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莉
【中圖分類號】R512.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1
乙肝在預防的同時還需治療,預防指的是在未感染前,通過注射乙肝疫苗,促使機體產生抗體,以此進行乙肝疾病的預防。若已經確診感染乙肝病毒,則需要多休息,不可勞累、飲酒,保持清淡飲食與心情舒暢,定期復查。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療階段,主要是依據人體內的乙肝病毒DNA、腹部彩超、肝功能檢查等,通過評估病情以此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合理給予干擾素、核苷類似物等抗病毒治療,并觀察其用藥后的反應。
在我國慢性乙型肝炎屬于多發(fā)病,引發(fā)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接下來,主要是與廣大病友談談慢性乙肝的預防與治療知識。
慢性乙型肝炎傳播途徑及其阻斷措施
傳播途徑: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屬于一項血液傳播性疾病,主要經過血液(不安全注射方式、輸血等)、母嬰傳播、性傳播。由于生活內的隱性血液暴露途徑較多,比如:醫(yī)用注射、醫(yī)用侵入性診斷操作、紋身、共用剃須刀、共用牙刷等,均會導致乙型肝炎病毒傳播。乙型肝炎病毒傳播多發(fā)生在圍術期或圍產期,大多是產婦分娩階段,新生兒接觸了HBV陽性母親血液或體液,進而導致乙型肝炎病毒傳播。若與乙型肝炎病毒陽性者進行無防護的性接觸,或同時存在多個性伴侶的情況下,會增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險性。
在同一個辦公室學習、生活、工作接觸,比如:共用計算機、飲水杯等辦公用品,同一個宿舍、餐廳、廁所的暴露性接觸(無血液),不會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就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學、乙型肝炎病毒實驗研究均未發(fā)現乙型肝炎病毒可經過蚊、臭蟲等吸血昆蟲途徑傳播。
阻斷措施:1、減少隱性血液暴露的幾率;2、不與他人共用針具、牙具、剃須刀等用品;3、潔身自好,開展正確、合理的性行為,若性伴侶健康狀況不明,則需要使用安全套進行防護,在預防乙型肝炎病毒的同時,還可實現其它血源性疾病及性傳播疾病的預防;4、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產婦分娩的新生兒,要在出生后24h內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劑量≥100 IU,并在不同部位按照常規(guī)3針疫苗接種方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5.就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媽媽能否哺乳新生兒,需要在新生兒出生12h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才可接受媽媽的哺乳,但就其危險性,研究文獻不足,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乙肝疫苗接種預防
就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我國在乙肝計劃免疫接種工作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提供接種疫苗可將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從以前的11.0%降低到現在的7.0%,5歲以下兒童群體可降低到1.0%。乙肝表面抗體(HBsAg)陰性或未感染者均可接受疫苗接種,接種重點為新生兒、嬰幼兒、青少年、高危醫(yī)務人員、長期輸血者或血液制品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者家庭成員等。
慢性乙型肝炎疫苗接種一般是3針,接種程序為0月、1月、6月。簡單而言,就是在接種第一針疫苗后,第二針疫苗與前一針疫苗間隔1個月注射,第三針疫苗與第一針疫苗間隔5個月注射。若被接種者無答應,可繼續(xù)接種3針,若依舊無答應,則在每次接種藥物劑量上增加60微克重組酵母乙肝疫苗。
一般接種乙型肝炎疫苗,產生抗體應答者的預防、保護效果可持續(xù)12年。一般人群不需要進行乙肝抗體監(jiān)測,或進行乙肝抗體加強免疫。就高危人群,需要積極監(jiān)測乙肝抗體,若檢測發(fā)現抗體滴度<10 mIU/mL,則需要進行1次加強免疫。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
近十幾年,我國就乙型肝炎治療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一般是以抗病毒為主,抗炎護肝為輔的治療手段,通過控制乙型肝炎進程,以此延緩乙型肝炎發(fā)展,改善乙型肝炎疾病預后,提升乙型肝炎病人的生活質量。
乙型肝炎病毒治療使用的抗病毒藥物多為干擾素(包括普通與長效)、核苷類藥物(包括恩替卡韋、拉米夫定、替諾福韋酯等)。干擾素的治療療程最短為1年,療效顯著且持久,但副作用相對較大。核苷類藥物近期效果較好,且使用便捷,但療程相對較長,一般要持續(xù)2-3年。就治療藥物選擇,需要依據病人的耐受性及實際情況綜合決定。
乙型肝炎病毒治療需要注意:1、要明確治療目標,目前的藥物無法實現乙型肝炎的徹底根治,抗病毒治療目的是促使病毒轉陰,無法實現乙肝表面抗原的轉換;2、掌握好適應癥,綜合考慮基本情況,針對性開展治療;3、選擇合理藥物,制定有效治療方案;4、依據治療階段病人病毒應答情況,適當調整治療方案,避免耐藥情況的發(fā)生,以此保障治療效果。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誤區(qū)
1 不可盲目追求乙肝病毒轉陰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轉陰是疾病治療的最終目的,但目前并未研制出可徹底清除乙肝病毒的藥物?;颊卟《巨D陰與其自身免疫作用有很大的關系,若盲目追求所謂的“徹底轉陰”,會導致治療誤入歧途,無法保障治療的有效性。乙肝病毒DNA轉陰是“銅牌”,乙肝病毒e抗原轉陰,并出現e抗體是“銀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轉陰甚或出現表面抗體是“金牌”。在治療過程中,不管取得什么治療效果,均需要積極應對,以此保障臨床療效。
2 忽略抗病毒治療
部分患者認為,就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只能夠實現病毒的控制,無法實現病毒的根斷,因此選擇護肝而不是抗病毒治療。這類想法完全錯誤,就慢性疾病大多是無法根治,但可以控制,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中抗病毒屬于關鍵步驟。且在抗病毒治療階段,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掌握指標與特征,不可盲目治療。
3 終身服用抗病毒藥物
乙肝病毒治療本身強調的是病毒復制的抑制,抗病毒治療屬于一個長期的過程,若患者誤認為“長期治療”就是“終身治療”,將會影響患者臨床治療的積極性,降低患者疾病治療信心。就乙肝病毒治療,不管取得何種成績,均需要積極對待。e抗原陽性病人治療后若取得了“雙達標”,不管是血液檢測還是病毒DNA檢測均未發(fā)現病毒,且e抗原發(fā)生血清學轉換,治療期間若每間隔半年復查,共計2次達標,則可以考慮停藥(不包括特殊患者)。
4 越早治療越好
慢性乙肝本身經歷了長時間的變化,其變化過程包括: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非復制期→活動期。其中免疫耐受期,病毒出現高復制狀態(tài),但對人體肝臟不會產生損害,且患者機體轉氨酶正常。這一階段可能會持續(xù)很長的時間,其中年輕患者持續(xù)時間更長,此階段不管使用何種藥物,均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所以,這一階段是不需要治療的。因此,乙肝治療并非越早越好,需要嚴格掌握治療適應癥。
參考文獻
邱鳳, 劉國義, 孫國建. 慢性乙型肝炎的預防與治療[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7(3).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 中華內科雜志, 2011, 3(1):66-82.
王貴強, 王福生, 成軍,等.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 中國病毒病雜志, 2015, 31(6):1941-1960.