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英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只有具備一定的識字量,學生才能比較順利地進行閱讀,進而拓展知識面,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因此,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我根據(jù)這幾年任教語文的實際情況,做了一些嘗試,認為應該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把“枯燥無味”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快樂識字,主動識字。
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
不管怎樣的練習不可能一勞永逸。從適應的角度來看,用則進廢則退,此時學會記住的字詞,如果長久不使用,也是會忘的。只有經(jīng)常運用,才能在大腦里留下永遠的記憶痕跡,最終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因此,必須加強運用性的言語活動,讓學生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鞏固生字詞。 如:學習了一些漢字后,教師可以提供有關話題,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或展示生動畫面,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再把自己說的內容寫下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這樣通過說、寫的訓練,達到鞏固識字、發(fā)展語言的目的。 再如:學生所學習的生字在語文教學中自然會經(jīng)常再現(xiàn),再現(xiàn)時由學生自己認讀。在數(shù)學教學中有文字出現(xiàn)的地方,如題目要求等,我都讓學生自己讀,不會的字再教認,力爭達到學生自己讀題。在其他學科教學中,通過讀音樂歌詞,或給自己的畫加上一兩句話等,使學生運用在語文課上學到的字詞,以達到強化、鞏固的目的。
二、借助漢語拼音進行識字
借助漢語拼音識字的方法,主要是針對低年級的小學生,即剛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生由幼兒園升入小學,在識字的過程中會有很大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低年級的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難處,低年級的學生一般在幼兒園的學習中已經(jīng)掌握了漢語拼音,對漢語拼音已經(jīng)會讀會寫,教師在對他們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好這一優(yōu)勢,從而,幫助他們順利識字。在學生掌握好拼音這個識字工具以后,教師就可以有計劃地讓學生通過寫字來鞏固已經(jīng)認識了的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切不可一次性給學生過多的任務,避免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因為低年級的學生在寫字的過程中,很難把握字的框架結構,容易產(chǎn)生畏難心理,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要多給與學生幫助和鼓勵,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愛上識字學習。隨著世間的推移,教師就可以督促學生進行大量的讀寫工作,以鞏固識字效果。注音識字為低年級學生在進行閱讀時開通了道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很有幫助的,教師在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講授時,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三、改變教學方式,采用多形式的游戲方法
卡羅琳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教師要千方白計地將識字與游戲相結合,讓學生在輕松的活動中積極地識記,興致勃勃地吸收,可以滿足他們好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持久、穩(wěn)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游戲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的學習,才能在課堂上發(fā)揮主體作用。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各種游戲形式,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之樂意學。根據(jù)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chuàng)新。在識字教學中可做如下一些游戲:開火車(這種游戲分小組進行。隨著孩子們發(fā)出"嗚?喀嚓、喀嚓"的聲音,教師出示一個生字,讓一組學生按順序拼讀音節(jié)、分析字形。哪個學生讀音錯了,或字形分析不正確,這列火車就不能開下去,發(fā)令停下來,修理好后才能繼續(xù)往下開)、猜字謎(根據(jù)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猜字謎以幫助記憶。例如:"一點一橫梁,梁下開個窗,大口張著嘴,小口往里藏。"是什么字?"謎語猜出來了,字也就會寫了、背順口溜(遇到難寫的字,教學生背順口溜。
四、留心生活處處皆學問
生活處處皆語文,漢字的創(chuàng)造來源于生活,識字教學也應從生活中來 ,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書,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漢字,教育小學生識字應注重重復記憶,讓所學的字無數(shù)次的重現(xiàn)于學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這樣才能處處把字識。日積月累,天長日久識字的數(shù)量就會與日俱增。例如:上街去買東西,一路上店鋪比比皆是,商店里,超市里,商品琳瑯滿目,我們就可以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店鋪的招牌,商品的名稱,商品的說明書等,認出自己學過的字,加以鞏固所學,對不認識的字,可以問一起去上街的同伴或親人,也可以記下字形,回家去問家長或老師,也可以請出不會說話的老師――字典公公來幫忙。又例如認識了同學,記住他的姓名,最后把全班的同學乃至全校學生的名字都記住了,這樣又多認識了幾百個字。還比如在家看電視時,要求學生多看上方或下方的字幕,張嘴讀一讀這些句子,認一認你見或學過的字,加深對所學字的記憶;看到家人看報,也湊一份熱鬧,在一旁讀一讀,朗誦幾篇;每學期都進行讀書比賽:要求學生多找些有益的課外讀物,然后進行評比活動,看哪位同學讀得多記得準,然后評選出優(yōu)秀學生加以獎勵。過年過節(jié),親人來信了,發(fā)短信了,也去讀一讀,有時也寫一寫信;過年時家家貼上的對聯(lián),認一認,抄一抄,記一記……留心生活處處皆學問,這就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處處留神,讓識字與生活同步。
針對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唱好跳、思維活躍的年齡特征,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利用兒童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蘊涵的創(chuàng)新因素,把快樂引進課堂,讓孩子們通過積極參與,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戲的快樂、思維創(chuàng)新的快樂、互相幫助的快樂、獲得成功的快樂,力爭營造出一種自主、協(xié)作、創(chuàng)新的新型課堂教學情境,寓教于樂,使識字教學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