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紅林
摘? 要:李密的《陳情表》之所以能夠打動晉武帝,離不開一個“情”字。陳述實情,情事感人;曉之以理,情理服人;動之以情,情感動人,最終打動了晉武帝,允其不仕。
關(guān)鍵詞:陳情表? 情事? 情理? 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8-0081-01
選自于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中的《陳情表》,是三國兩晉時期文學家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章主要寫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與祖母相依為命的感情,以及要報答祖母的養(yǎng)育之恩、從而不能應(yīng)召赴命的苦衷。相傳晉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動,不僅準許了李密的請求,還特賞賜給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yǎng)。表文之所以能夠打動晉武帝,離不開一個“情”字,可以說此表文是字字生情,句句含情,具體說來,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章開篇陳述作者的身世、家境及與祖母相依為命的實情:孩提時代,父死母嫁,祖母撫養(yǎng);少年時代,體弱多病,零丁孤苦;成人之后,無親無戚,晚有兒息。如此悲苦的身世遭際,不能不說是命運多舛,令人同情?!巴鉄o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边@句話既表現(xiàn)了李密伶仃孤苦、與祖母相依為命的境況,也表露了他凄苦滄桑的人生感慨。如今現(xiàn)實,祖母臥病在床,作者侍藥難離?!岸鴦①砜M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湯藥,未曾廢離?!边@當然不是作者的自說自話,也是真有其事,《晉書·李密傳》:“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cè)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边@些悲苦凄涼的生活境況,命途多舛的人生經(jīng)歷,怎能不感人心懷、打動人心呢?
作者上此表文的目的不是為了訴苦請、談不幸,而是要說服對方準許自己放棄征召而侍奉祖母。但是對方不是普通人,而是當今圣上,生性多疑的晉武帝,因此不能不考慮周全。一方面要讓對方信服,暫緩應(yīng)召;另一方面還要消除對方認為自己 “矜名節(jié)、不事二君”的疑慮,理由要充分妥帖,方能以理服人。作者先以朝廷對自己多次征召加封,“察孝廉”、“舉秀才”、“拜郎中”、“除洗馬”,并且“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表明朝廷對自己的恩遇之情,但由于“劉病日篤”使得作者處于“報國恩”和“徇私情”之進退兩難的狼狽境地,為自己請求“終養(yǎng)”尋找理由;然后以“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口實及朝廷寬待舊臣而己并非懷念前朝、有所企圖來消除晉武帝的疑慮,并表達要報答朝廷的知遇之恩,“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再以祖母年老多病、生命垂危,“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自己“盡孝日短、盡忠日長”為由來說服對方,陳述“報國恩”與“徇私情”只是暫時的矛盾,并沒有長遠的沖突,同時合情合理地提出了暫時解決“盡忠”與“盡孝”難以兩全的有力措施,可以說句句是理,又句句含情,寓理于情,情理交融,情以動人,理以服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無論是陳述自己的悲慘身世、對祖母的孝情,還是申述自己因奉養(yǎng)祖母、與祖母相依為命不能赴任的苦情,都懷著無比誠摯濃烈的感情。“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湯藥,未曾廢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皇天后土實所共鑒”。為表忠心哀告朝廷暫緩應(yīng)召,則先有“非臣隕首所能上報”的感觸,后有“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的“先盡孝,后盡忠”的承諾,最后又有“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的誓言,這些飽含情感的話語,悲徹感人的言辭,,雖說不是感天動地泣鬼神,但讀來不能不令人潸然淚下,真可謂忠君之情,溢于言表;感君之恩,動人心魄。亞里士多德說:“只有在適當?shù)臅r候,對適當?shù)氖挛?,對適當?shù)娜耍谶m當?shù)臅r機下,以適當?shù)姆绞桨l(fā)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真情所至,金石為開,作者正是以最恰當最真誠的感情,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為其情所動,為其理所服,由衷地感嘆:“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不僅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允其不仕,遂了李密對祖母的終養(yǎng)之心,而且還賞賜他兩個奴婢,命郡縣按時給他的祖母送飯。
“百善孝為先”,為人子女,孝字當先。李密為孝敬祖母,報答祖母的養(yǎng)育之恩,懇請朝廷準許其暫不應(yīng)召,情感真誠,感人至深。古人有“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钡脑u價,由此可見《陳情表》所體現(xiàn)出的“情”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謝基祥.《陳情表》的孝情何以能催人淚下?[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2(03).
[2] 曹民光.試談《陳情表》的陳情與說理藝術(shù)[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19).
[3] 劉為忠.談《陳情表》的事、情、理 [J].語文天地,2012(01).
[4] 劉嫻.試談《陳情表》中的以情托理 [J].文學教育(上),2010(08).
[5] 藍海正.議《陳情表》的情感說服力 [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04).
[6] 胡才眾.《陳情表》何以能打動晉武帝[J].文學教育(上),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