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教師提出問題的積極回答是提高自身交流與表達能力的關鍵?,F(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著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興趣不高、參與度低的問題,因而需要對教師有效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水平進行深入的研究,進而真正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回答問題;有效;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注重學生交流與表達的能力,語文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水平上。可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兩個問題:一是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興趣不高,回答時像擠牙膏似的,你問一句,他說一句,導致教學進度慢,教學任務完不成。二是優(yōu)生反應快,舉手也快,后進生思考慢,不愿意舉手,只想被動聽優(yōu)生的回答,坐享其成,久而久之喪失自主思考的積極性。那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提高他們回答問題的水平?筆者將談談自己在平時教學實踐中幾點策略。
一、充分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
在教學實踐中,經常發(fā)現(xiàn)幾個優(yōu)生掌控著課堂的話語權,大多數(shù)同學都是被動聽的狀態(tài),因此要給所有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這里并不是只思考教師問題答案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理解老師問題的時間,問題是什么都一知半解,思考問題的答案便無從談起。如我在教學《半截蠟燭》這一課,講到大兒子杰克借蠟燭生火失敗后,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著等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坐待是什么意思?”學生都能回答出來,就是坐著等待的意思。我順勢又問:“他在坐著等什么?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話音剛落,一些學生便脫口而出:“他在等待死亡?!边@些學生就沒有完全理解我的問題,導致思考簡單,答案膚淺。如果學生真的認真思考我的問題,關注到“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這句話,那么就不難發(fā)現(xiàn),杰克坐著等其實是在等待更好的機會,拿走蠟燭,從而體會出杰克面臨危險時沉著、冷靜、從容的品質。所以,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不要急于讓學生回答,更不要在平時教學中默許他們搶答的習慣,應該將問題說清楚,讓所有學生都沉默下來思考。這樣給了所有學生平等思考、平等回答問題的機會,既避免了反應快的學生干擾其他人的思考,同時也不讓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產生依賴思想。
二、訓練學生回答問題的方法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時常發(fā)現(xiàn)教案設計得很好,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但教學進度卻慢,任務總是完不成。起初我將原因歸為學生思考能力差,回答得不好,所以我總是引導,再請兩個學生回答,有時干脆自己重復答案,以期所有學生都知道標準答案是什么。可是學生真正獨立思考、感悟的能力卻沒有提高。如何讓學生化繁為簡地回答問題,提高交流速度呢?對學生進行回答問題方法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師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學生思考出優(yōu)質答案的前提。語文書課后練習中經常會隱藏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如我在教學《盧溝橋烽火》一課時,編者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讀一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帶點詞語的感情色彩。句1: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黯淡,萬籟俱寂。一支全副武裝的日本軍隊,偷偷地向盧溝橋摸來。句2:當天晚上,大刀隊員們手握大刀,腰佩手雷彈,又悄悄地向盧溝橋進發(fā)。根據這題,我在講到大刀隊員們偷襲日本侵略者的時候,出示這兩個句子,提出問題:同是偷襲,你發(fā)現(xiàn)作者對日本侵略者和大刀隊員們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同學們通過朗讀、思考發(fā)現(xiàn)了作者對日本侵略者卑鄙行徑的鄙視,對大刀隊員們足智多謀、英勇善戰(zhàn)的贊許。由此可見,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往往能讓學生快速找尋回答問題的路徑??墒且膊⒉皇墙處焼柕煤?,學生就答得好,有時好的設計沒有得到學生好的回應。其次,要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對問題的思考和回答中來。目前合作學習中非常受歡迎的一種全員參與的方式叫抽號,即每個小組的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編號(如1—4號),他們在組內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并形成統(tǒng)一意見。教師看討論基本結束時隨機報出一個號碼,要求是這個號碼的學生舉手,教師從中選擇學生發(fā)言。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平等回答問題的機會,即使抽到學習困難最大的學生,他也能得到回答的機會,并得到老師的夸獎,從而自信心受到鼓舞。最后,教師還應給學生提供合適的幫助策略。主要指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仔細傾聽,敏銳捕捉到學生語言不清楚、不完整、不簡潔的地方,及時給予幫助。如在概括《半截蠟燭》一課主要內容時,學生能抓住時間、地點、人物基本概括出主要內容,但在概括主要人物時,學生說“法國有一個家庭婦女,人稱伯諾德夫人”,這是文中原句,學生用此句概括,不夠簡潔,我及時引導:“概括需要簡潔,能不能把這兩句變?yōu)橐痪??”學生經過思考,說:“法國有一個叫伯諾德夫人家庭婦女?!苯又鴮W生繼續(xù)概括:“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想出了各種辦法保護半截蠟燭?!闭Z言雖然簡潔,但沒有說清楚,我提示學生:“他們一家三口究竟想出了哪些方法呢?”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很快說清了主要內容。所以,教師在學生口語表達不清晰、不完整、不夠簡潔的情況下提供幫助,將學生的回答引到更規(guī)范、更高的認知層面上去,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不斷發(fā)展。
三、適當降低問題提出的難度
新課改倡導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尤其要關注后進生。這些學生往往坐在教室的后面和兩側,他們習慣沉默聽課,不愿與別人交流,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他們,讓他們始終處于教師心中的“目標區(qū)”,并且降低回答問題的難度。
方法1:重復。教師可以適時地讓這些學生重復前面學生的回答,對別人是重復,對他是鼓勵,同時也增強了他當眾表達的勇氣。
方法2:評價。教師可以在一個學生發(fā)言后,讓后進生評價??梢詫首x的效果評價,如:“你覺得他讀得好不好?”“好?!?? “好在哪?”“說說你的看法?!币部梢詫ν瑢W見解的評價,如“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么?”看似緊逼,其實教師是有意讓他們參與到交流中來,給他們更多訓練的機會。
方法3:續(xù)說。教師可以采取把一次機會分成兩次的辦法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例如,我在教學《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這篇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課文描寫的幾個畫面,剛開始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將“八路軍救了兩個失去父母的日本小姑娘”概括為“救出孤女”四個字,然后請一個優(yōu)生概括第二個畫面為“照料孤女”,板書在黑板上,接著我畫了兩個橫線,請兩個后進生上來填寫,最終他們都順利寫出了“送回孤女”“孤女謝恩”這樣的小標題。雖然這樣做花費的時間較多,但是和孩子的成長相比,卻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充分采取各種方法來幫助學生學會回答問題,提高學生言語表達的自信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真正學會表達,樂于表達,從而提升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郭應曾.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2]張玉彬.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胡凱玲,女,1989年生,漢,江蘇徐州人,本科,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