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蓮
【摘要】學校摸索的主題體驗式校本課程,是將教育背景、內(nèi)容、形式與信息中的“相似板塊”整合在一起,以德育為先導,以語言學科為龍頭,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學生活動為途徑,圍繞同一主題,從各個不同角度集中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
【關鍵詞】主題大單元活動 情境體驗 學科整合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對課程目標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強調(diào)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必須圍繞課程目標進行,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熱愛祖國,熱愛勞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活動育人效果。登岸小學從2015年起開始摸索以“季節(jié)”和“節(jié)日”為主題實施體驗式校本課程。主題課程是將教育背景、內(nèi)容、形式與信息中的“相似板塊”整合在一起,以德育為先導,以語言學科為龍頭,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學生活動為途徑,圍繞同一主題,從各個不同角度集中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下面就以“赴一場茶文化之旅”為例簡單介紹年級主題大單元活動開發(fā)和實踐的思路:
一、靈感頓生,切入主題
2017年春季開學初,學校照例召開年級組長會議,商議本學期的大單元開發(fā)主題,每個年級組長結(jié)合季節(jié)和節(jié)日暢所欲言,“約會美春”“巧手娃娃扮春天”“我十歲啦”“艾葉香來五月五”等有意思的主題應運而生。而三年級的主題遲遲定不下來,此時又到了吃午飯時間,“人是鐵,飯是鋼”,吃好飯才有勁干活。辦公室主任一吆喝,所有加班人員都放下手頭工作去吃飯。一到餐館,服務員就端來一壺熱茶每人倒上一杯,在飲茶時,林麗老師看到茶杯突發(fā)靈感:現(xiàn)在是春季,正是采茶的好季節(jié),不如三年級的主題就定茶文化的探尋。中國是茶的發(fā)源地,茶的故鄉(xiāng)。茶文化課程能使學生了解我們身邊的文化,走近茶的世界,以茶為媒介,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可以體現(xiàn)家鄉(xiāng)文化。大家拍手稱贊,覺得這個主題的切入點非常好,因為茶文化在中國有著深厚的底蘊,學生走進茶園,走訪茶農(nóng),親自感受茶園的滿目新綠,體驗“十指尖尖采茶忙”的情景,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一次平常的加班用餐,卻不經(jīng)意間打開主題開發(fā)的好思路。
二、提前謀劃,撰寫方案
“大單元主題活動”是學校研學旅行的基本形式,“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各年級的大單元主題活動開展之前,年級組長要設計好整個大單元主題活動的方案。方案的設計是指對某一主題活動的目標、內(nèi)容、方式、步驟、教師的指導重點、實施的要點以及評價的建議等進行具體的預設,形成一個具體的可行性的操作方案。方案中除了定好活動的時間、地點及參加的人員外,最主要的就是活動的內(nèi)容和活動的目的。“赴一場茶文化之旅”主題大單元活動的目的主在通過“考察”“調(diào)查”“探究”“操作”等一系列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有關茶的知識,體驗和感受其中的艱辛和快樂,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自然,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主題活動內(nèi)容包括:制作讀本“茶香余韻”—走進茶文化(學生誦讀讀本)—“茶香悠遠”茶藝講座—我愛茶文化(活動和學科的整合課例)—“茶王國里踏青游”研學旅行。
三、編寫讀本,浸潤文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中國是茶葉之鄉(xiāng),很早就開始對茶葉進行研究。以茶待客,以茶助興,以茶消遣,以茶娛樂,以茶治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茶文化。學校組織一批骨干教師圍繞茶文化精心編撰大單元活動主題讀本。主題讀本分為兩大板塊,第一板塊包括茶的起源、茶的分類、茶的作用、泡茶的技藝;第二板塊是關于茶的經(jīng)典詩句。
“茶香余韻”主題讀本編好后,教師們通過小課堂的美文誦讀,詩歌朗誦會、公眾號平臺、閱讀課等形式,通過實踐學習,各科聯(lián)動,讓學生較全面地了解主題讀本的相關內(nèi)容,使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fā)學生對經(jīng)典美文的喜愛。
四、研學活動,情境體驗
為開展好這次主題大單元研學旅行活動,此前,學校還邀請家長志愿者吳雪嬌茶藝師為三年級的學生們進行了茶文化講座,并整理和印發(fā)了“茶香余韻”主題讀本,組織學生們朗誦與茶文化有關的經(jīng)典詩詞。茶的起源和分類、泡茶的技藝、中國名茶的基礎知識等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相關內(nèi)容,深深吸引了學生們,也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們積極參與此次主題大單元活動的熱情。
研學旅行這天,學生們稚嫩的小手在葉芽上跳躍,可愛的身影在茶園里走動,歡快的笑聲在春天里回響。登岸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們來到蘆溪紫峰茶莊,參觀了茶葉的采摘、炒制、烘干等設備和生產(chǎn)流程,了解了中國綠茶的制作工藝。他們還在老師和茶園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當了一回小小的采茶工,親手采摘茶葉嫩芽,體驗采茶的樂趣。在大自然的美景里,學生們感受到了勞動的愉悅、踏青的快樂,也感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博大,整個活動中充滿了歡歌笑語。
研學旅行的目的除了學習知識、愉悅心靈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借助主題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為此,茶園的工作人員將學生們在茶園采摘的茶葉連夜進行了炒制烘焙,在第二天送到學校分發(fā)給學生們帶回家。學生們用學到的泡茶技藝為長輩泡上一杯自己親手采摘的新茶,既表達出了自己對長輩的感恩之情,也讓家長們親身感受到了學校組織此次研學旅行主題活動的成效。
五、活動延伸,學科整合
在學校各年級設計的主題大單元活動中,隱藏著大量與自然、人文、社會、生活等相關的知識。教師對學科知識進行分析、梳理,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找到課程的生長點,對教材進行重組、調(diào)整、插入或補充,在活動與學科之間搭起橋梁,這種融通和綜合將知識的豐富性、活動的操作性、審美的愉悅性有效地融為一體,為各學科教學注入了一股清泉,帶來了課堂的生機和活力。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活動和學科整合的融合度,結(jié)合茶文化的特點,教導處組織教、課研組長確定整合的科目和內(nèi)容,使主題教學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結(jié)合主題可開展語文綜合實踐課“走進茶文化”、美術課“我是小小設計師——設計別樣的茶葉盒”、數(shù)學課上計算茶葉盒的面積以及音樂課上學習《采茶歌》等。教師不再只局限于本學科的課堂教學研究,他們開始嘗試著連通各學科,把原本分散的各學科教學內(nèi)容進行整合,以一個共同的主題大單元開展教學活動,使各學科教學有了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教育實踐由單一學科到多學科,由單一班級向整個年級拓展開來。
六、點滴感悟,妙筆生花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薄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主題大單元活動,在活動中真正體驗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讓學生嘗試體味有米之炊、有源之水的快樂,就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學生參加完一系列活動,回到課堂,暢談收獲,交流感想,回到家又把語言變成最美的文字去回味,通過自己和老師的修改,年級習作集就出爐了!
通過“赴一場茶文化之旅”主題大單元活動校本課程實施,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增長見識,拓寬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增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強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真正達到培養(yǎng)高品位現(xiàn)代學生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李吉林.情境課程的操作與案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