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玉霞
【摘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找準切入點,適時地、恰當地運用各種思維導圖,可以使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有效地整合?,F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教師必須得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聯(lián)想能力以及記憶能力,以此來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而思維導圖的應用則能有效地滿足這一點。思維導圖屬于一種可視化的網絡語言,其不僅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大腦技能,并且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想象力以及記憶力。因此,加強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也是十分的有必要。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思維導圖是一種簡單、可幫助學生快速記憶的思維模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知識的地圖與結構,繼而拓展思維能力,更好地對內容進行梳理與分解,在簡化學習內容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借助思維導圖這一教學工具,讓學生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并將其應用于文本閱讀、詩歌講解及作文寫作中,幫助學生搭建清晰的知識框架與體系,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教學效率。
一、認識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頭腦基金會的總裁東尼·博贊于20世紀60年代創(chuàng)建的。它最開始是一種將放射性的思維,創(chuàng)作成具體的筆記的一種方法。隨著不斷的發(fā)展,思維導圖逐步演變?yōu)橐环N將思維形象具體表現為文字和圖像的工具。人的思想是發(fā)散的、放射性的,像一個充滿了無數節(jié)點的無限延展的網,大腦中的思維、記憶,如音樂、美術、文化、語言、學術、旅游、交友等所有的腦部所想是這張網上的一個個節(jié)點,而每個節(jié)點又不斷地向外擴散,以此構成我們頭腦里的所想。思維導圖為這張網繪制了一張圖文并茂的生動地圖,是開啟我們思維和邏輯方式大門的一串鑰匙。
二、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也稱為心智圖,人們使用思維導圖,就是充分把圖畫和文本結合起來,利用圖文并重的優(yōu)勢加強記憶。使用思維導圖前需要先確定主題中心詞 ,然后把與主題中心詞有關系的因素,用互相隸屬但不同的彩色層級圖表現出來,使主題中心詞與具體的圖像、各種色彩等建立起記憶鏈接,加強學生的記憶 。
三、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最終還是要教給學生自己學習語文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學生需要學會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行總結歸納出獲取知識的方法,以加強和提高 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必定是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要懂得把生活經驗與課本里的知識結合起來,建立起適合自己,有利于自己學習的認知體系和表達方式。所以,現代語文教學已經從傳統(tǒng)的教學那種強調記憶背誦、強調模仿、強調知識的復述,轉向以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為導向的主動學習,主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學習方式。平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找準切入點,巧用思維導圖,能有效地幫助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也能充分地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能力,達到樂學愛教雙贏的目標。
四、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一)方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識字教學不僅是閱讀和寫作的根基,同時還是小學語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學生受到年齡、漢字本身特點的制約,小學生的識字進度緩慢而艱難。而識字進度的緩慢又影響更好地落實語文新課標的諸多要求及真正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如何讓學生在教學中主動地認識更多的漢字,提高識字量。作為語文教師,應巧妙利用小學生愛玩游戲的年齡特點,設計出充滿趣味的思維導圖識字練習,引導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完成識字任務,拓展識字,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樂于識字,以便增強識字教學效果。
在教學《鯨》這課的生字時,其中有個“肺”字,學生特別容易寫錯,于是老師就想辦法在網上查閱了關于“肉月旁”的相關資料,利用“思維結構圖”展示了“肉”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的演變,讓學生知道“肺”字的偏旁“月”表示的是肉,跟身體的器官有關,在這里是“肉月旁”。接著讓學生寫出其他關于“肉月旁”的一些字,學生開動腦筋,發(fā)散思維,寫出了很多“肉月旁”的字。這么一來,學生就牢牢地記住了“肺 ”字,并且能很好地理解“肉月旁”的意思。
如果說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的有效工具,那么正確認識每一個漢字是學習漢字文化的起點,也是學生未來學會閱讀、學會寫作的基礎。一個人識字量的多少、識字速度的快慢,直接關系到這個人將來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識字教學既是未來學習的基礎,也是未來學習的重點。一線教師要學會經常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建識字學習的組織形式。
(二)變形思考,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立體性
作文是學生書面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也是難度最大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同時又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語文素養(yǎng)的主要手段。從一個學生表現出來的寫作能力的高低,可以判斷這個學生是否學會了較好地運用語文知識,是否具備語文素質。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上寫作課常常把學生關在教室,讓學生苦思冥想、閉門造車,在這種與世隔絕、脫離生活實踐的封閉式環(huán)境進行作文訓練。小學生作文的素材應該來源于生活環(huán)境、來源于學習環(huán)境??墒切W生在寫作文時,因為平時沒有用心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不少學生對身邊的事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更談不上把它記下來?,F在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大部分是假話連篇、東拼西湊,完全不是自己的想法,違背了作文的本意“我手寫我心”,也禁錮了學生那顆富有想象力的大腦,學生的作文也因為缺乏生活之水的灌溉,枯燥乏味、蒼白無力,毫無生趣可言。而對于學生來說,寫作時常常不知道寫些什么,不知道從何下筆,對作文“談虎色變”,形成一種對作文的畏懼心理。
在學習運用思維導圖后,教師嘗試著讓學生在寫作前先運用思維導圖來理清自己的寫作思路。如寫《童年趣事》這個單元的習作時,教師讓學生先找出自己本次習作的中心詞,再請他們圍繞中心詞思考準備寫哪些方面,一邊想一邊畫,讓自己的寫作思路立體化,學生看著繪制好的寫作思路思維導圖,對自己的文章思路一目了然,文章的材料安排也了如指掌,寫起文章來得心應手,個個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就連平時一些寫作“苦難戶”也能寫幾百字出來。思維導圖帶給學生寫作的好處遠遠超出了教師的想象。
五、結語
總之,恰當地運用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就像是一棵放射性的“知識樹”,可以非常形象地體現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和序列性,幫助學生掌握整理語文各類知識,幫助學生建立全面的知識體系。在語文教學中找準切入點,善用各種思維導圖,會事半功倍。這樣既能有效地幫助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又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達到師生愛教樂學的效果。在未來的教學之路上,我們將繼續(xù)探究,合理利用思維導圖,使孩子們養(yǎng)成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整理的習慣,建立各自的知識體系,真正提高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升美.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2018(24).
[2]陳宏保.基于思維導圖的語文教學探索[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