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教學是一門有著很強實踐性和抽象性的學科,作為長期工作在教育戰(zhàn)線上的聲樂工作者來說,應該掌握聲樂的基本規(guī)律和科學原則,將自己的教學經驗更好地貫穿于整個教學中,使學生形成完整的一套學習方法和習慣。其中有幾點我覺得非常重要,本文就這幾點進行分析思考,希望能為聲樂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聲樂教學;思考;實踐原則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聲樂教學是一門獨特的、難琢磨的教學。教師只有通過語言講解、發(fā)聲示范、體態(tài)演示、視頻播放等教學手段來啟發(fā)學生才能獲得正確的聲樂概念。作為一名聲樂教育工作者,長期的聲樂教學實踐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在歌唱中一定要遵循歌唱的發(fā)聲規(guī)律,遵循歌唱藝術的一些基本原理。
一、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原則
在按照聲樂教學的統(tǒng)一原則下,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以及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方式,充分發(fā)揮每位同學的優(yōu)勢及學習主動性,使同學的特點及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在聲樂教學中,每位同學的嗓音條件參差不齊,樂感也不一樣,對不同的對象教學,應從每位同學的具體情況出發(fā)靈活變動,做到因材施教。假如用統(tǒng)一的模式,固定的教學方法手段未進行教學,就違背了科學的教育規(guī)律,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作為聲樂教師首先應該具有敏銳的聽覺,憑借專業(yè)的聽辨能力,才能確定學生發(fā)聲的正誤。還需要仔細分析學生的整個發(fā)聲細節(jié),從細節(jié)中尋找最合適的解決方法。其次,能夠準確地給學生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其不好的地方,對癥下藥。第三,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學習階段性及學習程度,針對學生的理解力不同給予不同的啟發(fā)。量力而行是教學的前提,每一個人階段,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一個新的歌唱水平,按其歌唱水平布置相應的作品是最合理的。第四,善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不同的歌唱方法,確定學生適合演唱那一種歌曲,適合選擇那一種唱法,做到“量體裁衣”。
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
從初期的訓練到技術成熟的過程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聲樂教學中,首先要建立牢固的發(fā)聲基礎,然后再擴展音域,提升技術,而不能盲目地要求學生達到某種程度,否則會毀壞學生嗓子。應該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教學,根據(jù)學生的程度來教導,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無論哪個聲部,首先應該從中聲區(qū)做練習,開始訓練。一般情況如下:男女高音從小字組a到小字2組e?;男女中音從小字組f到小字2組c?進行。在中聲區(qū)練習,對于器官不會有任何損傷的危險,然后再向高低兩方向發(fā)展?!把驖u進”的原則完全符合聲音發(fā)展,每一個人的聲音都需要“由淺入深”分成若干階段進行訓練,很勉強地演唱高音或低音,都會損傷歌唱器官,造成各種發(fā)聲上的問題。
發(fā)聲訓練應由簡到繁,從單一至多元,從連音練習、跳音練習再到音階快速練習、真假聲混聲等。氣息的練習也應從慢吸慢呼開始,再快吸快呼,由較短的樂句到稍長的樂句,逐漸打下基礎之后,才可以加大共鳴,擴展音域。
選擇歌曲和情感表達方面,也應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兩年,以美聲歌曲為基礎訓練,千萬不能操之過急,選擇的歌曲以中聲區(qū)為主,歌曲難度較小,歌曲旋律起伏不大,歌曲結構短小精練,歌詞通俗易懂,從各方面慢慢去積累和提升,先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再慢慢地挖掘自身的潛能。
三、技、藝結合的原則
在聲樂教學中,應該注意學生的演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整體藝術,技與藝缺一不可。掌握發(fā)聲技術是歌唱藝術不可缺少的基礎和前提,歌唱是聽覺藝術,如果沒有聲音技術,歌唱就無法欣賞,但如果思想上走入誤區(qū),片面地認為聲音技巧就是歌唱藝術的全部,或者演唱時炫耀技巧,沒有任何感情,也許能夠暫時成功,但要在藝術上真正成功是不可想象的。而具有藝術表現(xiàn)力和內在生命力的歌聲則不同,能夠非常內在地把高超的技術融于深刻的藝術表現(xiàn)中,使聽眾能夠完全沉浸在歌唱中,得到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悅。
關于技術和藝術,我們應有這樣的認識,藝術對于聲樂教學至關重要,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文化和音樂素養(yǎng),才可能有好的技術順利實現(xiàn),藝術和技術是不能孤立的,它們應該是一對孿生兄弟,應有機地存在于聲樂教學過程的始終,過分強調某一方面,都會使聲樂教學缺失意義。
四、動、靜相結合的原則
在聲樂教學中,我認為,第一步是引導學生靜下心來動腦,用心去分析作品、感受作品,領悟其內涵。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1)拿到一首作品時,先要讓學生了解作品中歌詞反映的生活及人物思想感情、故事情節(jié),事物的個性、內涵。
(2)了解作品的旋律走向、線條,調式、曲式結構,歌曲的演唱風格、曲風。
(3)對歌曲有初步的整體感受、感知、理解后,用文字或者符號把作品中的速度、力度、語言、分句等標出來,便于演唱。
(4)靜靜地反復聆聽視頻、音頻、演出等。
在聲樂教學中,第二步就是引導學生動口,動起肢體,全身心地投入演唱,也就是人們說的實踐過程。具體表現(xiàn)為:
①先自己小聲、輕聲吟讀歌詞,再大聲有感情朗讀歌詞,注意普通話、語氣等。
②熟悉旋律邊彈邊唱,注意音準、節(jié)奏、音色等。
③填詞。邊彈邊唱,注意發(fā)聲、語言、分句等。
④有感情地帶表演歌唱。
⑤唱給任課老師聽,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⑥上舞臺表演(要錄音、錄像),唱和表演結合,然后唱給同學觀眾聽,反饋意見,進行改進,再演唱。
⑦最后鼓勵多參加演出、比賽等,鍛煉自己的實踐綜合能力,要錄視頻回來總結。
動靜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們的有機結合能夠相互推動、相互影響、相互補充。靜是理論,讓動少走彎路,找到捷徑、提高效率;動是實踐,讓靜得到檢驗、得到反饋。我們必須堅持動靜結合的教學基本原則,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和舞臺表現(xiàn)能力,為將來更快地融入社會作準備。
五、結語
聲樂教學是一門藝術,它的過程是極其復雜和艱難的。
聲樂教學在高校音樂專業(yè)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所以,本文就聲樂教學中的幾點實踐原則展開思考,主要目的就是把最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介紹給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演唱能力,盡快適應未來的教育事業(yè),為國家和聲樂教學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金鐵霖.金鐵霖聲樂教學文集[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8.
[2]張迎芬.談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J].大舞臺,2010.
[3]韓德森.聲樂教學法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萬恪.聲樂教學中情與聲的關系[J].人民音樂,1984.
[5]梁姚姚.聲樂學生演唱能力多文化培養(yǎng)與實踐[J].音樂創(chuàng)作,2014.
作者簡介:李智(1971—),男,漢族,貴州遵義人,本科,遵義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聲樂及音樂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