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宇芳?梁成
摘要:教育懲戒在教育領域中一直以來頗受爭議。教育懲戒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關注重點,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在當前的初中教育管理活動開展中,教育懲戒還存在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學校教育管理的發(fā)展,甚至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在本文中,筆者將就初中階段所普遍出現(xiàn)的違反教育原則的懲戒行為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探尋正確實施教育懲戒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學生管理;教育懲戒;問題;對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指出,教師在實施教育管理活動的時候,要及時制止對學生有害的行為或者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抵制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現(xiàn)象?!吨腥A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指出,教師在組織教育管理活動的時候,要尊重學生,平等地對打學生,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不得歧視學生,不得作出有害學生尊嚴、變相體罰學生的種種行為,學會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吨腥A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指出,教職工要學會尊重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或變相體罰,不得作出傷害學生人格尊嚴的行為。諸此種種要求表明,教師在組織教育管理活動的時候,要以科學的方式適當?shù)貙W生進行懲戒,以此實現(xiàn)有效管理。但是,在當前的初中教育管理活動開展中,教師在實施教育懲戒的時候,出現(xiàn)了諸多的問題,不僅影響了教育管理的有效實施,還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在本文中,筆者將以所存在的教育懲戒問題為切入點,進行詳細分析,并探尋解決問題的對策,提高教師的教育管理質量。
一、初中階段普遍出現(xiàn)的違反教育原則的懲戒行為
1.體罰學生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損害學生的合法權益
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都明令禁止教師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但細細分析這些條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體罰學生、變相體罰學生的定義是較為模糊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教師在實施教育管理的時候,鉆空子,翻著花樣地體罰學生,在隱蔽化的操作下,損害學生的合法權益。在這樣不當行為的實施下,校園侵犯案件層出不窮。尤其是初中階段,教師面對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所采取的體罰手段更是百變,成為了當前基礎教育的一大詬病。比如,河北邢臺的一名初三生,因為上課犯錯被班主任抓到,被迫在教師辦公室做蹲起動作,最終導致急性腎衰竭。山東棗莊市的一名初一生,因為未按時上交作業(yè),被老師罰跪聽課。諸此種種教育懲罰,不僅違背了教育原則,還損害了學生的合法權益。
2.教師懲罰學生標準不一,教育懲戒流于形式
盡管我國明令禁止教師在組織教育管理活動的時候,要科學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懲戒,但是并沒有對教育懲戒標準作出明確的說明,這就導致部分教師將教育懲戒的標準放得很低,或者直接按照自己的心情、喜好等對采取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懲戒。在這樣缺乏明確的教育懲戒標準的情況下,一些教師往往在懲戒學生的時候往往出現(xiàn)行為失控情況,或者面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懲戒標準,如此不僅影響損害了學生的合法權益,還使得教育懲戒流于形式,學生或者聞教育懲戒戰(zhàn)戰(zhàn)兢兢,或者聞教育懲戒直接無視。
3.教師以教育懲戒代替教育,敷衍了事
在學校教育管理活動開展中實施教育懲戒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在正確認識自身不良行為的基礎上,自主改正行為,實現(xiàn)有效發(fā)展。實際上,在初中教育管理活動開展中,一些教師忽視了教育懲戒的教育性,直接將教育懲戒與懲罰等同而視。當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不良行為的時候,直接采取懲罰手段,錯誤地認為,只要學生接受懲罰,在懲罰的過程中,其自然而然地會意識到自身的錯誤所在,進而進行糾正,進行正確行為。其實不然,對于初中生而言,其正處于青春期,教師這種以罰代教的方式,自然會加重其逆反心理,與教師之間產(chǎn)生諸多的矛盾,進而做出更多的違反校規(guī)、班規(guī)的事情。其實,當教師遇到學生出現(xiàn)行為失范問題的時候,最先應當想到是如何發(fā)揮教育懲戒的教育性,使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接受教師的教育懲戒,并在接受懲戒的過程中,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同時積極地改正自身的不良行為,踐行合范行為。
二、初中學生管理中教育懲戒的實施對策
通過對以上的問題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出現(xiàn)的原因有,教師對教育懲戒的邊界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實施的教育懲戒方式不當。對此,我們需要從這兩方面入手,積極探尋有效實施教育懲戒的對策。
1.理清教育懲戒的道德邊界,優(yōu)化教育懲戒手段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社會上完全否定教師具備教育懲戒權的人是不多的,一些家長對教師的教育懲戒持有支持態(tài)度,但其對教師的教育懲戒持有不同的觀念。出現(xiàn)這種相矛盾情況的主要是因為道德因素在“作祟”。簡單地說,社會認為教師具有道德懲戒權利,但其權利是以道德為限制的,符合道德的教育懲戒是可以接受的。在當前的初中教育管理活動開展中,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但產(chǎn)生諸多的糾紛,其主要是因為家長和教師,尤其是家長認為教師的教育懲戒超出了道德范圍,道德范圍的不明確,使得部分教師在懲戒學生的時候或者肆無忌憚,或者畏畏縮縮,久而久之,這種情況演變?yōu)榱嘶\罩在教師、學生和家長頭頂上的陰影,他們都在擔心,過度的教育懲戒會傷害到學生,過松的教育懲戒會影響學生。面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要想有效地進行教育懲戒,我們需要遵循適度原則。那么,這個“度”在哪里呢?從道德層面而言,筆者在教育管理實踐活動開展中,將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標準。簡單地說,在實施教育懲戒的時候,自己不愿意面對的事情,絕對不會強加在學生身上。面對自己想做的事情,又該怎么樣做呢?筆者從康德的身上尋找到了答案。即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懲戒與學生行為的一致。因為教育懲戒的目的是對學生實施教育,教育是驅使學生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的手段。所以,筆者在實施教育懲戒的時候,往往將學生的發(fā)展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學生的發(fā)展來踐行教育懲戒。以筆者班級的小A為例,在一次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我發(fā)現(xiàn)他注意力不集中,且干擾其他學生的學習。面對這種情況,我并沒有點名批評小A,也沒有罰站。而是,先用發(fā)揮肢體語言的作用,用眼神來示意他,在眼神的交流中,使小A先意識到老師在關注自己,不再干擾其他學生。在課下,我則與小A談心,了解其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原因,以此采取有針對性的手段對其進行勸解。在勸解之后,我還應用懲戒手段,讓小A擔任下周的紀律委員,對班級紀律進行監(jiān)督、管理,以此使其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學會自覺遵守班級規(guī)則。如此手段的應用,實現(xiàn)了教師的教育懲戒與學生行為的一致,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2.把握教育懲戒的倫理邊界,優(yōu)化教育懲戒手段
全面教育的實施要求教師不能排他,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承認教育懲戒的強制性,并采取多樣的手段有效實施教育懲戒。在教育管理活動開展中,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兩種不同的教育對象,一種是品行良好的學生,一種則是品行不良的學生。社會倫理要求我們在實施教育管理活動的時候,尊重學生,尤其是平行不良學生的存在,并從教育手段的有效性層面,采取不同的手段對其進行合法教育。一般情況下,筆者會采取以下手段踐行教育懲戒的倫理邊界,有效實施教育懲罰。
(1)健全監(jiān)督制約機制
孟德斯鳩在其《論法的精神》中指出,權利必須要受到限制,因為一切擁有權利的人,其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往往會做出濫用權利的行為。在學生管理活動開展中,同樣如此。當前初中教師之所以出現(xiàn)不當?shù)慕逃龖徒湫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監(jiān)督。對此,筆者在實施教育懲戒的時候,根據(jù)《中小學生守則》和所制定的班規(guī),將學生、其他任課教師的監(jiān)督納入到教育懲戒之中,執(zhí)行監(jiān)督制約機制,在多方監(jiān)督下,有效實施教育懲戒。
(2)建立學生申訴機制
學生作為教育管理活動的參與主體,其擁有參與教育管理的權利,還擁有監(jiān)督教育管理的權利。在傳統(tǒng)的初中教育管理活動開展中,一些教師之所以過度實施教育懲戒,是因為其將學生作為了教育懲戒的受者,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參與,在這樣的情況下,教育懲戒自然會損害學生的合法權益,而教師在學生閉嘴不言的情況下,覺得自己所實施的手段是對的,是有效的,進而大肆使用,其后果我們是可以預想到的。縱觀《教育法》,其中明確指出,在教育管理活動開展中,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危害,其在不服的情況下,可以提出申訴或訴訟?;诖?,筆者在實施教育管理活動的時候,為了踐行教育懲戒的倫理邊界,實現(xiàn)教育懲戒作用,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建立學生申訴制度,給予學生自身合法權益的機會。比如,小B因為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被任課老師罰抄課本十遍。面對這種懲罰手段,小B覺得老師的懲罰過于嚴重,損害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于是,向先向課代表說明自己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原因(生病,并由家長作證)。接著,由課代表向老師說明原因,并與老師一起與小B的家長取得聯(lián)系,調(diào)查情況。在證實小B的情況屬實之后,免除對小B的懲罰,引導其及時補上作業(yè)。在這的學生自主申訴的過程中,教師的教育懲戒受到了限制,而且學生在自主接受的過程中,維護自己的權益,同時也會意識到自身的錯誤所在,及時改正。
初中生正處于心理發(fā)展波動較為頻繁的時期,其在教育管理活動參與過程中,往往會受到諸多的挫折,尤其教師不當?shù)慕逃龖徒?,會加重其挫折,由此影響其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實施教育管理活動的時候,要立足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實際情況,在把握其心理邊界的過程中,優(yōu)化教育懲戒手段,幫助學生在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過程中,學會自我引導,自主解決問題。
總之,在教育管理活動開展中,面對體罰學生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教師教育懲戒標準不一、以罰代教等問題,教師要從教育懲戒的道德邊界、倫理邊界和心理邊界入手,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懲戒觀念,優(yōu)化教育懲戒手段,在真正發(fā)揮教育懲戒積極作用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提高教育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曹耘齊,鄭智偉.教育懲戒:內(nèi)涵、意義與策略[J].改革與開放,2018(03):85-87.
[2]焦依平,朱成科.試論中小學教師懲戒權的合理回歸——對青島市新規(guī)給予教師懲戒權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7(36):29-31.
[3]于慧福.初中教育懲戒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7.
[4]黃璐.初中藝術性教育懲戒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