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翼
涼山和烏蒙山,分別位于江之左右。山水相連而又一江之隔,我把涼山,當作自己最為熟悉、又最為陌生的家園。因為種族原因,我把每次到?jīng)錾降男谐蹋敵墒且淮慰赐H人的機會。在過去久遠的歲月里,我的親人,不止一代遠離烏蒙,匿居涼山,留下了許多欲說還休的往事。我也曾因為想看一個朋友,因為想找一本書,會跋涉久遠,奔往涼山。因而,涼山成了我夢中向往的地方,成了現(xiàn)實生活中與我無法割舍的地方。
關于涼山的書籍,我愛之如命。家里收藏著的,不下百本。有文學作品,有歷史資料。除一小部分是朋友贈送,更多是在網(wǎng)上、舊書攤上購買的。阿克鳩射的作品,此前也曾讀過。他也曾應我之約,為昭通日報寫過稿子。而當《懸崖村》這樣一部重要的作品擺在我的面前時,說實在話,對于他,更是刮目相看。這是一部將敘述視角聚焦大涼山典型貧困、落后山村——“懸崖村”昭覺縣支爾莫鄉(xiāng)阿土勒爾村的現(xiàn)實題材作品。作品以紀實的手法,真實而準確地講述了彝家山寨看似尋常卻最艱辛的脫貧攻堅故事。作為土生土長的昭覺人,阿克鳩射以作家、攝影家、詩人、記者的職業(yè)敏感,五年多時間里,不斷地為釀出這一杯美酒,奔波上千里,采訪數(shù)十次,對話上百人,細致入微地描寫了建鋼梯、養(yǎng)山羊、種油橄欖、開發(fā)旅游業(yè)、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真實故事。他的勤奮,注定了他終將收獲。
文學創(chuàng)作需要的是細節(jié),只有大量的細節(jié)才能支撐起這精神的高樓大廈,也只要細節(jié),才會積蓄尖銳的、猛烈的、持續(xù)的力量,打動人心。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會代代相傳,作用于社會。小說如此,散文如此,詩歌如此,報告文學更是如此。眼下很多報告文學,故事簡單、人物蒼白、文字泛陳、思想膚淺,就只會往高處寫、往大處寫、往空處寫。生活不夠,采訪不夠,積累不夠,思考不夠,沒有足夠的細節(jié)支撐,再多的文字,如同一堆散沙。反復閱讀《懸崖村》,其大量的細節(jié)讓欽佩。小事成就大事,細節(jié)成就完美。在這一本書中,到處都是精彩細節(jié),到處都是讓人難忘的細節(jié)。當他寫到習近平總書記到?jīng)錾綍r,有一個細節(jié)讓人難忘:
彝族村民吉伍爾莫告訴習總書記,以前家里人生了病,總以為是有“鬼”附身,有“鬼”作怪,不去看醫(yī)生。后來村干部告訴她, “鬼”就是那些不講衛(wèi)生滋生的病菌,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從洗臉、洗手這樣的小事做起,把家里和個人的衛(wèi)生搞好,就會少生病。聽了她的講述,習總書記接過話笑著說,過去的確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貧窮就是“鬼”。這些問題解決了,有文化、講衛(wèi)生,過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驅走了。
在彝人的世界里,鬼無處不在。家里人生病了,糧食歉收了,災害發(fā)生了,就認為是鬼在作祟。于是,村民要打卦、殺牲、念咒,通過多種方式驅鬼,以此消災,以求平安。這都是原始落后、文明程度低的表現(xiàn)。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大涼山,輕車簡從,翻山越水,來到了三岔鄉(xiāng)三河村,在與村民交流時,一言中的。為老百姓解決了不少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是對涼山各民族的深切關懷,也是對涼山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講政治、顧大局、做奉獻的高度認同。阿克鳩射的抒寫真實準確,充分體現(xiàn)了領袖的溫暖和百姓的坦誠,并將習總書記平易近人、善做群眾工作的特點寫了出來。
阿克鳩射在寫到貧困落后地區(qū)的苦難時,是這樣說的:
我喜歡彝族著名詩人吉狄馬加的詩。他在描繪我們民族深重的苦難時,寫下了這樣刻骨銘心的詩句:我看見一個孩子站在山岡上/雙手拿著被剪斷的臍帶/充滿了憂傷……畢竟,黑暗了千年的奴隸制才結束了幾十年,“臍帶”被剪斷了,但愚昧、落后、貧窮這些“鬼魂”還在大涼山彝區(qū)四處游蕩。
吉狄馬加是從涼山昭覺走出的地地道道的彝人,是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其大量詩作在國內(nèi)外廣泛流傳,其高風亮節(jié)、做事果斷彝人品格也為人們所稱頌。這里通過對其早年作品的引用,加深了人們對涼山文化的理解,對奴隸制統(tǒng)治了數(shù)千年的涼山有了切膚的感受。
他寫涼山環(huán)境的險惡時,選擇了這樣的細節(jié):
……一位來自北京的女記者,雄心勃勃,硬要爬藤梯去采訪“懸崖村”。一段藤梯才爬到一小半,她停下來往下一看,腳下云霧繚繞,透過云縫,她看到了下面的萬丈深淵,頓時就嚇得面色鐵青,腿不住地顫抖起來,冷汗涔涔地直往外冒。她抱著搖搖晃晃的藤條,嗚嗚地哭了起來,冷汗和淚水糊了個滿臉,完全像要掉進閻王殿的感覺。同行的人上下一齊努力,好不容易才把她弄下山來。
涼山在四川的西南部,與云南一江之隔。地勢崢嶸,深溝高壑。歷朝歷代,視涼山為畏途者眾。這里的描述,不點也不夸張。說實在話,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人,第一次來到這樣險惡的環(huán)境中,誰又能保證自己能輕松面對呢?阿克鳩射在寫到這樣細節(jié)的時候,看似隨意,實則精心。由此可見其寫作手法上的成熟運用。
在寫到這里的鄉(xiāng)黨委書記阿皮幾體時,他是這樣寫的:
……阿皮幾體個子瘦小,喜歡一邊吸煙一邊沉思。2006年調到支爾莫鄉(xiāng)后,在咆哮的美姑河畔,在阿土勒爾村牛覺社的花椒樹下,在阿土勒爾村村民俄的長江家的火塘邊,在布色來洛村的山頂大平臺上,多少次他將軍大衣一裹,蹲在那里吸煙,陷入沉思,就像一座云霧繚繞的山峰。誰知道他在想什么?
就像一座云霧繚繞的山峰。一下就把這個彝族漢子,這個在困難面前既臨危不懼、又沉著冷靜的基層干部刻畫得栩栩如生,讓人難忘。阿克鳩射是地道的涼山人,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工作雖在縣城,但那樣的縣城,也就是農(nóng)村的一個集鎮(zhèn)而己。他對農(nóng)村生活的細節(jié),把握得十分精致:
……橘黃色的火焰舔著鍋底,三鍋莊里煮著土豆,散發(fā)出熟悉的香味。山上的土豆確實好吃,不僅面,還帶著淡淡的甜味。阿皮幾體知道我好這一口,特地叮囑主人煮上一鍋。
這樣的細節(jié)比比皆是。涼山是一個獨特的地方,是一個神秘的地方,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吸引一代代有識之士的地方。信手拈來,很多民風民俗,都會讓你如飲甘露,如癡如醉。本書里還有相當一部分,寫的是當?shù)氐拿袼祝?/p>
阿土勒爾村里的每個人都認識帕查有格,而村里的那些小孩都特別喜歡他,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舅舅”(按照彝族風俗,受尊敬的人才可叫舅舅)。有一次,村民俄的長江家迎來了由鄉(xiāng)、村干部陪同調研的客人,俄的長江3歲的兒子在得知“舅舅”帕查有格和另外一些客人還在上山的路上后,便在門口攔住正要給客人開飯的爸爸說: “舅舅都還沒有到,要等他到了才能吃飯?!痹诤⒆又赡鄣男撵`深處,舅舅的分量很重很重。
涼山彝人的心目中,舅舅是親人中最為尊貴的人。涼山彝族民間廣泛流傳著許多尊舅重舅的諺語,如“杉樹無舅舅,杉板任人砍;竹子無舅舅,竹梢任人彎;杜鵑樹無舅舅,樹枝也要矮三節(jié)?!蓖ㄟ^生動形象的比喻,說明人若沒有舅舅,便失去了保護神,過著任人欺凌的艱難日子。舅舅強大了,自己就有依靠。舅舅有地位,自己也有臉有面。帕查有格是駐村第一書記。他們把帕查有格叫為舅舅,可見他在當?shù)厝诵哪恐械闹匾匚?。這樣一個細節(jié)的選取,勝過對帕查有格的萬千描述。
細節(jié)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人物細微復雜感情,點化人物關系,暗示人物身份、處境等最重要的方法。阿克鳩射深深懂得細節(jié)的重要性,用極精彩的筆墨,將事情的復雜性和人物的真善美和盤托出,使文章的描寫更加細膩,豐富。從本書里可以看出,多年來,他就多次走過這片山脈、這塊土地,他的汗水流在這里,他有愛與痛與這里緊緊相連,所以,他能駕輕就熟,能出這樣一本讓人刮目相看的好書,寫出這樣宏大而又有著細節(jié)之美的作品,其儲備之久、寫作之艱辛,就不言而喻了。在的“后記”里,他說道:“……這五年里,我把自己變成了‘懸崖村人,看到了‘懸崖村因為《新京報》和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報道而被社會廣泛關注,乃至引起習總書記和全國人民的關注;親歷了‘懸崖村村民在鄉(xiāng)村干部的帶領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修建起2556級鋼梯的過程;記錄了精準扶貧政策下,銀行、網(wǎng)絡、電力走進‘懸崖村的激動時刻;見證了‘懸崖村發(fā)展產(chǎn)業(yè)、脫貧致富、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歷程……”由此可見,阿克鳩射本身,就生活在真實而美好的細節(jié)里。他的若干細節(jié),匯成浩蕩的河流,集束為強大的藝術感染力,美酒一般,讓人迷醉。
曾經(jīng)見過阿克鳩射一面,那是在一次彝學研討會上。我從昭通趕往四川的腹心地帶昭覺,為期兩天的活動,讓我收獲不少,其中之一就是見到了阿克鳩射。昭覺是涼山的腹心,歷史文化積淀十分豐厚。作為宣傳部副部長的他忙前忙后,不得休息,但每個細節(jié)卻又處理得很好,參會者莫不贊嘆。此后,又在涼山的新聞和微信里見到他奔波的身影:拯救大熊貓,到一線采訪,領兒子看病,幫助父母種地,夜深人靜時看書寫作……從這些細節(jié)可以這看出,這位彝家男兒胸中之丘壑、不凡的抱負和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