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莉
一年一度的高考語文閱卷工作早已塵埃落定,考場作文反映出來的問題不少,大多考生閱讀量少,文章缺乏事例,內容單薄;對材料審題不清,不能把握主旨,深度不夠;語言表達不夠生動,修辭運用不多,導致冗長拖沓,廢話、套話比較多,不能把觀點和看法清晰地表達出來,文章缺少文采。作為語文考卷的重頭戲——作文出現如此現象不能不引起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線高三教師的重視。高考又迫在眉睫,問題期待解決。
內容和文字是一對孿生兄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蔽闹傅氖恰巴庖隆保荒軆H僅是遮身蔽體,保暖御寒,還要講究剪裁的得體、款式的新穎和布料的考究等,否則,就會因簡陋寒傖而穿不出去,見不得人。這就是孔子所說的“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雖然這是說做人的道理,但同樣適用于文章寫作。富有文采的表達可以讓平凡的內容煥發(fā)光彩,平庸的表達則會讓精致的內容暗淡無光。同樣,精致的內容也會使文采靈動而富有活力。如果說精致的內容是作品搏動的心臟,那么富有文采的表達就是文章美麗的面容,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斐然的文采、富有表現力和感召力的文字能讓作品的影響更為深遠,擁有更為長久的活力,任何面目可憎、干癟蒼白、平鋪直敘的文字都是作文的毒藥。高考考綱也把斐然的文采作為作文發(fā)展等級的重要依據。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文采斐然呢?
一、了解考綱,有的放矢
雖然語文考綱每年都有變化,但對于寫作的要求卻越來越豐富了。每年各地考綱對作文要求雖有微調,但核心基本不變。基礎等級要求言之有物,字正句順。發(fā)展等級的要求有形象豐滿,意境深遠,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有創(chuàng)新、有文采,有個性色彩。
形象豐滿指描述對象是具體可感的、形神兼?zhèn)涞?意境深遠則是指情境交融、言近旨遠。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文句有表現力,這是在語句通順的基礎上提出的高層次要求。使用貼切生動的詞語;或靈活多變的句式;或用恰當形象的修辭;或用富有表現力的句子,這樣文章才有個性,才能章之斐然,脫穎而出。
二、厚積薄發(fā),注重感受
首先,學生要養(yǎng)成閱讀習慣,多閱讀才會有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美言,無以文采斐然。在寫作訓練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名篇佳句進行記憶、積累、沉淀才能腹有詩書文自華。許多高考成功的考生大多數從小就有閱讀的習慣。可以閱讀人物傳記、民間故事傳說、小說、散文、雜文、名言警句、歌詞等,只要其有閱讀價值,來者不拒。
其次,從咬文嚼字入手。唐朝詩人皮日休說:“百煉成字,千煉成句?!痹~語選得好,可以使文章字字珠璣、繪形傳神,表意生動準確,使文章文采斐然。如:“正是嚴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贝司渲岳L形傳神在于選用了“密布、漸起、紛紛揚揚、卷起”等一系列的動詞、形容詞,使讀者閱讀時有身臨其境之感。在平時訓練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精心選詞、咬文嚼字,使文章多一分文采,增一分神韻。
再次,在平時的閱讀中,教師應多強調學生對優(yōu)美詞、句、段的積累和體會,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與意識,使他們成為一個會審美的人。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美的文章。如《赤壁賦》,蘇軾把自己的情感寄寓在江面景物描寫中,令人陶醉,引人遐想,回味無窮。對于這樣的經典語段學生應多朗讀、多記憶、多體會,以便在寫作中對涉及的知識信手拈來。
三、巧借東風布春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名篇佳句不能一背了之,而應學會從立意、表達上借鑒、運用才能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化腐朽為神奇,從而增加文采,提高文章的深度。
第一,傳誦千古、帶有哲理的詩句是借鑒的首選。因為古代詩歌,言簡意賅、意境深遠。如《題西林壁》可以這樣引用,“正當我‘不識廬山真面目時,老師幫我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只緣身在此山中?!庇秩纾骸爱斘颐鎸栴}不知所措,放棄退縮時應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氣?!?/p>
第二,引用、巧用名人名言名事,為文章增彩添色。特別是在議論文中,名人名言名事的使用令文章語言凝練且意蘊深厚,議論充分,論證有力。如上海考生的《軟硬之道》一文:“在眾人譏笑中,韓信俯身爬地,緩慢地鉆了過去。在那一瞬間,我知道他已經褪了一層皮,像一只剛破繭的蝶。那時候手握寶劍的韓信,在別人眼中軟弱得像只老鼠,從小混混的胯下鉆過,顏面掃地。是啊,對于負有鴻鵠之志的韓信來說,此時什么都已不再重要,只有成功的本錢——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老子言:‘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軟處上?!?/p>
總之,讓文章文質兼修,章之斐然,絕非一日之功。以上方法也非錦囊妙計,但要相信學之有恒,學之有法,勤于積累,善于借鑒,那么文章從汪洋大海似的高考作文中脫穎而出則指日可待。
作者單位:安徽省靈璧縣第一中學(23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