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
話題導入
你聽過春天的聲音嗎?
冬去春來,寒冷隨即離開,溫暖又將來臨。“嘰嘰喳喳,嘰嘰喳喳……”這些春天的音符格外生動,分外可愛。
你聽過夏天的聲音嗎?
“翁嗡嗡……”“啪!”可能你會說:“我怎么沒有聽到過蚊子的聲音呢?”那是因為你和蚊子沒有“親密接觸”過。那你總聽過暴風雨說來就來的聲音吧。
你聽過秋天的聲音嗎?
一片楓葉從樹上飄落,成了螞蟻過河所備的小船。一陣大風吹來,樹上的果實掉落的聲音。還有,在田野里,人們的歡笑聲,以及機器的收割聲。
你聽過冬天的聲音嗎?
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路上、房頂、樹梢,蓋上了一層厚厚的白被子。夜,靜得出奇,只有雪花飄飄的聲音。
四季的聲音,自然的聲音,萬物的聲音,用心去傾聽,它們都是最美的!
關于“最美的聲音”,你還能想到哪些呢?
范文展示
最美的聲音
◎胡詩苑
“啪嗒,啪嗒……”雨水順著屋檐滑向地面;“知了,知了……”黑色的小蟲子隱匿在樹干上叫囂;“嘰喳,嘰喳……”小鳥此起彼伏地唱著歌……
夏天的聲音是最有趣的,但你必須屏息凝神地聽。
我在花園里東走走,西逛逛,突然間,傳來“呱呱”的聲音,我連忙彎下腰,在草叢里尋找聲音的源頭。
我聽到一只小蟲子在自言自語,似乎在抱怨老天為什么要下雨,害得自己渾身都濕漉漉的。我又撥開一簇蒼翠欲滴的小草,一只七星瓢蟲正抱著一棵小草振動著斑斑點點的翅膀,想把身上的雨滴甩得干干凈凈。
還有一群螞蟻在裸露的泥土上高談闊論、“百家爭鳴”,它們也是在討論這令蟲兒們不愉快的天氣嗎?
總算還有幾只喜愛雨天的蟲兒,它們正愜意地扭動著腰肢,在松軟的泥土上打哈欠?!罢嫦M刻於际沁@樣的好天氣,多舒服??!”一條蚯蚓對它的同伴講。另一條蚯蚓呢,重重地點點頭,又一頭扎進土里享受去了。
陽光逐漸明媚起來,我的心情也更加明朗起來,蟲兒們的歡聲笑語,都成了最動聽的旋律。
“姐姐,我們來打羽毛球吧!”弟弟準是受了爸爸的鼓勵,想和我一決高下。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于是花園里回蕩起我的歡呼聲和弟弟的慘叫聲。不知道那些為了躲避我們的腳印而四處逃竄的蟲兒們有沒有發(fā)出慘叫呢?
“你們快來吃飯啦!”“等一下!”“馬上來!”我們回應著媽媽的呼喚。
過了一會兒,餐桌上又響起一陣陣談笑聲。我愉快地結(jié)束了午飯,又該上樓寫作業(yè)了。聽,房間里又傳出寫字的沙沙聲……
(浙江永康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初中)
有感而發(fā)
邵莘慈:這篇作文寫得新穎別致,生動有趣,童心十足。我仿佛也跟著小作者的腳步,撥開一叢一叢的草兒,聽到一處一處的蟲鳴,這些聲音把我?guī)肓艘粋€非常美妙的世界。作文各段內(nèi)容雖然相對獨立,沒有啟下與承上,但是畫面完整,是小作者“東走走,西逛逛”的真實記錄,是有邏輯線索的。
應鴻語:小作者在作文最后將傾聽地點從花園里轉(zhuǎn)到了房間里,融入了人的活動,讓聲音更加豐富,讀起來生動,有味道。
師生討論
蔡原上:余光中先生有一篇《聽聽那冷雨》,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幾句:“雨打在樹上和瓦上,韻律都清脆可聽。尤其是鏗鏗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樂,屬于中國?!边@篇散文抒寫的是深深的思鄉(xiāng)情緒,這種鄉(xiāng)情主要是通過描寫雨聲而流淌出來的,余光中先生借冷雨抒情,將自己身處臺灣,不能回大陸與親人團聚的思鄉(xiāng)情緒娓娓傾訴。在作者的記憶中,故鄉(xiāng)的雨聲才是“最美的聲音”。
林心宇:生活中,常聽到朋友的私語、母親的叮嚀,甚至于集市的吆喝叫賣,這些聲音,我們都可以去寫。比如蕭乾先生的《吆喝》,他描述了胡同里各種各樣的吆喝聲,介紹了舊北京胡同里的動人一景,緩緩追憶的語調(diào)中流露出的是愉悅,讓人體會到生活中蘊含的情趣。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你看,在蕭乾的筆下,胡同里的吆喝也顯得那么美!街頭巷尾經(jīng)常回蕩著的商販的吆喝聲,這在無心人聽來,或許頓生厭煩,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聽來,卻是優(yōu)美動人的音樂。尤其是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一切都深深烙進人的心靈深處,變成了一種美好的回憶。
黃老師:林清玄有一篇散文《木魚餛飩》,以賣餛飩的老人敲木魚的聲音為線索,講述了一段難忘的記憶。那時他客居在臨沂街,夜里時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點半左右,一陣清越的木魚聲總會在他窗口響起。那木魚非常準時,天天都在凌晨敲響,即使在風雨天也不間斷。后來,他才知道,原來這木魚聲是一個老人賣餛飩的信號。于是,他便常常出去,吃上一碗老人的餛飩。后來林清玄遷居了,與老人失去了聯(lián)系,但每當他在靜夜里工作時,仍時常懷念著老人和老人的餛飩。林清玄認為,老人的木魚發(fā)出的聲音真是美,充滿了生活的美。
倪語妍:我想到了我母親剝核桃的聲音。一天晚上,我正在屋子里復習,因為第二天有一場大考,心情非常煩躁。這時候,我恍恍惚惚聽到,樓道里傳來一陣“嗶嗶啵?!钡穆曇簟N仪那牡刈叩介T口一看,原來是母親正在為我剝核桃。那一刻,我心里震了一下,每次考試之前,母親總會為我燉一碗核桃湯,給我“補腦”。怕影響我學習,母親總是特地到樓道里去剝核桃。我想,這藏著深深母愛的聲音就是最美的聲音吧。
黃老師:用聲音來表現(xiàn)親情,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比如說,你的爸爸雖然不善言語,但你每次出門遠行時,他都會語重心長地說一聲“小心些”。在這樣簡簡單單的話語里,你是否讀出父愛?又比如說,你的祖母老了,總喜歡在屋子里聽聽戲曲,你能不能通過戲曲的聲音來刻畫一位老人的形象呢?
許翰文:我們能不能用聲音編寫一個故事呢?比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說《人的腳步聲》,就以“腳步聲”為線索,編寫了一個故事。小說通過描述“我”(一個因為關節(jié)炎而不得不截肢的男子)對都市人的腳步聲的感受,抨擊了靈魂失職(精神缺失)的病態(tài)社會,表達了對健康和諧社會的向往之情。再比如美國作家莫拉·尼科爾森的經(jīng)典短篇小說《埃文小姐的敲門聲》,就以“敲門聲”為線索,編寫了一個動人心弦的懸疑故事。
黃老師:以聲音為線索編故事,這個想法也很好,但一定要注意這個聲音是“美”的,或者最終目的是表現(xiàn)“美”的。比如通過甜美聲音和嘶啞聲音的對比,教人們認識身邊的美好,提高環(huán)保意識……
教師總結(jié)
“聲音”因為注入了人們的情感而被冠以“最美”,“最美的聲音”背后有著深厚的意蘊。
“最美的聲音”可以是美好環(huán)境的聲音,可以是美好情感的聲音,可以是美好品質(zhì)的聲音,可以是優(yōu)秀文化的聲音……“最美的聲音”是顫動著我們心弦的聲音,是一種用心才能聽明白的聲音。
“最美的聲音”無處不在,需要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傾聽,勤記錄,廣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