn)理解句子的難度被降低,只需要翻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三個語言單位。如果學生在理解能力上還有障礙,就可以進一步去劃分音節(jié),比如“夫人之力”可劃分為“夫人/之/力”,“不及此”劃分為“不及/此”。
三步翻譯的第二步就是在劃分音節(jié)的基礎上進行組詞,如果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學生馬上就可以理解出“夫人/之/力”是“那個人的力量”,“不及/此”是“不會到達這”。
三步翻譯的最后一步就是造句,就是把劃分、組詞后的零碎的語言單位連綴稱一句話。劃分音節(jié)為:“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苯M詞為:“不可以”、“沒有”、“那個人”、“的”、“力量”、“不會到達”、“這”。造句為:不可以,沒有那個人的力量,不會到達這。但語句表達不完整,邏輯性不強,這時就需要文言文直譯的原則——信、達、雅。“信”是忠實于原文的內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達”就是翻譯出的現(xiàn)代文表意要明確,語言要通暢;“雅”就是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表達出來。總而言之,就是翻譯既要忠實符合于原文,也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規(guī)則。
在三步翻譯中,本人還是認為組詞部分對于學生是有難度的,這里的組詞并不是單純以一個一個音節(jié)為詞根詞綴的組詞方法,而是更高層級的組詞,這是因為漢語表達本身就很豐富,它有本義,還有引申義,更有比喻義,就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就有很多義項,本義是“隱秘地行走”,還有“藏匿、隱蔽”,“衰微、衰落”,“非、不是”,“微小、輕微”,“卑賤”,“不明;昏暗”,“日月虧缺的”,“秘密”,“偷偷”,“精妙”,“稍微,稍稍”等義項。
如何讓學生準確地進行高層次的組詞,提高翻譯效率,方法有兩種:一是從課文知識遷移到課外。我們教師為了更好的對學生文言文學習的情況進行掌握,在考試時往往以課外知識為主,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以來,學生對課本上的文言文進行學習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心態(tài),反正考試的時候也不考,學不學無所謂,學生一旦抱有這樣的心態(tài),那么即使就是一再強調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性,也不會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因此,為了將該問題有效解決,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學會課外與課內知識遷移是非常重要的,在開展文言文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適當?shù)膶⑴c之相關的課外知識融進來,一方面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其更多的掌握文言文的相關知識,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就以熟讀掌握課內為主,來解決課外的文言知識,學會知識遷移,文言基礎知識,字詞句過關,考試中頻率較高的實虛詞就是課本中的重點詞
第二文言文閱讀分析理解能力要過關,特別是推測字詞句,分析中心能力等,提升學生兩種能力,理解推測字,距的能力,強調結合語境學會前后勾連。
當學生具備了知識遷移應用能力和推測能力時,當學生有一定量的文言文閱讀積累,學生一定會在文言翻譯是提高自己的翻譯能力,找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最后還需教師強調先有積累,然后靈活運用。
當然在積累古代文化常識時候,讓學生了解一定量的古代文化常識,如表示禮儀的,官職的地理方位等,因為這些在文言文翻譯中是不必翻譯,需要保留的。
教書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讓學生不斷成長,利用掌握的方法來解決學生在學習文言文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提高學生的成績。
參考文獻
<1>佚名. 高中文言文虛詞翻譯教學的策略研究[J]. 吉林教育, 2017(38):53-53.
<2>侯新安. 文言文三步翻譯法[J]. 高中生, 2007(24):50-50.
<3>朱峰. 高中文言文學習策略教學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