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白蒲鎮(zhèn)陽光初級中學 陳志勇
活動單導學在本地區(qū)已推行十多年,不同學科在設計“活動單”上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筆者所在學校經過實踐、反思與改進,通過研發(fā)“留白式”活動單促進合作學習走向深入.本文結合典型案例,介紹“留白式”活動單的研制與教學意圖,提供研討.
李邦河院士說“數學,根本上是玩概念的,技巧不足道也.”數學教學從根本上說也是玩概念的,概念有一種形式是新數學對象如何進行定義,定義最重要,因為定義是“雙向”的,可以作為性質使用,也可以作為判定使用,所以定義在解題中是最有力量的,人們常常說“回到定義去解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概念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新概念的歸納、生成定義的過程.
案例1平行四邊形(第1課時)開課階段
問題1:四邊形是如何定義?
圖1
問題2:如圖1,這個四邊形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問題3:你覺得怎樣給平行四邊形下定義?自己寫一個定義,然后小組內交流討論.
貴州省某磷復肥企業(yè)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開磷集團和甕福集團的融合在技術層面是可以實現(xiàn)的,比如磷石膏的處理技術已經成熟,但是是否能真正實現(xiàn)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在何光亮面前仍有較大阻礙。他說:“兩家企業(yè)都是國有老牌企業(yè),負債率都比較高,而且企業(yè)包袱重,所以首先要解決資金問題。如果資金瓶頸無法解決,后續(xù)很多想法是難以落地的。另外是市場的問題,磷石膏綠色建材的發(fā)展思路固然很好,但是目前市場不成熟,有待開發(fā)?!?/p>
教學意圖:這是平行四邊形定義教學時留白式活動單,注意區(qū)別于有些學案上給出填空式,比如平行四邊形定義:“兩組對邊分別______的四邊形,稱為___________”.通過3個問題串,促進學生自主研究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并小組內合作討論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特別是“問題2”暗示了“問題3”的定義,使得學生在各自寫出定義之后,小組內合作討論時需要辨析定義是否精當,因為定義無需證明,但是定義可以作為后續(xù)平行四邊形的“第一性質”或“第一判定”.
數學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新的性質、法則需要通過推理演算歸納發(fā)現(xiàn),而不是“一個性質、三項注意、大量練習”式的教學方式.不少老師設計出一些實驗操作、演算歸納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新的性質,這種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活動單上這些實驗或演算的步驟過于密集,使得學生的合作沒有走向深入.
案例2探究“不等式的性質”
“演算實驗1”:已知2<3,比較:2+5___3+5,2+20___3+20,2+29___3+29;
2-3___3-3,2-6___3-6,2-2019___3-2019;
再舉一些算式運算并比較,已知5<6,比較:…….
你能發(fā)現(xiàn)怎樣的規(guī)律?請選用一句話概括,并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演算實驗2”:已知3<5,計算并比較:3×2020___5×2020,3×___5×;
再舉一些算式運算并比較,已知-3<-2,比較:…….
你能發(fā)現(xiàn)怎樣的規(guī)律?請選用一句話概括,并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教學意圖:教材上也是給出了一些算式安排學生運算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歸納出不等式的性質,再進行運用.我們對演算實驗進行了改編,將不等式性質的實驗發(fā)現(xiàn)適當留白,引導學生參與舉例,這樣所舉出的一些算式是隨意的,而且各個小組也“各不相同”,有利于在隨后的分組展示時看到大家的不同實驗,但都“指向”共同的規(guī)律,加深學生對不等式性質的理解和信任.當然,在歸納出不等式性質的基礎上,如果能跟進不等式性質的“證明”(比如,利用數軸上兩點的平移驗證或利用“作差法”進行證明),就更能傳遞數學的力量感了.
數學課堂一般都離不開例題教學,但是例題并不能只是滿足于教師講解.如何促進學生思維參與,讓學生小組內分工合作研究不同解法,也是值得我們在解題教學前認真構思的.
案例3正方形為背景的例題教學
圖2
如圖2,邊長為4的正方形ABCD中,點M在邊CD上,M,N兩點關于對角線AC對稱.設DM=1.你能設計一個怎樣的問題?
預設追問1(PPT呈現(xiàn),活動單上不顯示):在AD上找一點P,使△PMN的周長最?。?/p>
預設追問2(PPT呈現(xiàn),活動單上不顯示):求tan∠AND的值.(用兩種方法)
預設追問3(PPT呈現(xiàn),活動單上不顯示):設AC,DN交于Q,求AQ的長.
預設反思問題(PPT呈現(xiàn)):解答這道問題之后,你覺得哪個問題給你留下較深的印象,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然后選一個代表進行全班展示.
教學意圖:解題教學時,如果把一道綜合題(含系列設問)整體呈現(xiàn)在學生的活動單上,則有些優(yōu)秀學生往往會埋頭攻克系列問題,而缺少課堂上的合作研究、交流展示、傾聽評析,而當我們在活動單上只給出例習題的“題干”部分,讓學生看不到后續(xù)設問,先安排學生進行自主設計、小組交流,再大組展示,則可促進學生參與課堂.在此基礎上利用PPT的漸次呈現(xiàn)功能,依次出示追問,可以有效組織學程.特別是,解題教學之后需要有必要的回顧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回顧習題解法的關鍵步驟,習題的深層結構,習題還可能有怎樣的變式拓展,習題還可以怎樣設問呈現(xiàn),等等,這些角度的回顧反思都可促進學生“解一題、會一類、通一片”.
課堂小結一直是教研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很多課堂因為習題容量太大,使得課堂小結流于形式、匆匆?guī)н^.課前需要精心預設留白問題,以便讓學生分組合作梳理本課所學內容,做到重點復述,難點再過一遍,所學新知梳理成框架、結構化理解.
案例4三角形(第1課時)小結階段
小結問題1:本課主要學習了哪種圖形?你是怎么理解它的定義?
小結問題2:這節(jié)課我們在研究三角形時,是從哪些角度展開的?
小結問題3:用結構圖梳理本課所學內容,在小組內交流,推薦一個較好的新知結構圖上臺投影展示并介紹.
教學意圖:有些課堂小結往往是泛泛而問“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思想方法?”等,問題空、泛,小結過程成為形式,學生沒有興趣.通過精心預設小結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并構建結構圖來梳理所學,在小組內還要展評、推薦展示,可以促進學生參與和激發(fā)興趣,也增加了學生上臺展示的機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目前筆者所在學校在集體備課時都要精心打磨留白式活動單,往往都是先由主備人出示一份內容詳實、容易偏大的初稿,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刪減、留白,參與者認真打磨、優(yōu)化設問,并將相關內容隱藏、放置到PPT相應頁面留作課堂上漸次呈現(xiàn)、詳細追問.在這個過程中,集體備課尤為重要,因為要集全組成員的智慧進行研發(fā),不只是教學內容的取舍、刪減,而且是基于學情的教法研討,使得“教什么”“怎么教”得到充分的預設,在這個過程中,年輕教師更能得到很好的專業(yè)成長.
此外,留白式活動單也有效地改變了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過去當出現(xiàn)一些“大容量”的活動單(往往以密集呈現(xiàn)習題或是摘抄自教材的一些知識或梳理)時,很多學生從開始上課就盯著自己的這份活動單,埋頭苦做,一些優(yōu)秀學生在老師講評時也不抬頭,似乎數學課就是認真刷題,數學課堂的品質也大打折扣,不利于優(yōu)秀學生對數學的理解.通過留白式活動單,向學生傳遞“數學追求簡潔,數學習題追求成果擴大”的思想,通過回顧反思促進學生洞察問題深層結構,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并分享到小組成員的精彩觀點,也是“讓學”(海德格爾)理念的真正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