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
[摘? ?要]《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 要求中學歷史教師要利用好歷史的學科優(yōu)勢,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活動和內容的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必修二第13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與五大歷史學科素養(yǎng)中的家國情懷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 文章以該課的教學設計為例,淺析家國情懷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關鍵詞]家國情懷;歷史教學;對外開放
[中圖分類號]? ? G633.5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19-0076-02
人教版必修二第13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與五大歷史學科素養(yǎng)中的家國情懷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家國情懷指的是學習和探究歷史具有的社會責任與人文追求。教師應指導學生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國情,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下面以此課的教學設計為例,淺析家國情懷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一、培養(yǎng)家國情懷的前提——精心的課前準備
1. 情感準備
教師的課堂情感是一種思維、智慧和情感的全身心投入,一種洋溢于課堂內外的生命活力,這種情感能夠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傳遞給學生,帶給學生情緒的感染和思維的升華,同時學生的情感準備也對課堂的設計有重要的影響。鄧小平學生都比較熟悉,作為蘇州工業(yè)園區(qū)人,學生對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開放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深有體會的。在課前,筆者對學生進行了簡單的訪談,側重了解以下問題:學生對鄧小平外開放的理論了解多少?對蘇州園區(qū)的開放過程知道多少?對對外開放的意義是否了解?通過簡單的訪談,把鄧小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意義和園區(qū)開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向學生做個大致介紹,激起他們學習本課的熱情和對外開放的認同感。
2.學情分析
設計預習學案,讓學生填寫,把疑問和不解寫在后面,一來可以讓學生熟悉教學內容,二來可以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準備。學生也可以將自己對對外開放的理解寫下來,上交教師,教師應對此做好記錄。
3.目標確定
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概述我國創(chuàng)辦經(jīng)濟特區(qū),興辦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開辟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經(jīng)濟開放區(qū),開發(fā)開放上海浦東的史實,能夠分析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點,認同對外開放是中國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并以服務于國家富強、民族強盛、人類進步為使命。
二、培養(yǎng)家國情懷的關鍵——優(yōu)化的課堂設計
優(yōu)化的課堂設計,是滲透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設計的根本出發(fā)點是通過課堂內容和活動設計,讓學生形成思想共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筆者在這節(jié)課主要通過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滲透家國情懷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1.以時事熱點導入新課
(呈現(xiàn)圖片)
師:這張圖反映了最近發(fā)生的什么事件?
生:中美貿易大戰(zhàn)。
師:在中美貿易大戰(zhàn)中,中國態(tài)度堅決,習近平在博鰲論壇的開幕式上說“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是在打腫臉充胖子嗎?
生眾口不一。
師:歷史總是在特殊的年份給予我們特別的力量,2018年是對外開放40周年,我們一起來回顧40年開放之路,展望未來10年開放的前途。
【設計意圖】選擇中美大戰(zhàn)的圖片導入新課,學生一下就被圖片中的兩個拳頭吸引了。有學生說這是中美打架,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本來就比較關心國際大事,中美貿易大戰(zhàn)的圖片,第一時間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也激發(fā)了他們的民族情感,從而為整堂課的順利開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2.以鄧小平的講話串聯(lián)對外開放的重要步驟
【設計意圖】歷史教學如果缺少了情感的熏陶與催化,其核心素養(yǎng)教育無異變成了空洞的言辭與說教。通過鄧小平的講話串聯(lián)對外開放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小平同志在對外開放過程中的高瞻遠矚和政治魄力,激發(fā)了學生對偉人的感情。通過史料的展開,特別是針對園區(qū)學生專門講了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的創(chuàng)辦過程,小平同志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認同感與歷史使命感。用歷史告訴學生,對外開放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也是強國的必經(jīng)之路。
3.以三次爭論啟發(fā)學生思考中國的開放之路
【設計意圖】對外開放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思想的禁錮和“文革”的影響給開放帶來了巨大的阻力,三次思想大交鋒就是例證。在三次思想大交鋒中,鄧小平意志堅定,通過多次發(fā)表講話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進了對外開放的進程。在該過程中,鄧小平的謹慎、擔當、勇氣、策略都讓學生欽佩不已。筆者在本課結束前設計了討論題:中國的對外開放給大家的啟示是什么?學生暢所欲言,表達了自己對開放之路的理解:要打破阻力,勇于創(chuàng)新,循序漸進,不斷完善……學生也表達了對中國未來開放之路充滿信心。
三、培養(yǎng)家國情懷的拓展——精選的課后延伸
在課堂結束前,筆者展示了一張有關習近平講話的PPT,讓學生交流對本課的感受和對習近平講話的理解。
習近平講話:未來五年“工作坐標”
·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總結經(jīng)驗、乘勢而上,繼續(xù)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堅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使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2019年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習近平透露,將對未來發(fā)展做出新的規(guī)劃?!斑@個‘新的規(guī)劃,至少應著眼于2035年”,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了12個“強國”目標,未來是否會有其他方面的目標,值得關注。
·2020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在講話中兩次提及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
·2021年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爸袊伯a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大就要有大的樣子?!绷暯街赋?,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
【設計意圖】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增強了,對中國未來的信心增強了。展示習近平的講話,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更好地認識當下和展望未來,這是學習歷史的意義。歷史就如同羅馬神話中的“兩面神”亞努斯,它有兩張臉,一張面向過去,一張面向未來。在理解現(xiàn)實和展望未來的過程中,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慢慢地培養(yǎng)起來了。課堂結束之后,筆者與學生進行了交流,他們告訴筆者,原本對對外開放的內容沒有什么興趣,覺得很枯燥,但是上完這節(jié)課以后覺得非常有趣,特別是對鄧小平的講話印象深刻,被鄧小平在對外開放過程中的魄力和魅力深深折服,自己對中國對外開放的國策更有信心,對中國的未來也更有信心了。
本文以必修二第13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為例進行教學設計,探討了如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這一問題,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力求中學歷史學科教學在核心素養(yǎng)教育方面發(fā)揮更大作用。而筆者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也將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探索開展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時期有情懷的高中生而不懈努力。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