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彥
摘 要 反思是學生在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進行充分理解和掌握以后,針對自身認知以及對認知過程中涉及到的有關事物學習特征的分析、評價和自我調節(jié)的過程。由于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具有探究性,所以學生在學習過后一定要進行深入思考、反復探究,如此才能夠完成道德與法治學習過程。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過程中必須要及時的進行反思,唯有如此才能夠提升道德與法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本文主要針對小學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反思活動的特點以及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反思意識的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3-0093-01
通過開展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工作,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目前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卻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小學生并沒有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引起重視,他們在學習過后沒有及時的進行反思,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對此,本文將著重研究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
一、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反思活動的特點
第一,大部分的小學生都沒有形成反思的習慣,他們在學習道德與法治學科時并不喜歡向教師提出問題,只是根據(jù)教師制定的教學計劃在進行學習,當學習完一個章節(jié)的內容以后也沒有及時的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
第二,大部分學生在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以后都沒有做到對當天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也不能及時的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對于自己有沒有達到學習目標,有沒有完成當天應該完成的學習任務等沒有進行關注,這主要是因為學生自身沒有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制定學習計劃的意識,那么自然學生也不會有想進行反思的想法。
第三,大部分的學生在學習完一個單元的知識以后都沒有集中的進行復習,大部分學生都喜歡等到期中或者是期末的時候再進行集中復習,但是這樣會導致學生的學習任務量增多,把所有的復習任務都堆到一個階段,會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產(chǎn)生煩躁情緒,不容易提升學習的效率。
二、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與問題,這些都是學生進行反思的起點。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以此培養(yǎng)學生反思意識。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分析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創(chuàng)建合適的問題情境,從而激起學生的反思意識。通過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反思教學行為,回顧學習過程。
(二)羅列預習提綱,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習慣
預習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習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過程中必須要進行課前預習,同時當學生預習過后,還應該對預習的內容與過程進行回顧,要對自己提出一些問題,比如:本章節(jié)主要的內容是哪些,其中的重點部分都是什么;在經(jīng)過預習過后,自己能不能對于教材上的知識有更好的理解等等。經(jīng)過進行反思訓練,逐漸的讓學生形成針對預習過程的反思習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在交流總結時建立師生、生生互助的反思關系
師生之間交流的最常用方式就是課堂提問,當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而學生無法回答以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從而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這是增強學生學習能力、改善學生學習情況的最佳途徑。另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注意當學生無法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以后,教師不能直接將正確答案告知學生,這樣學生無法提升自己,下次再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時還是有可能犯錯。
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來讓學生進行反思。生生交流之間的一種最常見方式就是小組交流,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智力情況、性格特征等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每個小組中的成員在學習成績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充分發(fā)揮優(yōu)生幫扶差生的作用。教師也可以為每個小組設定學習的目標,組內成員在共同討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當學生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討論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法,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就是多種思想互相碰撞的過程。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交流,能夠拓展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意識到原來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知識是這么的豐富多彩,可以讓學生從多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問題,所以通過實行小組合作學習也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
三、結束語
反思是學生需要掌握的一種重要的道德與法治元認知能力,也是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過程中必須具備的一種關鍵本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重視對于學生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引導學生制定預習提綱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習慣,并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另外還可以在交流總結時建立師生、生生互助的反思關系,從而強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洪中.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開展及問題反思[J].中國農村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