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刀客
2019年春節(jié)檔,“首部國產(chǎn)硬核科幻”《流浪地球》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大年初二就登上票房冠軍,并用三個月時間豪取46.55億,全球票房近7億美元。僅憑大陸一地的票房,它就可以長期穩(wěn)坐全球榜首,直到被漫威大片《驚奇隊長》超越。這不光讓中國電影人羨慕,全世界都為之側目。
開畫后,《流浪地球》的評分還一度達到了驚人的998(貓眼淘票票超9分,豆瓣超8分),現(xiàn)在豆瓣依然有7.9,超過86%的災難片,89%的科幻片,相比之下,韓國神片《雪國列車》不過才7.4。
因此,無數(shù)人自豪地宣布,中國的“科幻元年”終于到來了,一股樂觀情緒在業(yè)界彌漫開來。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簡單嗎?
“科幻元年”給中國電影人的幻覺
《流浪地球》假設了一個太陽即將吞沒地球的未來時代,為拯救家園,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發(fā)動機和轉向發(fā)動機。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飾)與兒子劉啟(屈楚蕭飾)一直有隔閡,劉啟和妹妹朵朵(趙今麥飾)偷開運輸車跑到地表,與救援隊不期而遇。為了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世界都行動了起來,而起到關鍵作用的,正是劉培強和他的兒子。
《流浪地球》讓中國人擔負起拯救地球,挽救全人類的重任,作為一部科幻作品當然未嘗不可,在特定歷史時期,更能提振全民族的信心。但“遷移地球”和擺脫木星的設想,顯然很不嚴謹,科學怎么發(fā)展也行不通。影片的節(jié)奏還算流暢,對親情的渲染也有精彩之處,特效場面和科技感也表現(xiàn)出來了,但一切都似乎顯得四平八穩(wěn)。至于拿“行車不規(guī)范,親人兩行淚”和“戶口”之類段子制造笑點,就實在看不出高明之處了。
這樣一部影片,放在好萊塢沒有脫穎而出的可能,但因為是中國第一部硬科幻,國人對其追捧,也就顯得合情合理了?!读骼说厍颉返囊馔饣鸨?,顯然提高了很多人的預期,對未來的中國科幻電影市場明顯看好,甚至覺得到了追逐熱點賺錢的時候了,只要拍得馬馬虎虎,宣傳到位,檔期合適,觀眾就會買賬。
但事實恐怕沒有這么簡單。都說春節(jié)檔是最不理性的市場,把大批平時根本不看電影的人吸引到了影院。相比資深影迷,他們?nèi)鄙僮銐虻呐袛嗄芰Γ荒芨蟪彪S大流,更容易為宣傳營銷所引導。
春節(jié)檔觀眾的觀影熱情最高,時間最多,而好萊塢大片又被擋在門外,只能看國產(chǎn)片,《流浪地球》的競爭對手,正好也都表現(xiàn)不佳,令它很快就脫穎而出,一路領先。
春節(jié)期間票價最高,票補最少,甚至是一票難求,這對《流浪地球》的高票房,顯然有推動作用。原來有一種說法,《流浪地球》因自身屬性,不適合上春節(jié)檔。但平心而論,如果換個檔期,只怕關注的人會更少,弱點暴露得會更快。
2019年,除了《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第一部硬核科幻已經(jīng)上映之外,很快還將有張小北執(zhí)導的《拓星者》,滕華濤執(zhí)導的《上海堡壘》,羅志良執(zhí)導的《明日戰(zhàn)紀》上岸,根據(jù)劉慈欣代表作改編的同名電影《三體》,也在緊張籌備之中。很顯然,受《流浪地球》的成績刺激,很多電影公司肯定要進入硬科幻市場。
《英雄》《功夫》成功后古裝武俠片紛紛上馬,《致青春》《匆匆那年》火爆后全中國都在拍青春片,《夏洛特煩惱》《情圣》逆襲擊之后喜劇又滿世界都是,讓這幾種類型的品質(zhì)受到極大沖擊,甚至讓人避之不及的感覺。所有真正關心中國電影未來發(fā)展的人,都不希望這種現(xiàn)象重演。
《流浪地球》證明了硬核科幻可以在中國市場大賣,但并不意味著這個市場已經(jīng)發(fā)育成熟,影片的火爆有著天時地利人和各個層面的特殊因素,而未來的科幻電影工作者,要走的路還很長。
好萊塢科幻電影的成功與迷途
在每年全球400億左右的電影市場中,美國電影的份額超過了250億,其中本土大約100億,能做到讓本土電影超過好萊塢的國家寥寥無幾,中國和印度位列其中。
在如今的好萊塢,科幻電影是最重要的類型,沒有之一。但科幻片的發(fā)展,也經(jīng)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1902年,天才導演梅里愛就拍出黑白默片《月球之旅》,但長期以來,科幻都不是最重要的類型。斯坦利·庫布切克在60年代推出的《2001太空漫游》等作品口碑不錯但票房欠佳。真正讓科幻走向霸主地位的,無疑是《星球大戰(zhàn)》系列的走紅。
《星球大戰(zhàn)》的劃時代意義有兩個:一是將美國人民從電視機前拉到了影院,讓觀眾理解了電影與電視的重大差異,意識到花錢看電影的必要性;第二是在冷戰(zhàn)最困難的時期,重塑了美國的民族信心。影片中那個邪惡帝國的現(xiàn)實原型,其實是不言而喻的。
《星球大戰(zhàn)》之所以具有恒久魅力,既在于其新穎的劇情設置,極具震撼力的特效場景,還在于其哲學思辨,追求原力與被原力反制的悖論,絕地與西斯武士的正邪對抗,共和國與帝國的價值觀沖突,父子之間的親情與道義矛盾等。
諾蘭曾經(jīng)直言不諱地說:“對我這個年齡的人來講,《星球大戰(zhàn)》才是電影史(注意措辭,不是科幻史)的開端!”而詹姆斯·卡梅隆、彼得·杰克遜和羅蘭·艾默里奇等大導演,無不強調(diào)《星球大戰(zhàn)》對自己的影響。
同年,盧卡斯的好友斯皮爾伯格拍出了《第三類接觸》,此后兩年內(nèi),華納巨制《超人》,雷德利·斯科特太空恐怖片《異形》,熱門劇集衍生電影《星際迷航》相繼上映,徹底帶火了這個類型,從此科幻電影就牢牢占據(jù)著美國第一類型片的寶座。
美國作為世界上經(jīng)濟最繁榮、科技水平最發(fā)達的國家,充當全球科幻電影的中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美國不僅有全球最先進的電影工業(yè)流程,在資金、技術、人才和市場等方面也都有壓倒性優(yōu)勢,更吸引了五大洲頂尖的電影人加盟。
80年代日本經(jīng)濟曾風光一時,索尼也收購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但在日本泡沫經(jīng)濟破裂之后,美國獨執(zhí)世界經(jīng)濟之牛耳,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美國電影更是引領全球風氣之先。CG和綠幕技術的完善,對科幻電影的發(fā)展更是如虎添翼,很多過去不可想象的場面和鏡頭,如今都能夠輕松實現(xiàn)。好萊塢科幻電影的類型不斷豐富和完善,幾乎實現(xiàn)了“無死角”的全方位覆蓋。
2009年《阿凡達》以讓全球觀眾不可思議的震撼畫面和3D視效果,將科幻電影又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紀錄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中,科幻電影被分為了六大類型:
外星生物:(《E.T.》《世界之戰(zhàn)》《第九區(qū)》)
外太空:(《異形》《地心引力》《星際穿越》)
怪物:(《侏羅紀公園》《哥斯拉》《金剛》)
黑暗未來:(《后天》《2012》《地球停轉之日》)
智能機器:(《終結者》《人工智能》《我,機器人》)
時間旅行:(《時間機器》《回到未來》《蝴蝶效應》)
但是,正如一枚硬幣總有反面一樣,科幻電影本身就是創(chuàng)新的產(chǎn)物,比拼的并非機械冰冷的特效,而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對科技可能邊界的探索。但如今的好萊塢特別是迪士尼,頗有些“躺在榮譽簿上睡覺”的架勢,越來越不愿意花費精力去打造新作品,而是把過去成熟的IP翻天覆地翻拍,以至于每年的票房排行榜上,前二十名大部分都是續(xù)集電影。
DC和漫威在金主爸爸的鼓勵下,不遺余力地打造超級英雄世界,這些電影嚴格按工業(yè)流程打造,故事絕不失控,場面絕不難看,但四平八穩(wěn)得讓人產(chǎn)生審美疲勞??苹闷鳛榭茖W與幻想的平衡,一定程度上也是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的統(tǒng)一,視效再有視覺沖擊力,如不能和巧妙的劇情融合,不能對人性有深刻的揭露與反思,還是無法讓觀眾產(chǎn)生強烈共鳴。
《星球大戰(zhàn)》六部曲本身已經(jīng)是非常完整的故事,迪士尼偏偏要畫蛇添足再拍三部曲,還大拍外傳;《變形金剛》《侏羅紀世界》《終結者》等科幻大IP,已經(jīng)越來越不受觀眾歡迎了。
而像盧卡斯和卡梅隆這樣草根出身的導演,憑借一部作品就迅速成名的現(xiàn)象,在如今論資排輩的好萊塢,恐怕也再不可能復制了。
印度科幻片的崛起
在好萊塢科幻片日益乏善可陳之時,印度科幻電影卻帶給了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2018年,《機器人之戀2.0》強勢登項年度冠軍,而除了《復聯(lián)3》之外,印度票房榜前十名全是本土電影,這個成績在全球是獨一份的。
韓國科幻電影近年取得了不俗成績,《漢江怪物》《海云臺》《雪國列車》等災難主題影片,都展現(xiàn)了既接近好萊塢工業(yè)水準,又彰顯東亞民族情懷的平衡。但如果就劇情的酷炫和揭示人性的深刻來講,似乎還是印度科幻片做得更加出彩。
印度電影類型特別全面,愛情片、動作片、喜劇片、文藝片樣樣拿得出手,歌舞片就更不用說了,而科幻片作為拍攝難度最大的一種類型,近年在印度取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
如果說《印度超人》系列和《超世紀戰(zhàn)神》還有比較明顯的模仿痕跡,那《機器人之戀》《24:逆轉時空》《功夫小蠅》等,在節(jié)奏把控和娛樂效果上來說,已經(jīng)不輸好萊塢大片,而其中展示出的細膩情感和人文思辨,甚至已經(jīng)超越了美國大片。
《機器人之戀2.0》能拿下2018年印度票房冠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前作帶來的人氣。這部拍攝于2010年的電影,核心故事只是個三角戀:科學家瓦西與自己發(fā)明的機器人“七弟”都喜歡同一個姑娘sana,并由此引發(fā)了各種離奇故事。看似相當狗血,但影片卻把整個過程展現(xiàn)得震撼人心,七弟起初的善良勇敢,與黑化之后的兇狠殘忍形成了鮮明反差,既制造了從頭嗨到尾的娛樂效果,又引發(fā)了對于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大定律”的深刻拷問。影片高潮部分機器人團隊的組合變異,將印度電影人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我們大飽眼福的同時,也為沒能在影院看到電影感到深深遺憾。
全世界已經(jīng)有多部“時間旅行”的佳片,沒想到《24:逆轉時空》居然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借助手表來穿越,通過時間的調(diào)整和定格制造浪漫場景,又憑借逆轉時空揭露人性之貪婪。主角摩尼只是個平凡的鐘表匠,卻有著高超的技藝,更有著深入骨髓的浪漫細胞,憑借一個神秘手表,他不但爭取到了愛情,發(fā)現(xiàn)了身世,更打開了一段塵封26年的驚天奇案。沒有特別震撼的大場面,卻用精心設計的橋段與連接,讓觀眾深深感受到光影的魅力,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珍貴,為責任和信念不惜犧牲自己的堅毅。
相比之下,中國最近拍出的《逆時營救》《機器之血》等作品,相比印度電影只能說是“差距肉眼可見”。
中國科幻電影的突破方向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長期困擾電影人的資金問題已經(jīng)不是問題,被作為“擋箭牌”的審查制度,事實上也早已經(jīng)非常寬松。如果不能制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恐怕只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了。說實話,印度電影的約束條件絕對比中國多,連吻戲都幾乎見不到,更別說更大尺度鏡頭了。
科幻電影首先是電影,必須遵守電影的藝術規(guī)律,用錢可以堆出特效,但沒有精妙的創(chuàng)意,不能與劇情深度融合,那些流于表面的怪獸肆虐、火山噴發(fā)、天崩海嘯,最終還是讓觀眾不感興趣,甚至昏昏欲睡。
如今成功的商業(yè)電影,基本上都是復合類型,韓國科幻大都與災難元素深入融合,而印度科幻,更是將動作、歌舞、愛情與喜劇都整合進來,催生出極其強勁的娛樂效果,同時又有對現(xiàn)實社會的深度拷問和思索,更能向世界宣揚印度獨特的文化底蘊。那么,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發(fā)呢?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話確實不空,中國的科幻電影,既要尊重這一類型的基本準則,又要將中國人特有的精氣神傳遞出來,體現(xiàn)與好萊塢大片的差異,這樣的作品,顯然才真正有生命力。
試舉一例吧。武俠電影是中國電影人為世界做出的最大貢獻,李安憑借《臥虎藏龍》為華語電影(并非國產(chǎn)電影)贏得第一個最佳外語片獎項,張藝謀的《功夫》將大陸帶入了大片時代,也取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現(xiàn)在,武俠片和功夫片在中國處于衰退期,但《機器人之戀》卻請來了袁和平團隊做動作設置,將武打場面與特效鏡頭有機整合起來,產(chǎn)生的效果,是單純的動作片無法比擬的。我們?nèi)绻麃G掉自己的優(yōu)勢,簡單笨拙地模仿好萊塢,只怕是邯鄲學步,東施效顰。
中國本土的科幻片,如果恰當加入動作場面,并將傳統(tǒng)的武俠理念與未來科技融合起來,也完全有可能制作出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以中國觀眾不喜歡看武俠片為由,將這一類型束之高閣,實在可惜。
科幻片并不完全等于大明星、大制作、強力營銷?!督K結者》第一部的投資只有400萬美元,特效相當粗糙,卻開啟了卡梅隆的封神之路。一個發(fā)展完善的電影市場,不應該把年輕電影人完全淘汰在外,不應該埋沒他們的才華,而是應該給予他們適當?shù)谋憩F(xiàn)機會。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只有38歲,卻能運作投資五千萬美元的大項目并取得成功。有鑒于科幻片對編劇、導演的特殊要求,應該鼓勵更多的85后、90后進入這一領域,并給予適當?shù)姆鲋玻ぐl(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中國想要真正成為電影強國,在科幻電影方面一定要真正實現(xiàn)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