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顏
摘要:小學生是社會的重點培育對象,他們正處于初步認識社會的年齡,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從而使學生獲得正確的信息,為實現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教師要巧用生活資源,完善學生的學習過程,結合學生實際的要求,豐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內容。本文目的在于借助生活資源構建道德與法治課堂,對整合生活資源進行進一步探討,希望可以對他人提供有效性參考。
關鍵詞 生活資源 小學道德法治課堂 構建策略
生活就是教育,從生活中汲取經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小學生要從小培養(yǎng)道德觀,法治觀,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課程資源,積累資源,提高自己在法治學習方面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利用自主探索法治學習,并將學習到的法律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俗話說得好,一切從娃娃抓起,教師一定要從小教育學生學習法制理念,在學生心里先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再運用生活資源提高學生多方面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對道德法治學習的興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1借助生活資源,營造教學氛圍
法治社會必然是法治學校,法治學校必然有法治學習,讓法治走進小學課堂,深入小學教學是構建道德法治課堂的重要內容。道德與法律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借助生活資源的輔助作用設置教學情境,使法治學習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利用生活資源,學生可以真實地走進法治課堂,拉近學生與法治學習的距離,親身體驗法治課堂離不開我們的生活,體會法治學習不一樣的教學色彩。
比如,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可愛的動物》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老師帶了好多可愛的動物來和同學們一起上課,你們喜歡嗎?然后一邊出示動物朋友一邊說出名字,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營造了愉悅的課堂氣氛。再問學生你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為什么?充分調動學生挖掘已有的生活資源,激發(fā)表達的主動性。接著教師把《我和小蜻蜓》的繪本故事通過學生的現場演說來展示,一下子把學生拉近到他們的現實生活,讓學生設身處地體會小蜻蜓的心情,現場放飛小蜻蜓,更讓學生清楚明白正確的對待小蜻蜓的方法,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把生活引進課堂中再現的目的,教師再設計“你養(yǎng)過動物嗎?你和家人是怎樣對待動物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交流分享,學習生活中更多與動物相處的正確方法,知道怎樣與動物和諧相處,學會善待動物、保護動物的方法。這樣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發(fā)揮自主學習性,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2巧用生活資源進行反饋訓練,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道德與法治課堂是一門應用科學,他和我們的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要想學好知識,就必須有一定的反饋訓練,通過反饋訓練,對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所學習的知識起到一個鞏固的作用,加強知識點的記憶,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思維轉換能力,提升實際應用中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反饋訓練中,要有目標。有目的的進行練習,注意反饋學習的“度”,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比如,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小學法治教材都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其中二年級教材中有一個課題是“團團圓圓過中秋”,教學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了解中秋節(jié)的來歷與習俗,知道中秋節(jié)的時候要和家人一起團聚,一起吃月餅等知識點。教師在備案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利用動漫效果將月餅的制作過程投在屏幕上供學生學習,打開準備好的課件,課件背景最好是溫馨的,顏色以暖色調為主,營造溫暖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同伴共同慶祝佳節(jié)的快樂。等動漫效果演練完,學生也對中秋節(jié)有了一定的熟悉,了解中秋節(jié)的背景和來歷,此時,教師趁熱打鐵提出問題:中秋節(jié)具有什么意義呢?,能否想到關于中秋節(jié)的詩詞呢?關于秋天的節(jié)日還有那些呢?等等這些反饋問題,除了教師教授的知識,要從其他方面引導學生學習,開發(fā)學生思維,從多方面進行教學,利用反饋信息,更好的了解學生學習知識的進度,了解學生學習上出現的問題,以便及時解決,最終實現道德法治教學的目的。
3利用生活資源發(fā)現規(guī)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學習中有規(guī)律可循,可以減少了學生學習的壓力,遵循規(guī)律,做到舉一反三,這就是學習中遵循規(guī)律的意義。新課標下的教學方式對小學生的道德法治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教學中,必須借助多種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機會,為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通過對學生進行道德法治課堂的教學,體驗不同的思想教育方式,增強學生對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視。而且,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生學習階段著重培養(yǎng)的能力,要切實抓好教學機會,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全面發(fā)展。
比如,在學習“假期有收獲”這篇教材時,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假期小結,然后引導學生回顧假期生活,體驗假期生活帶來的快樂,最后通過學生發(fā)言結束這堂課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假期嗎?假期里你們都做什么了?其中,有一個學生說,在假期里,我?guī)蛬寢尫N了一棵小樹,而且從中我發(fā)現自己動手的樂趣。學生繼續(xù)說道,剛開始我不愿意幫忙,覺得種樹是很麻煩的事情,會耽誤我玩耍的時間,結果媽媽一臉無奈說,咱們一起去看看花園里的大樹吧,這是第一次近距離觀察樹,在觀察的同時,媽媽說,樹不是一開始就是這么茁壯的,它有它生長的規(guī)律,要勤澆水,勤施肥,每天都要細心呵護,就像你一樣,呵護才能健康成長,才能成長為一顆為人們遮風擋雨,遮陰避涼的大樹。這時媽媽問,你還愿意和我種植小樹嗎,我開心地說,當然了,于是,我親手栽下樹苗,小心翼翼地將它種植在家門口,還在媽媽的指導下完成了施肥和澆水的步驟,就這樣,完成了小樹的種植。通過這件事,我想我們應該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要去觀察身邊的事物,也許不經意間會有驚喜發(fā)生,就像我,我收獲了很多道理,知道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精心呵護的,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而且自己動手實踐,會體驗不一樣的樂趣,還能夠豐富自己的假期生活。
4巧借生活資源,鞏固學習內容
每堂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布置合理的課后小練習,不能僅僅依靠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要充分利用課后時間進行當天所學內容的回顧,并加以練習鞏固,布置的小練習要有針對性,還要有延伸性,既能強化所學知識,還能擴展思維,開發(fā)學生腦力,培養(yǎng)多種思維學習的方式,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比如,在進行“學習伴我成長”的教學時,教師的教學內容是成長離不開學習,著重講解成長中學生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可以提議學生通過講述自己身上發(fā)生的變化論證這一個觀點,就像是:我們是怎么學會說話的,我們是怎么學會走路的,我們是怎么學會寫字的,我們是怎么學會跳舞的等等變化,更加直觀清晰的認識到成長離不開學習這一重要觀點,甚至可以延伸到大人們已經學會很多本領了,為什么還要不斷學習的這個問題,通過教師講解,加深學生認識學習與成長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布置小練習,可以是:“寫兩句有關學習的名言警句”,也可以是“學習一首兒歌,一支舞蹈”,或者是學習做一件家務事也行。總之,要鞏固當天學習內容,加深學習印象,并將學習內容應用到生活當中,達到新課標下提出的明確要求,促進小學生綜合全面發(fā)展。
5結語
綜上所述,整合生活資源是構建道德法治課堂的有效手段,在新課標時代下明確要求將生活資源整合納入到小學教學當中,在選擇資源的時候盡量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貼近學生校園活動的資源,并且這些資源不能難度太大,要易于教師講解,易于學生理解,以便在后期教學中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質量,提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杰.整合生活資源,優(yōu)化小學自然學科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7(03):48-51.
[2] 常小芳.整合生活資源 創(chuàng)設小學數學快樂課堂[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3):62-63.
[3] 孔祥杰.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與學科教學資源整合例談[J].文教資料,2015(31):185-186.
[4] 林學軍.整合生活課程資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J].學周刊,2015(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