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妍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領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思想觀念的主要途徑,圍繞文化自信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徑,勢必會培養(yǎng)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質、有自信、信仰堅定的社會主義新青年。本文在分析文化自信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在關系基礎上,確立了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內在關系;基本路徑
樹立文化自信是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關鍵,高校作為當代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發(fā)揮出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文化自信視域下建立完善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路徑值得深思。本文立足該課題進行深入探討,以期為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啟示。
文化自信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間存在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的關系。高校大學生只有建立文化自信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思想觀念、道德觀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引領大學生思想、觀念、信仰、意識的主要載體,是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保證。為此,要全面提高大學生文化自信就必須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構建出一條與之相適應的基本路徑。
(一)以“兩課”為載體,幫助大學生提高文化自信
“兩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主要渠道,以“兩課”為載體,幫助大學生提高文化自信是必然選擇。可以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中向學生詳細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讓學生能夠在制度文化、社會文化、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產生高度的認同感。同時,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課程引導大學生意識到和諧社會道德素養(yǎng)和法律觀念的重要性,讓大學生能夠切實體會到道德與法制是當前中國制度文化和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中,詳細介紹中國近現(xiàn)代的變遷史與發(fā)展史,使得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大學生群體中得到廣泛弘揚與傳承,以幫助大學生全面提高文化自信。
(二)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指導,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對大學生而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指導,使其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從中感受到政治文化、社會文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先進性,可以引導其堅定理想信念,達到提高其文化自信的目的。同時,還要考慮如何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全面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以理論學習和實踐參與的形式,踐行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了解歷史、體會當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意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進而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成為堅定其自身道德素質、思想信念、價值觀念的精神支柱,由此達到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目的。
(三)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建立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新陣地
目前,各高校均建有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這些平臺完全可以作為大學生培育文化自信的新載體,發(fā)揮出前沿陣地的作用。首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門戶網站中,增加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校園文化、社會文化板塊??梢栽诰W站頁面中添加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主題鮮明的校園文化活動安排、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等模塊,通過網絡信息手段向大學生傳遞當代中國文化發(fā)展的進步性,讓大學生借助網絡信息渠道,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來培育自身的文化自信。其次,高校可以通過微信、微博、電子郵件等社交平臺,不定期發(fā)布和分享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以及積極健康的多元社會文化。高校可依托微信公眾號,將我國即將出臺的相關政策、相關制度與法規(guī)、推進文化戰(zhàn)略發(fā)展的措施推送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手機及時了解到我國制度文化、社會文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優(yōu)越性,由此實現(xiàn)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目的。
在文化自信視域下,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路徑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為此,廣大專家學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并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和調整。
參考文獻:
[1]陳文琛.基于文化自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3):22-24.
[2]閆丹.基于文化自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8,140(5):188-188.
(作者單位: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