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是一個多元文化發(fā)展的時代,作為促進我國音樂教育發(fā)展的主力軍及生力軍,高校鋼琴教學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本文基于多元文化視角下,對高校鋼琴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以期能夠為促進我國音樂教育發(fā)展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多元文化? 高校鋼琴?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8-0016-01
當今社會信息瞬息萬變,日漸呈現出思想開放化、全球經濟一體化及文化多元化的趨勢。在此發(fā)展潮流下,我國高校領域內教育改革活動不斷興起,教育改革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作為高校教學改革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覷,更應當被廣泛的關注。目前,多元文化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一個社會熱點問題,本文基于多元文化視角下對高校鋼琴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
1.1 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
目前,部分高校鋼琴教學仍然采用的仍然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課堂教學開放性不夠,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性,較少學習和借鑒國際上成熟的教學方法與方式,教師忽視了理論傳授的情感溝通,只注重提升專業(yè)技能與技巧的教學,嚴重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如:奧爾夫與柯達伊教學方法等,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和現代化教學不斷的發(fā)展,諸如合作式與討論式等現代教學方式沒能有效地融入到鋼琴課堂教學中,導致高校鋼琴教學質量低下,不能順應時代的發(fā)展。
1.2 教學內容和評價單一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一體化不斷深入發(fā)展,多元文化對各個領域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高校鋼琴教學也例外,各大高校以古典鋼琴作品為核心,開設了“世界民族音樂”專題。但在內容選取上卻存在較為單一的問題,這不利于學生接觸世界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鋼琴作品,對學生理解鋼琴作品的魅力產生了極大的阻礙,不利于拓展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并且當前,高校鋼琴課程的教學評價也呈現出單一化的趨勢,教學評價體系中將鋼琴教學演奏的難度系數為衡量最重要的標準。這樣會直接導致鋼琴教學與國際教育理念的脫軌,使教學評價具有了錯誤的導向,給學生帶來一定認識上的誤解,阻礙了鋼琴教學質量的提升。
1.3 多元教育缺位
文化是推動我國教育教學活動發(fā)展壯大的重要源泉,對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但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鋼琴教學具有一種“重藝術、輕文化”的尷尬局面,嚴重阻礙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對我國高校教學系統中優(yōu)秀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在高校鋼琴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忽視了最為基礎的文化知識,只注重于教授學生鋼琴的彈奏方式、識譜技巧、視聽演練等內容,嚴重忽視了基本的文化教育,導致學生難以真正融入社會環(huán)境,缺乏對多元文化社會的領悟能力;另一方面,從基本教學實踐來看,高校鋼琴教學缺乏對學生興趣的引導以及專業(yè)培養(yǎng),禁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過于強調重復練習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產生了厭惡的情緒,不能無法有效地掌握鋼琴彈奏的真實意義,嚴重阻礙了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導致鋼琴教學改革進展緩慢。
2.1 改變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
高校鋼琴教學內容雖然有很多經典作品,但主要選取的是巴赫到德彪時期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高校鋼琴教學要樹立多元文化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托大教學內容選取范圍,增強學生對各地區(qū)音樂的領悟,使學生更具有廣闊的視野。如:巴洛克時期的庫普蘭與拉莫等人的代表作、20世紀流行的印象主義以及近現代的爵士樂、布魯斯等作品。并且在多元文化中,為了促進中國鋼琴作品的不斷發(fā)展,高校鋼琴教學內容還應注重為學生講解不同時期音樂的文化歷史背景、作曲家與演奏家的生平資料,使學生更加感受到鋼琴作品背后的情境,對鋼琴作品具有充分的認知,不斷促進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
2.2 轉變教學模式,建立多樣化評價方式
為了克服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應根據現有的教學條件與發(fā)展現狀,將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化教學相互結合起來,取長補短,才能盡快提升鋼琴教學水平,滿足學生個體差異化教學的需求。如集體教學效率高,有利于大規(guī)模教授學生;個別化教學與小組教學可以因材施教,能夠提升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另外,為了形成一種客觀、公正的鋼琴教學評價體系,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應進一步完善測量評價方式,摒棄傳統的評價方式,建立起一種考教分離、集體評分與交叉考評的方式;還可以通過舉辦小型音樂會、音樂沙龍等方式,鼓勵學生走向舞臺展示學習效果。
2.3 不斷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用多元文化理念明晰教學目標
在高校鋼琴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新是實踐教學的重要源泉。因此,為了從根本上加快高校鋼琴教學活動發(fā)展的步伐,應逐步推動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多種途徑,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創(chuàng)新學習活動,使每一位大學生都能深刻認識到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性,促使其增強音樂創(chuàng)新與鋼琴創(chuàng)新能力,并將此深入貫徹落實到學習生活中,不斷促進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如:通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通過舉辦一系列講座、音樂會等,使學生逐漸意識到創(chuàng)新的意義所在。另外,要想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學生,高校鋼琴教學必須要用多元文化理念明晰教學目標,認識到教學的定位與目標,將系統的理論知識、科學的鋼琴教學方法等傳授給鋼琴專業(yè)的學生,從而滿足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使他們成為一個合格的鋼琴教師,滿足日后工作中充分適應從事鋼琴教學的需要。
高校鋼琴教學在高校教學改革中占據著中流砥柱的地位,我們應發(fā)揚積極的、有利于高校教育逐步增強的正面因素,剔除消極的、不利于高校教育深入發(fā)展的負面因素,使其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能夠及時適應多元化的文化形式與社會規(guī)律,不斷促進高校鋼琴音樂教學改革的步伐。
參考文獻:
[1] 張璇.多元文化視野下的我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J].音樂創(chuàng)作,2017(08).
[2] 張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研究[J].黃河之聲,2017(01).
[3] 楊春霞.對基于民族化的高校鋼琴教學創(chuàng)新途徑的探究[J].藝術科技,2018(09).
作者簡介:劉安麗(1983-),女,漢族,籍貫:重慶;學歷:碩士學歷,副教授職稱。主要研究方向: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