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艷
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既需要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各教育教學要素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方能奏效,更需要側重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自主探究和自我體驗,更多地依靠學生自身在讀寫實踐中的摸索、積累和體悟,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自我發(fā)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華的過程。這就是說,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不僅需要借助語文學習情境來承載,更需要依托學生自主探究和自我體驗的言語實踐活動。那么,如何在同樣具有語詞凝練;結構跳躍;富于節(jié)奏和韻律特點的古詩詞教學文本,與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比較差、閱讀與欣賞能力比較弱的學情之間,尋找到一個利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教學切合點,即針對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語文學情和古詩詞的文本特質,選用什么樣的教學策略,才能有效地激發(fā)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引發(fā)他們積極地開展自主探究和自我體驗的言語實踐活動,進而達到培育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呢?
一、指導誦讀
誦讀是古詩詞閱讀與欣賞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閱讀教學離不開誦讀,詩歌教學尤其應該放大誦讀的“標號”。用多種方式落實誦讀可以說是指導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學習古詩詞最好的辦法。在中等職業(yè)學校古詩詞教學中,通過對學生的誦讀指導,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消除語言障礙,還可以教會學生句讀音節(jié)的劃分、重讀輕讀字詞的確定、語氣的變換等,讓學生對詩歌內容、意蘊、語言等形成整體的直觀感受和體會,并直接感受古詩詞獨特的音韻美。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時,設計這樣一個學生誦讀訓練環(huán)節(jié):
根據(jù)以下對《念奴嬌·赤壁懷古》誦讀節(jié)奏的劃分(加著重號的表示重讀,“~”表示拖長音,“/”表示節(jié)奏停頓。),在觀看老師呈現(xiàn)的誦讀視頻后,學習視頻誦讀方法,誦讀課文三遍。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呈現(xiàn)誦讀視頻,創(chuàng)設了一個集詩歌文本與畫面、音樂為一體的情境,可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對詩詞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觀看誦讀視頻和自身的誦讀練習實踐中,不僅把握了《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句讀音節(jié)、重讀輕讀字詞、誦讀語氣等,而且會以自己整體性、直覺化的思維方式,把握了《念奴嬌·赤壁懷古》的節(jié)奏、結構,整體感知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內容的同時,初步感受《念奴嬌·赤壁懷古》的節(jié)奏美、語言美。尤其是學生對重讀輕讀字詞、誦讀語氣變換的把握,對教師引導、點撥學生深入進行“品讀”“悟讀”,進而為感受《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意境,感悟《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情感打下了基礎。
二、引導品讀
培育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語文課堂,不應該是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師機械講授的“講臺”,而應該成為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自我體驗和自我構建的平臺。引導學生品讀,即通過想畫面、析語言、辨技巧三個環(huán)節(jié)來引導學生讀懂古詩詞。想畫面,就是引導學生根據(jù)詩詞中的某句或句中的某詞,乃至整首詩詞所呈現(xiàn)的情境,展開合理想象,用文學性的語言描繪詩詞所呈現(xiàn)的畫面;析語言,就是指導學生對古詩詞中的關鍵詞句進行品味與理解;辨技巧,就是引領學生逐一深入研讀、探究古詩詞的藝術手法、表現(xiàn)手法、結構方式、修辭方法等。如引導學生品讀《雨霖鈴》的三個教學情境的設計:
1.想畫面
古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队炅剽彙返臅r間在變化:“秋天”——“傍晚”——“今宵”——“經年”,空間在轉換:“長亭”——“江上”——“曉風殘月”的遠方,但“傷別情”的畫面卻越來越凸顯。根據(jù)《雨霖鈴》內容,用你最優(yōu)美的文字寫出“傷別情”畫面。
2.析語言
①結合上下文語境及詞人的內心情感,說說“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中“竟”字的表達效果。
②根據(jù)全詞意境,“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中的“念”字在全詞中起何作用?
③有人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句中“傷離別”點明了《雨霖鈴》的主旨。請你結合語境和詞人在詞中所表達的情感,對這三個字進行解釋。
④“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已成為千古名句。結合全詞內容,你能說說這兩句成為千古名句的理由嗎?
3.辨技巧
①“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立足全詞看,這三句在全詞具有什么作用?
②“留戀處、蘭舟催發(fā)”以精煉之筆一邊披露了“留戀”情濃,一邊描繪了“蘭舟催發(fā)”情景。說說這屬于什么類型的描寫。
在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中,學生言語實踐活動的有效性,既取決于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主動意識的強弱度以及活動行為的針對性,也取決于教師為學生搭建的言語實踐活動“平臺”引導性、啟發(fā)性的“寬度”和“長度”?!队炅剽彙菲纷x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以“想畫面”“析語言”“辨技巧”三個教學情境,讓學生立足于《雨霖鈴》這一文本“畫面”情境之中,以有效的問題情境設置,引導、啟發(fā)學生依據(jù)詩歌的語境,理解《雨霖鈴》中具體詞語的內涵,闡釋“具體詞語”背后的意義和體悟其表達作用,進而在真實的言語實踐情境中,體驗《雨霖鈴》語言構建與運用技巧、規(guī)律。學生在“理解”“闡釋”“體悟”“體驗”的言語實踐活動中所發(fā)生的欣賞與評價行為,既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的生成與提升,更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以及審美欣賞與創(chuàng)造經驗的積累,最終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培育與發(fā)展。
三、點撥悟讀
古詩詞蘊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審美情趣、歷史淵源、風俗習慣等諸多文化因子。所以,有學者說,古詩詞教學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為此,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視野下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古詩詞教學的價值取向,不應僅停留在讓學生讀懂的實用性淺層面,更應該去追求引領學生讀透的高層次的文化價值,讓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通過對古詩詞思想內容的審視、思考,真正體會到古詩詞的精神內涵、審美追求和文化價值,以促進他們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升。點撥悟讀,就是通過有效的點撥方法,引領學生運用自身的經驗去深入探究、感悟古詩詞蘊含的精神內涵、審美追求和文化價值。如《歸園田居(其一)》在“點撥悟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詩以言志?!痹姼枋窃娙藘刃那楦械耐饴?,通過品讀詩歌我們可以了解詩人一段時期的心路歷程?!稓w園田居(其一)》是詩人辭官后所作,我們可以通過對詩中相關詞語的品析去探究詩人辭官前后的心理變化。閱讀《歸園田居(其一)》,思考以下問題:
詩中“塵網(wǎng)”“樊籠”比喻什么?詩人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如何理解“誤落塵網(wǎng)中”中的“誤”?“守拙歸園田”中的“守拙”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如何理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中“羈鳥”“池魚”的含義、特點、情感?
從詩中找出蘊含作者“歸去”情感的詞語,從這些詞語中你看到作者怎樣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
通過以上幾個問題的設計,引領學生在弄清詩人“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等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身臨”于詩人辭官前后不同心理“其境”之中,與詩人的心靈展開對話,體驗詩人心理變化的過程與情懷,進而知人論世,正確理解、領悟詩人在特定背景下表現(xiàn)出的獨特的思想情感,在獲得新的閱讀體驗的基礎上,感悟這首詩蘊含的精神內涵、審美追求和文化價值。
總而言之,以發(fā)展與提升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古詩詞教學,必須輔設學生言語實踐活動的路徑,搭建引發(fā)思維、促進創(chuàng)新的平臺,從而讓學生在有效的言語實踐活動的“路徑”上,生成、提升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在“寬闊”的平臺上,發(fā)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豐富審美經驗與內涵、涵育文化品位。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陰商業(yè)學校(22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