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瀟
當前形勢下,經濟環(huán)境不斷變化,高職院校英語課程建設成為教育者們關注的重點,同時也是培養(yǎng)實用性英語人才的重要基礎。加強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研究,可以有效促進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诖?,本文結合實際教育現(xiàn)狀,對高職院校英語課程進行了全面地研究和探討。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的發(fā)展進步和穩(wěn)步提高,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要,高職英語教育課程建設應該進行革新,使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提升,學生在進入社會后,可以迅速適應崗位需要,使高職英語內容不僅更加嚴謹,同時還兼具實用性,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2.1 課程建設普教化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中比較注重實用性的一種教育類型,與普通本科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發(fā)展模式,存在一定的差異。盡管高職院校始終致力于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但是在實際課程建設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嚴重制約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的發(fā)展,例如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沒有嚴格規(guī)范的評價體系等。課程建設普教化簡單來說就是高職院校英語課程與本校的教育發(fā)展理念存在嚴重的偏差,沒有對高職英語教學進行準確的定位,對職業(yè)教育的特點缺乏了解,只是一味要求學生進行背誦和書寫。
2.2 課程體系銜接矛盾化
相關教育學者將英語課程分為不同的種類,針對不同種類的英語應該采取針對性的方法進行教學。課程體系銜接矛盾主要就是課程理念的矛盾,高職英語課程建設還沒有確立明確的方向。絕大多數(shù)的高職學校將語言講解作為教學中的重點,以學生的成績?yōu)楹饬康臉藴省1M管國家一再要求不僅要使高職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特別是要做好英語學習與未來工作之間的銜接,但是實際教學中還是存在只是為了應試進行教學的情況。另外就是課程建設理念之間的沖突,課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沒有與實際發(fā)展需要進行緊密地融合,激化了英語教學中的矛盾,使高職英語課堂效果十分不理想,學生無法獲得更多的提升。
2.3 英語課程地位邊緣化
盡管在高職院校中,英語課程已經成為。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但是在高職學生發(fā)展過程中,學校沒有對英語課程進行正確的配置,也沒有將其當作重要的課程進行講授,英語課程地位被忽視,英語課的教學效果也有所下降。英語課程的時間和數(shù)量都在處于不斷的降低中,有的高職院校不僅學時間減少,并且在上課的過程中不僅只是一個班的學生進行聽講,對英語課程缺乏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也沒有對英語課程進行及時的評價,只是強調英語知識的學習,學生并沒有掌握英語運用的能力,同時有些高職院校只重視理工科知識的學習,對于英語教學并不是很重視,并且對英語教學投入存在嚴重的不足,沒有靈活運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教學,已經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嚴重的影響。使學生的英語知識處于極度匱乏的狀態(tài),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學習,也沒有專業(yè)的教師進行指導。
當前,我國大力倡導學習英語,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我們的國家,使我們的國家能夠走向國際,盡管國際化技術人才需求不斷的增長,但是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還是處于邊緣化的地位,沒有對其進行科學、規(guī)范的教學,使學生的英語水平還處于停滯不前的階段,不能培養(yǎng)學生靈活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技能,使高職學生走向社會后缺乏扎實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沒有與他人競爭的優(yōu)勢,使高職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出現(xiàn)瓶頸,十分不利于高職學生的發(fā)展和完善,使他們走向社會后難以對自己的工作進行適應,產生嚴重的挫敗感。
3.1 構建相對比較完整的英語課程體系
高職英語課程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進行研究的。相關教育學者認為高職英語應該以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主,使學生在社會競爭中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而不應該只是將應試作為高職院校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將職業(yè)學習與技能培養(yǎng)相融合。高職院校英語課程建設,能夠對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從根本增強高職院校英語的實用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選擇不同的英語教材,培養(yǎng)目標也隨之進行調整,對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差異進行理解和尊重,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yè)的教學形式。因此,高職英語課程體系應該遵循加強基礎知識掌握,與實際職業(yè)需求緊密結合、使學生獲得知識水平的提升、課程內容多元化的建設思路,同時將課程的不同維度融合與整體的英語課程教學中,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課程體系。
在英語課程體系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使學生的知識渴望心理得到滿足,然后使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中,使課堂的知識可以逐漸向生活進行延伸,從學生學習的多個角度,尋找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努力進行知識的探索,使學生在學習中具備專業(yè)的英語能力。
3.2 構建新型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的教學與學習觀
將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進行分解,教師知識進行專業(yè)講解,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和能力進行靈活的運用。同時,建立強大的核心資源庫,從教材的選擇到教案的撰寫,形成豐富形式的教學資源庫。同時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立三方互動的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和知識能力為基礎,將多方導向與教學過程進行緊密地融合。
使學生可以有更加透徹的學習領悟,對自己的能力提升更加重視。通過建立英語教學資源庫,可以為學生進行提前預習提供必要的前提,使學生可以采取微課的形式進行學習,通過觀看微視頻對課程有事先的了解和認識,在學習進行自主預習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檢測,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有所不同,可以充分依托網絡技術,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只有使學生堅定學習的信心,并且可以進行自主學習,才能提高高職英語課程建設的效果,使學生獲得能力的提升。
3.3 構建英語課程與教學的診斷與改進體系
英語課程是一個不斷優(yōu)化和改進的過程,是一個自我評價體系不斷改進的過程,在診斷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并進行針對性 的改進,再繼續(xù)進行診斷,再繼續(xù)改進。如此不斷的循環(huán),才能使英語課程更加的完善,課程結構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要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使英語課程結構能夠更加的合理、協(xié)調、統(tǒng)一。另一方面,教學資源應該進行合理的配置,使教學資源可以發(fā)揮真正的價值和作用,使教學資源由專業(yè)化向精品化轉變,通過改進和完善,不僅可以構建出更加完善科學的英語課程體系,同時還能為學生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高職英語教師應該對自身教學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以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與鄰近班級相比較,進行自我反思,在比較的過程中,對自身教學理念進行更新,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從根本提高教學質量。英語管理部門應該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主動建立評價機制,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進行客觀性評價,教師及時查看學生的反饋,根據(jù)學生反饋信息進行教學方式的轉變。
綜上所述,高職英語課程建設已經成為高職教育工作中的重點,為了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提高高職英語的實用性,使學生在今后進入社會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必須結合實際現(xiàn)狀,采取科學的方法建立規(guī)范、完善的課程體系,才能使學生提高競爭力。
(作者單位: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