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楊
摘 要:伴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教育行業(yè)也迎來很大的變革,信息技術成為廣大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的好幫手。大數據可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在眾多的信息中,分析其中蘊含的對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的資源,提高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從小學數學教學的角度,闡述大數據背景下的教學形式,并著重從"互聯網+"方面探索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大數據;小學數學;教學模式
一、大數據的內涵及特征
(一)大數據的科學內涵。大數據是網絡信息化時代的產物,其概念最早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耶提出,又稱為巨量資料。與傳統(tǒng)數據的靜態(tài)化不同,大數據呈現出動態(tài)化特征,運用高決策力、高洞察力、高優(yōu)化能力的云計算、分布式處理技術、存儲技術和感知技術,對多樣化數據資料進行收集、管理、處理。
(二)大數據的基本特征。量大:全國有超過40億的網絡用戶,他們都是信息數據的輸入者,也是傳播者和接受者,這些信息以網絡為依托,形成一個龐大的巨量資料庫。
高速:科學技術更迭速度很快,尤其是網絡技術的更新,從3G到4G再到5G,網絡信息的高速傳播使信息的搜索更加快速、便捷。
多樣:信息的生產者是人類,人類的多樣性和情感性,使網絡文化資源具有很強的多樣性。
做為基礎學科之一,數學的世界豐富多彩,包含著很多體系,涉及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等,在信息數據的大背景下,數字化平臺為小學數學教育搭建起了更好的平臺。
二、大數據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一)利用大數據背景下優(yōu)質的數字資源,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幫助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掌握一些數學公式和圖表,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特點和內在規(guī)律,打造一個數字化、科學化的數學課堂,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例如:大數據分析得到很多低年級學生在哪些知識點上常出現的什么嚴格錯誤,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有分析顯示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規(guī)律和運用尤其是乘法的學習和運算中,是學生愛出問題的知識點。在二年級第二冊"二、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制作"知識串聯圖",鏈接"看魔術--乘法初步認識"(1)、"看雜技"學習表內乘法(2)、蓓蓓學藝--表內乘法(3)乘法的知識結構。了解在以前的學習和培訓中學生經常在什么問題類型上犯錯誤,要求學生復習乘法知識,重新練習出錯的問題。
隨后,在大數據的幫助下,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對"兩位數或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學習中,從本質上幫助學生復習乘法知識,探索乘法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形成完整的知識鏈,逐步克服重難點知識。同樣,對于加減除法的學習,我們也可以利用大數據來總結相關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鏈,實現知識的數據化和網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大數據調控學習進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大數據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學。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大數據將跟蹤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問題提示他們獨立進入下一個學習階段。在教師教學方面,在大數據支持的課堂上,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隨時掌握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以便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對于年輕教師來說,這也是一種在短時間內積累的"經驗"。
例如,在一場有16支球隊參加的比賽中,通過單場淘汰制來決出最后的一支冠軍球隊,需要進行多少場比賽?通過大數據統(tǒng)計,學生會使用三種方式解答這個問題:a.直接給出答案15;b.8+4+2+1=15;c給出算式和解題思路,球隊每兩支進行比賽,然后淘汰掉一支,再輪番進行這樣的淘汰,產生8強,4強,再分兩場進入決賽,最后產生一個冠軍。這樣計算就是8+4+2+1=15場比賽。
由此可見,大數據對三類學生的解決方案進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提問方式,以便于教師發(fā)現學生的問題。對于給出(1)和(2)答案的學生,他們只關注結果,忽視了問題解決的思路,容易出現漏洞,不利于對重要知識點的深入理解。對于給出答案的學生,他們有效地利用了大數據,找到了一種合適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他們的能力。因此,熟練運用大數據平臺跟蹤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策略。
(三)基于大數據的學生過程性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許多教師會把普通成績納入學生的最終評價,但無論這種普通成績是否客觀,其本質都沒有回避一刀切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建立數據庫,對學生的作業(yè)和實驗成績進行評分,匯總到數據庫中,自動計算過程評價和總結評價。好學生不是管理好,而是夸大其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教師應注意用生動生動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要注意鼓勵和表揚學生,盡量少批評學生。這將大大增強學生對數學教師的親密感和信任感,同時也將更大。激發(fā)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結語
大數據時代使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發(fā)生改變,使學習從樣本學習到全息學習,再到個性化學習。隨著移動學習工具的普及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讓我們更好地預見學習的未來與學生的發(fā)展,讓教師的教學"看"得更深,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彭清林."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甘肅教育,2018(24):113.""
[2]陳琳,陳耀華,張虹,趙苗苗.教育信息化走向智慧教育論[J].現代教育技術.2015(12)
[3]邱東.大數據時代對統(tǒng)計學的挑戰(zhàn)[J].統(tǒng)計研究.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