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生是一個極為脆弱的群體,處于這個階段的孩子普遍對于生命的意義沒有足夠的認識。生物教師應將生命教育合理地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中,來幫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生命存在意識,從而懂得珍惜和保護生命。文章將對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生命教育的滲透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生命教育;生物教學;生命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0-0060-01
一、生命教育內容概述
在生命教育工作中,生命教育的內容大體上分為三個等級。第一個等級的生命教育是對人的生存意識進行教育,這是最基本的也最為重要的生命教育。第二個等級的生命教育是指人的生存能力教育,基于生存意識教育之上,這是幫助人在世上存活的一大關鍵因素。第二個等級就是上升到生命教育的精神層面的價值升華教育。這三個等級存在一定的金字塔原理,其中有最基本的需求,也有形成類型各有不同的需求。
二、生命教育與初中生物教學的聯系
1.生物課堂滲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在進行生物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所要教授給學生的知識都是圍繞著生命這個話題展開的,所以以“生命”作為話題切入點可以更順暢地進行生物知識的講解,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觀,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和關愛他人的生命。在生物教師通過對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結構進行生命教育的有效滲透時,要適時地借助身邊的多媒體影像,引導學生加深對生命價值及生物理論知識的了解,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對生命的好奇心和生物的學習興趣。
2.加深課堂印象,突破教學難點
雖然生物這門學科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與其他學科一致,但就生物這門學科自身的特性來說,生物是一門實踐性要多于理論性的課程。所以,在生物教師進行生物教學時,一定要及時地結合實驗課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同時實驗課也是進行生命教育比較適宜的媒介途徑[1]。生物教師在向學生講解生物體的相關知識內容時,要合理配合實驗進行教學。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驗的過程中一定要謹記生命教育理念,將生命教育以行為的形式無形之中灌輸給學生。
3.課外活動有效滲透生命教育
現代教育倡導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知識,合理的應用到生活實際當中,生物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合理地結合課堂內容布置課外活動的相關作業(yè)。通過引導學生自我觀察,加深學生對于動植物的生存、結構以及生長等知識點的鞏固程度,從而間接地借助動植物進行生命教育的有效滲透。
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策略
1.豐富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生命意識
生物是一門趣味性學科,教師千萬不要將理論知識強硬地塞到學生的大腦里。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要在課前準備好豐富的課堂資料以及文獻來輔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從而引導學生產生正確的生命存在意識,了解生命的珍貴之處。
2.設置問題,促進學生思考生命
初中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很多是在教師循循善誘的引導下完成的。生物教師要謹記學生學習的這一特性,要善于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適當地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同時,也要鼓勵學生產生質疑,從生物的知識理論問題入手,最后上升到生物體的生命教育滲透,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思維模式,同時也讓學生對生命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3.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悟生命之美
在生物實踐課的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要注意關注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生命的感知能力[2]。課外實踐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所以生物教師在開展生物實踐課活動時,要借助外界環(huán)境的有利因素,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教學,讓學生可以從最基本的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
參考文獻:
[1]程澤其.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中學生物教學,2017(22):30-31.
[2]申花蓮.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J].教書育人,2017(16):17.
作者簡介:趙紅(1969—),女,云南昆明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