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堂 張倩
摘 要:隨著2017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頒布和任務型教學法研究的不斷深入,高中英語的閱讀課教學要求教師運用高效的任務型教學策略,深入研讀和挖掘語篇材料,設置適當的任務型活動,落實任務型教學原則,完善任務型閱讀課教學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閱讀課教學;任務型;教學策略
任務型(TBL)教學法自20世紀80年代興起以來,一直是國際上外語教學推崇和倡導的外語教學方法。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2017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頒布,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運用高效的教學策略來落實任務型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教師課前要深入研讀語篇材料,把握語篇材料的核心內容,落實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在閱讀課教學前,教師要深入研讀語篇材料,從單元主題語境(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入手,深刻把握語篇材料的核心內容,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和高效的任務型活動(task-based activities)。教師要摒棄目前只注重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觀念,還要把握語篇的主題意義、挖掘其包涵的文化價值和育人價值、分析語篇的文體特征和語言特點及與主題意義的關聯,發(fā)展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思辨能力即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落實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如在教授人教課標版必修3第4單元reading《Anagriculturepioneer》時,教師可以設置任務型討論活動---What kind of person is Dr Yuan? As a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 what can we do in our daily life ?通過討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教師在閱讀課教學中要把握任務型教學的扶助性原則(scaffolding),給與學生完成任務活動必要的扶助和支持。
Ellis(2003: 181)認為任務型教學的“扶助”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認知需求。這就要求教師要從認知的角度啟發(fā)學生的已有的背景知識和資源,必要時一定要給與學生完成任務活動所需要的幫助和支持。如語篇的背景知識、作者的經歷及語篇內容涉及到其他方面學生不熟知的內容、學生完成任務型活動所必需的技巧和支持等等。如教師在教授人教課標版選修6第一單元語篇(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時,閱讀前教師可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啟發(fā)學生回憶西方的發(fā)展歷史,就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語篇材料中西方藝術發(fā)展情況。二是情感狀態(tài)方面的扶助。在教師或同伴的啟發(fā)、提示和幫助下,學生完成任務,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和情感,克服完成任務過程中的挫折感。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完成任務的情況,給與學生必要的扶助,特別是情感方面的鼓勵和暗示,這對學生完成任務活動有很重要的意義。
三、教師在閱讀課教學中要設計難度水平適當的任務型活動,并切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確保任務完成的有效性。
任務型教學的基本思想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在閱讀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實際認知水平設計難度適當的任務型活動。任務設計太難,往往會使學生產生挫折和沮喪的負面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如果任務設計太容易,也不能使學生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高,學生就會感到無趣。如對于高中英語的語篇材料的教學,一個常見的任務型活動就是:Writing down main ideas. 如果所教班級學生的語言能力偏低,教師可設置成填空題或選擇題型,降低難度,讓學生通過快速瀏覽(skimming)語篇材料完成。
四、教師要確保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完成任務關注意義的同時,也要關注語言的形式,確保學生語言運用的準確性。
任務型語言教學并不完全否定以前的教學原則和方法,它同樣強調語言的形式和意義的結合,要注意語言結構和語言功能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在高中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聚焦在學生完成任務活動的語言功能意義上,而且還要關注語言的結構和形式。對閱讀語篇中的重點詞匯、短語和和語法結構及復雜的句式作必要的講解或設計必要語言任務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的結構和形式,確保語言學習和運用的準確性。
五、教師要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要多層面、多維度地把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評價結合起來,完善任務型閱讀教學的評價體系。
對于任務型閱讀教學,教師不僅要改變一些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且還要改變評價的方式和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要求確定具體的評價內容和標準,形成完善的任務型閱讀教學的評價體系。根據2017版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在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維度的整體表現和協同發(fā)展,實現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評價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表現的一致性。
同時,還要注意到目前教師組織實施的好多任務型閱讀教學活動內容往往不是學生學習最終參加英語考試所考察的內容。這樣相互矛盾的結果必然會導致教師只注重讓學生掌握語言點和語法知識,而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課任務型教學中,教師要把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結合起來。教師也可對任務型活動采用多種評價形式,如學生自我學習評價、小組互評及同伴互評等。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研讀和挖掘語篇材料,設計多維內容和形式的測試及評價活動,努力使過程性評價活動和結果性評價相一致。對于學生學習語篇材料的評價方式教師也可按照目前高考的測試形式設置多樣的評價形式,如單項選擇題、完形填空題、語法填空題和改錯題等。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英語閱讀課TBL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7]GHB1078)成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2]龔亞夫, 羅少茜. 任務型語言教學.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