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農村地區(qū)的小學作文教學面臨較大的挑戰(zhàn),教學觀念和方法應用相對落后。文章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探討分層教學方法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課堂上的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1-0024-02
一、作文分層教學應用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教育家布魯姆認為:“只要給學生合適的幫助,就能使95%的學生學好?!敝允沁@個結果,是因為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我國思想家孔子也提出“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的觀點,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將“分組教學”和“分層教學”策略融合起來,結合農村地區(qū)學生實際的能力與學習水平,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層,才能確保每一個學生在教師有針對性的教學后在原有水平基礎上得以進步[1]。
二、小學語文寫作課程分層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1.學生分層
教師為學生進行分層,要以學生實際的基礎、心理發(fā)展水平、生活環(huán)境、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差異為基礎,結合訓練的題材、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的習作可能性水平,可將學生大致分為以下三類。A類:智力良好,語文基礎知識扎實,主動追求進步,具有很強的接受與學習能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B類:智力不錯,語文基礎一般,具有一定上進心,語文習作能力達到語言通順、結構完整標準,但寫作內容單薄,文采不足的學生。C類:智力、基礎比較差,學習接受水平較低,對語文習作無興趣,缺乏寫作熱情,甚至出現畏難、厭學情緒的學生。
2.備課分層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基礎上,教師的備課也要做好分層準備。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基礎性階段,因此習作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協同合作的過程,教師要控制好教的尺度,不能將教凌駕于學之上,學也不能游離于教以外。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相關要求,處于不同層次和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就要設計好分層教學的過程,制定不同的習作目標[2]。教師的引導作用在于分清不同學生的共同目標和層次目標。比如從閱讀量來看,A類學生要求每周不少于8000字,針對一些精彩的片段要主動進行摘抄和剪貼,及時復述,強化記憶。B類學生每周的閱讀量不少于5000字,針對好詞好句要進行歸類整理和背誦,使其成為自己的東西。C類學生要求每周閱讀量不少于2000字,有摘抄好詞好句、培養(yǎng)閱讀寫作興趣的要求。
3.分層訓練
農村小學生要提高寫作水平,教師必須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指導,尤其是加強新知識傳授的配套訓練,該環(huán)節(jié)的意義在于加強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確保學生將閱讀中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寫作經驗,轉化為寫作技能。比如針對C類學生,教師要側重將作文中基本技能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如簡單的標點、字詞等,讓學生以寫作通順為首要目標。針對B類學生,進行訓練時教師要側重協助學生整理寫作思路,整合框架,在確保寫作不偏題和不跑題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想象和突破。針對A類學生,教師要將著眼點設定為點與面的結合,讓學生從言語的精雕細琢中提高寫作的品質,同時注意整體的布局,注重層次與結構,不斷提高寫作技巧。比如在四年級語文的寫作中要求寫作物體,教師進行指導后要求不同的學生選擇自己所熟悉的學習用品,抓住學習用品的外形和功能進行描述。其中學生的經歷不同,選擇的學習用品和寫作側重點也必然不同。針對C類學生,要求學生從學習用品功能、方法和自我習慣進行描述,針對B類學生,則選擇一個側重點,在自我思維和習慣的觀察下,將觀察的方向與重點表達出來。針對A類學生,則要求寫出新意,觀察學習用品的功能是否有其他的新突破。這樣的設置確保不同的學生有全新的觀察角度與寫作要求,能夠寫出自我能力基礎上獲得鍛煉和突破的文章。
三、農村小學作文分層教學的有效策略
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上,筆者發(fā)現所在的小學班級中學生表現出了較大的差異性,常見為一些學生寫作速度快,文字組織良好且有新意,一些學生寫作速度慢,甚至無話可說。農村小學生存在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由于小學生依舊處于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師必須重視該階段學生語言邏輯的培養(yǎng)和知識的積累,這對學生日后的語言應用有決定性作用。
在實踐中,筆者通常會對本次的寫作課要求進行講解,觀察和詢問學生的反應,確定所有學生都能把握主題。隨后在課堂上進行分層,明確具體學生所處的層次,選擇與課題相關的范文讓學生模仿寫作。比如在教學“我喜愛的小動物”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閱讀老舍先生的《貓》,與學生共同展開探討與學習,看看老舍先生如何描寫貓。在講解中適當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提問學生各自喜歡的小動物,又與小動物之間發(fā)生過什么故事等,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參與性,也在教師與其他學生面前展現各自日常生活中與小動物相處的細節(jié),臨場發(fā)揮,在探討交流中學生寫作的框架基本上就形成了。這個過程中的分層教學非常重要,比如針對C類學生,教師要將教學的側重點放在研究老舍先生《貓》一課中,將別人寫作的角度分析給學生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并要求C類學生掌握模仿的技能。針對B類學生,則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小動物的視頻,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找出新意,發(fā)現日常生活中未能察覺的動物生活細節(jié)。針對A類學生,教師要讓不同的學生進行共同主題的探討與交流,在表達自己寫作意圖過程中擅于從其他學生口頭表達中尋求亮點,結合自我實際萌生出新的寫作思路和想法,達到延伸和拓展的效果。
寫作的分層,教師除了要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指導外,教師還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比如寫作教師等不同職業(yè)的人物時,教師應努力去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延伸點,將不同學生觀察教師的角度進行整合,如“教師上課的姿勢動作是否有各自的特色”“教師對成績較差學生的態(tài)度和指導要求是否一樣”等,而這些又能表現出所要寫作的人物的性格特點。即使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話題的寫作指導下,教師也要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不同角度進行分層訓練,確保學生在原有的能力基礎上都有所提升。
四、結語
面對當前我國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提高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認識,從學生所處環(huán)境、見聞、能力、思維等差異著手,尊重每一位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選擇,擅于從不同學生的立場進行指導,才能真正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激發(fā)寫作興趣,從而更好地將分層教學深入有效地應用于農村小學語文的習作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這一教學手段的價值與作用,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俞樂.分層遞進法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華夏教師,2018(28):83-84.
[2]何訪賢.淺析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困境[J].文學教育(中旬刊),2013(9):117.
作者簡介:韋妙川(1973—),女,壯族,廣西大化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