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欣
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機組成部分之一的思維品質,是指一些與英語學習緊密相關的思維品質(程曉堂、趙思奇2016)?!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 年版)》對思維品質定義如下:思維品質是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所表現(xiàn)的能力和水平,體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心智特征(教育部2018)。其中,思維的邏輯性主要表現(xiàn)為思維的規(guī)則和規(guī)律,具體涉及觀察、比較、分析、推斷、歸納與概念建構等學習行為或活動;思維的批判性在于質疑、求證的態(tài)度和行為,通過正確的途徑,求證事物的真假;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側重于求異、求新,不墨守成規(guī),敢于想象,善于改變,推陳出新(夏谷鳴2017)。
英語閱讀教學對于幫助學生了解英語思維方式、養(yǎng)成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大有益處,更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抓手。王薔指出:外語閱讀教學要以文本為載體,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值得一提的是,就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而言,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日益受到廣泛的重視。世界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在“素養(yǎng)的界定與遴選”(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Theoretical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DeSeCo)項目中指出,核心素養(yǎng)著力要解決的是提高學生面對復雜情境的問題解決能力,使之能夠適應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和復雜多變的未來社會(姜宇、辛濤,等2016)。此外,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均將“解決問題能力”作為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能力之一(林崇德2016)。
綜上所述,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解讀和闡釋文本,把抽象的問題與真實的情境結合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真實問題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本堂課旨在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而言,在本堂閱讀課中,學生以牛津廣州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Module 1 Unit 2 Body language Reading 為載體,學習與肢體語言相關的語言知識,通過回答問題分析不同的肢體語言所產生的不同效果,了解肢體語言在日常交際中的重要作用,進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所學內容討論、評價課上同學的肢體語言并提出改進建議。
王薔強調,“教師應該從what(主題意義、主要內容)、why(作者意圖)及how(語言修辭、文本結構)三個維度解讀文本”。
【What】本堂課教學文本的主題是“肢體語言”,體裁是記敘文。文章講述了以下故事:在旅行社兼職的兩位學生黛比(Debbie)與西蒙(Simon)不同的肢體語言給顧客留下了不同印象,西蒙發(fā)現(xiàn)顧客總是找黛比幫忙而自己卻不知道原因;在Mr.Yang 幫助西蒙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議之后,西蒙開始改進自己的肢體語言。
【How】文本類型是記敘文。文章是以時間順序展開的。重點詞匯主要涉及肢體語言、交際、印象,如 body language,gesture,expression,appearance,message,communication,bored,sit up,hold,make a good impression on 等。
對話類文本以直接引語為主。
【Why】學生通過本篇文章的學習,可以了解肢體語言及其在日常交際中的重要作用。
學生的英語基礎一般,經過初中一年半的學習,已基本具備在閱讀中獲取細節(jié)信息的能力,部分學生能用英語表達觀點,但是多數(shù)學生在理解和整合知識、邏輯分析論證及批判性評價方面的能力比較欠缺。此外,雖然學生對肢體語言有一定的了解,但所掌握的知識不系統(tǒng)或不全面。
基于對文本的解讀和學情的分析,教師認為,文本的語言和表層內容對學生來說難度適宜,但學生在評價同學課堂上不恰當?shù)闹w語言并提出改進建議方面尚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在思維品質培養(yǎng)、話題語言方面作充分的鋪墊。因此,教師制訂以下教學目標。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學生能夠:
1.識記和運用“肢體語言”話題詞匯,如body language,gesture,expression,appearance,message,communication,bored,look down,sit up,hold up,make a good impression 等;
2.理解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順序;
3.概括、分析、比較黛比與西蒙的肢體語言的不同并總結由此產生的結果;
4.了解肢體語言及其在日常交際中的重要作用并評價同學課堂上的肢體語言。
1.教學重點:學生通過閱讀,獲取有關黛比與西蒙肢體語言的事實性信息;在此基礎上概括、分析、對比、評價不同的肢體語言及其結果。
2.教學難點:學生相關語言知識不足,不能流利表達自己的見解;思維品質的邏輯性和創(chuàng)新性需要教師逐步引導和培養(yǎng)。
Step 1:Warming-up
上課伊始,教師播放Mr. Bean(《憨豆先生》)視頻短片,讓學生觀看。一分半鐘的視頻向學生呈現(xiàn)了憨豆先生在高級餐廳用肢體語言與服務員交流的滑稽場面。
【設計說明】視頻內容詼諧有趣。教師通過播放視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入話題body language。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夠深刻感受到動作和表情傳達出的幽默感。
Step 2:Warming-up
首先,探討肢體語言的內涵及作用。在此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總結:
Body language includes postures,gestures,facial expressions,eye movement and so on.
Body language helps us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Proper body language can help us make a good impression on others.
學生認讀和理解communication,message,make a good impression on 等詞匯。
然后,教師通過PPT 展示4 張圖片(見圖1),向學生介紹圖中肢體語言的英語表述并提問:“Which person gives you a good impression?”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認讀和理解sigh,look down,bored,smile,sit up,hold up 和make a good impression等。
圖1
緊接著,教師呈現(xiàn)兩張人物圖片(其中一人衣著邋遢,面容倦怠,另一人衣著整潔,精神煥發(fā)),并提 問:“What else can help us make a good impression on others?”然后總結:“Our appearance and the way we dress will make a good impression or bad impression on others.These are also a part of our body language.”學生認讀和理解單詞appearance,well-dressed。
【設計說明】通過圖片引導學生思考肢體語言的內涵與作用,關注不同的肢體語言給人留下的不同印象。同時,學生認讀和理解核心詞匯。教師在引導學生溫故知新的這一過程中,既能幫助學生整合碎片化的語言知識,為后續(xù)的閱讀掃清詞匯障礙,又能增強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Step 3:Prediction
在圍繞文本話題,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從標題、引言、插圖和最后兩段入手,推測文體及文本內容。
【設計說明】學生根據(jù)標題、引言、插圖和最后兩段,對文體及文本內容進行有效的預測。預測能夠使學生對文本內容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可以更有效地引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從而有利于學生在進入文本閱讀時迅速對預測內容作出確認或排除。同時,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快速閱讀時所應關注的關鍵點,如解讀閱讀文章的標題、引言、插圖等,讓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運用有效的閱讀策略快速找出正確答案,在體驗閱讀過程真實性的基礎上再次提煉文本框架,為后續(xù)的信息處理作好準備。
Step 4:While-reading
在學生根據(jù)插圖回答“Debbie,the girl,looks friendlier.”之后,教師提問:“Why do you think so?”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文本,從文本中找出事實性信息支撐自己的觀點。這有助于發(fā)展他們的批判性思維。事實上,實施批判性閱讀教學,抓好讀中階段是關鍵(貴麗萍、黃建英,等2018)。在本堂課中,讀中階段由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組成: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在第一次閱讀中,教師讓學生通過自上而下的閱讀,關注文本的脈絡發(fā)展,理清行文的時間邏輯(見圖2)。
圖2
【設計說明】從認知規(guī)律考慮,理解故事結構是學生進行故事性閱讀的第一步。讓學生對文本有總體的了解之后,將文本中的自然段根據(jù)故事類體裁的特點劃分為起因、經過和結果三個部分,有利于學生在之后的尋讀中定位、捕捉信息。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在第二次閱讀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段閱讀。在本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回答問題、梳理語篇知識,概括、分析、比較、評價等一系列思維活動,構建結構化知識。根據(jù)布盧姆目標分類法,閱讀問題分為展示型、參閱型和評估型三大類(梁美珍2011)。其中,展示型問題旨在檢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識記或理解。這類問題的答案,學生憑表層理解或快速查找就可以得到。就參閱型問題而言,學生需要對信息進行概括、分析、比較、推理和總結之后才能得出結論,也就是說,學生在理解并獲取事實性信息后,需要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并拓展內涵。評估型問題涉及的是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評價、拓展和運用。三類問題的設計應由淺入深,遵循有梯度、有連貫性的原則。此外,它們之間要有邏輯關系且與文本內容聯(lián)系緊密。
學生閱讀全文,回答2 個展示型問題、2 個參閱型問題及1 個評估型問題,理解從西蒙不知道顧客為什么總是不找他的原因到在Mr.Yang 的幫助下西蒙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主動改進肢體語言這一故事情節(jié),了解肢體語言及其在日常交際中的重要作用。同時,目標語body language,gesture,expression,appearance,message,communication,look down,sit up,hold up,make a good impression 等隱含在5 個問題的答案中。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無意識地識記、運用新詞匯。
Q1:What is the matter with Simon?
Q2:Who helped him find out the reasons?
Q3:Why do people always go to Debbie for help?
Q4:How did Simon improve his body language?
Q5: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nding? If you are the writer,how will you end the story?
【設計說明】通過尋讀獲取信息來回答上述5個問題,學生進一步理解以時間為主線的文本內容與架構。與此同時,通過提取、概括信息比較黛比與西蒙肢體語言的不同及效果,學生可以驗證讀前的預測。這既有助于學生學習得體的肢體語言,增強思維的邏輯性,為輸出環(huán)節(jié)“評價肢體語言并提出建議”奠定思維基礎,又可以引出目標語,有利于學生在新“情景”中發(fā)展語言能力及思維的批判性與創(chuàng)造性,為表達個人觀點奠定基礎。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
在第三次閱讀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回歸課本,結合圖3 完成課文復述。
圖3
【設計說明】通過復述,學生再次回歸文本,對重要細節(jié)進行提煉、總結和歸納。該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學生整合文本信息、發(fā)展邏輯思維。
Step 5:Post-reading
學生在借鑒、學習恰當肢體語言的基礎上,反思、評價同學的肢體語言,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提出改進肢體語言的建議(見圖4)。在這一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在文本解讀之后,把抽象的問題與真實的情境結合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真實問題的機會,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圖4
【設計說明】杜威認為,反思或者反思性思維是“對某個問題進行反復的、認真的、不斷的深思”“既包括引起思維的疑惑問題和心智上的困難等狀態(tài),又包括探究的活動和解決疑惑的實際方法”(劉小英2009)。讓學生反思與評價,主動地、批判性地思考同學在肢體語言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有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
在匯報階段,考慮到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教師搭建了語言支架,鼓勵學生積極使用新學詞匯。學生在討論和回答問題時既能鞏固復習目標語,又能遷移新知識。
Step 6:Homework
(1)完成牛津廣州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第27 頁Reading B,C 的練習。
(2)根據(jù)小組交流的內容,將自己的肢體語言與某位同學的肢體語言進行比較,并準備口頭匯報。
【設計說明】第一項作業(yè)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進一步拓展思路,學習新詞匯。第二項作業(yè)的目的是讓學生再次將抽象的問題與真實的情境相結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真實問題。同時,學生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用書面語表達出來,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語言能力,還有利于培養(yǎng)思維品質(劉桂章2017)。
課后,筆者對本堂課的教學總結和反思如下:
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應貫穿整個教學。閱讀課堂教學設計應“使學生通過獲取與梳理、概括和整合、實踐與內化、分析與評價、遷移與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學習交流活動,解讀、闡釋和評判語篇意義,有效表達個人觀點、情感態(tài)度,發(fā)展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教育部2018)。在本堂閱讀課中,教師以教材文本為依托,補充閱讀為延伸,從引導學生對比、分析黛比和西蒙的肢體語言,探究不同的肢體語言及其結果到運用所學內容反思、評價同學和自己的肢體語言,并就不當?shù)闹w語言提出改進建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落到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上,達到了“學以啟迪,學以致用”的教育目標。學生能夠在本堂閱讀課中提升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
恰當選用資源,合理補充學習素材,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王薔(2017)指出,閱讀課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適當開發(fā)和利用課外資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本課的視頻為課外資源,內容貼近話題,也貼近學生生活。恰當?shù)拈喿x材料和視頻內容的補充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銜接和深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堂課也存在不足之處。首先,本堂課所提出的問題比較多,對學生來說有較大的挑戰(zhàn)性,學生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其次,在最后的討論環(huán)節(jié),缺乏及時的教學評價與反饋。
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抓手。教師應基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背景知識,根據(jù)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設計教學。此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內容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發(fā)展思維品質,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